《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57节

作者: 随手太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文王勘黎、伐邘、伐崇,武王勘黎,结盟微子启,大夫辛甲、内史向挚、太师疵、少师疆弃商奔周,诸侯咸朝于周…。一切迹象都表明周国已经成为了大邑商的劲敌,以至于有了周“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说法,逸周书中说“文王令六州之侯,奉勤于商”,史记中也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这里要说一下华夏九州。传说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并作九鼎,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的象征。文王能令六州之侯,那么看来周确实“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周武王盟津观兵时,史记说“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据说当时商朝有诸侯一千二百,这么看来也是周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逸周书的注释家孔晁说,荆、扬、雍、豫、幽、营六州掌握在文王手里,而徐、兖、冀三州掌握在纣王的手里,清清爽爽。
  如此看来,周“三分天下有其二”是没有必要怀疑的。其实不然,古籍的记载越是如此的确切,往往就越有问题。我们在前面也说过了,八百诸侯明显夸张,其实文王令六州同样不靠谱。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华夏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就有很多种,而且相互之间矛盾。那么,“荆、扬、雍、豫、幽、营六州掌握在文王手里”的说法实际上等于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那么到了周武王时期,商周两国的实力对比到底是什么情况呢?相关文献的记载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先说军事力量。
  前面已经很细致地说过文王六师了,不管是六师还是八师,抑或是十四师,都体现不出人数的多寡,以几个师来说明周国的军事力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们要从牧野之战周国投入的兵力更能看出周国的军事力量,也会比较详细靠谱一些。
  史记中关于牧野之战中周联军的记载还是比较明确的:
  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还有所谓八百诸侯的车四千乘。
  但是,逸周书?克殷中记载:
  周车三百五十乘陈(阵)于牧野,…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
  也就是说,逸周书中和史记中的记载是有很大出入的。那么,事实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还得靠我们自己瞎猜。
  我个人观点,周武王当时从周国带出来的军队为战车三百五十乘,各联盟诸侯国带来了战车四千五百乘。周武王从周国带出来甲士三千五百人、从徒七千人,各联盟诸侯国带来了甲士四万五千人、从徒九万人。此外,周武王的亲卫队——虎贲,也参加了此次战斗,按照周礼的记载看,应该是甲士八百、从徒一千六百人、战车四十乘,个人认为包含在周国战车三百五十乘之中。
  司马法佚文中记载了两种战车编制,一种为三十人制,一种为七十五人制。三十人制是由甲士十人、从徒二十人组成。七十五人制是以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组成。我是按照三十人制来解释的,这和史记的记载正合。史记之所以记载戎车三百乘、战车四千乘,我想是司马迁取整的结果。从逸周书看,周国应该是战车三百五十乘。从史记的“甲士四万五千人”看,诸侯战车应该是四千五百乘。

  当然,这些会师的所谓八百诸侯之中也有周人建立的诸侯国,因为周国的封建是远早于周武王时期的,甚至可能在周太王姬历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这点徐中舒先生论证过。所以,诸侯的四千五百乘战车中也有周人出的,是被封建出去的周人出的,不要把周国看的很弱小。这样看来,到了周武王时期,周国的实力确实有了和商国逐鹿的资本。
  再说和周武王一起伐纣的这所谓的八百诸侯。
  牧誓中周武王说的第一句话是:远矣西土之人。这说明从商郊牧野这个地方看,大家都是从西方远道而来的,怎么商国的西面有三分之二的诸侯?如此看来地处中原的商国确实弱爆了,剩下那三分之一全算给商国的话,商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周国历经三代费了这么大劲才克商而有天下真是水平差的可以。
  实际上的情况是此消彼长,周国壮大的同时,商国也在衰落,它的国力都在内部斗争中消耗掉了,就像一片团在一起的围棋子一样,子力都被内耗掉了。
  前面我们也说过了,商国的实际控制范围并不是我们今天概念的中国版图,基本上仅限于今河南省黄河流域这一圈,在其控制范围内基本都是分封的诸侯,在其控制范围之外,就是个别臣服于商国的方伯。在商纣王帝辛时期,商国在其西方的控制范围是在不断地被周国所蚕食的。

  为什么如此说呢?文王勘黎之后,商国大臣祖伊听说后,“恐,奔告纣…”。但商纣王帝辛的反应却是,“我生不有命在天乎!”
  商纣王帝辛真的如此不堪吗?不大可能,他征伐东夷,铲除九侯、鄂侯,应该不会这么糊涂的。人家都打到商国家门口了,我想之所以没有动作,实在是“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的问题已经让他无暇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了。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牧野之战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大邑商的威风,周人在诗经中说“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可见牧野之战商国军队的人数是很多的。
  当然现本史记中所说的商纣王发兵七十万是明显不靠谱的,当时的人口不可能有这么密集。官渡之战中,双方参战兵力加起来也不过是十三万人。按照学者们的分析,史书上记载的应该是十七万,金文中十和七形似,所以才有此误。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周武王时期,实际上双方的实力是差不多的。周国经过周太王、周王季、周文王的不断努力,国力迅猛发展,也确实有了同商国争雄天下的资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