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58节作者:
随手太多 日期:2015-04-03 21:18:35
22 绕不开的纪年问题
公元前841年之前的中国历史,纪年问题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难点,以至于有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我们话说周朝史,是完全可以避开关于夏朝、商朝的纪年问题的,但是关于周朝的纪年问题却是绕不开的,虽然我很想绕开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年,我给不出大家一个确切的说法的,但是根据一些史料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实地告诉大家哪些说法是有问题的。
首先说下这段历史的纪年混乱的原因。这段历史的纪年之所以混乱,不是由于我们先人没有史书记载导致的,而是由于文献的流失导致的。我们先人修史的习惯是非常早的,礼记中说,“动则左史记之,言则右史书之”。比如史记中记唐叔虞受封于晋时载,“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从这段记载看,史佚当时应该是右史官,记载了当时成王所言,从这里就能看出我们先人有着良好的修史习惯。今天流传下来的春秋,晋朝时出土的竹书纪年等等,都是礼记中所说的左史,在当时统称为春秋。春秋原本不是一本书的专名,而是一类书的统称,就像史记原本是史书的统称一样,今天我们说的史记原本是称作太史公书的,也有说叫大史公书的,其实一样的。今天流传下来的尚书、逸周书、国语,近来出土的清华简、上博简等等,就是礼记中所说的右史。如果先秦的这些历史文献都流传了下来,那么关于这段历史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些历史文献大部分都失传了,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争、秦始皇、项羽等等。谈到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年问题,有一本书就必须要说一下,就是古今本竹书纪年。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古今本竹书纪年关于年代的记载是不能作为依据的,今本纪年已经被证实为伪书,古本纪年也不过是清人通过古人辑佚的方法弄出来的,也不是第一手史料,其中的史料较为可信,但其中的纪年却极不可信。
先从牧野之战的时间说起,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个人认为这个时间应该是比较接近真实的牧野之战时间的,这可以从其他方面找到佐证。周武王在位时间共六年是目前史学界公认的,牧野之战发生在其在位的第五年(按照周正)。按照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来看,周文王卒于公元前1050年,齐国受封大概在公元前1046年。孟子有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从周文王死亡之年开始算,到孔子出生之年刚好500年,到孔子死亡之年是572年,和孟子所言恰合。孟子去齐时说,“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孟子去齐时在公元前312年(周赧王三年),从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开始算,到孟子去齐时是735年,与孟子所言恰合。还有,乐毅在报燕惠王书中,称燕昭王之功为“收八百岁之蓄积”。公元前284年,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一战成名。按照齐国受封于公元前1046年起算,到公元前284年是763年,与乐毅所言恰合。再考虑到“夏商周断代工程”在推断牧野之战的时间上较为严谨,所以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还是比较靠谱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按照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继续推。
“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周武王卒于公元前1043年,即牧野之战后第四年,这是很不靠谱的。现行的很多可靠的史料都表明,周武王卒于牧野之战后第二年,这也是史学家所公认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周武王卒于牧野之战后第四年的理由非常牵强,实际上是以不可信的史料记载推翻了可信的史料记载。所以,我还是认为,周武王卒于公元前1044年最为可信合理。这样看来,周武王观兵盟津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1048年,周文王实际卒于公元前1050年。
另有一个关于周文王卒于其改制成王第几年的问题,是个很纠结的问题。史学界相对主流的观点认为,周文王卒于其改制称王第七年,这实际上就是伏生所传金文尚书派系的观点。还有一些知名大家的观点认为,周文王卒于其改制称王第九年,刘歆、王肃、韦昭、皇甫谧,近现代的王国维、黄怀信等都持该观点。这个问题对于“夏商周断代工程”这样的纪年工程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研究尚书、逸周书等文献中记录的事情到底发生在哪一年是有影响的。但九年还是七年,到底哪个对,我也不知道,感觉两家所言都有依据、都有道理,也只能放在这里不管了。
接下来,周公摄政七年也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但是后来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年就只有个大概的年份,但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的,也能够推翻一些不合理的观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