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劫》
第27节

作者: 辛小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1-25 22:40:00
  五
  谦洵回书房之时,有名妇人行色匆匆来寻王夫人。
  来人乃王氏,是王夫人同父异母之妹,嫁与了吏部侍郎晁正为妻。王夫人是嫡出,王氏是庶出。姊妹俩少年在家时本不亲热,各自成家后,来往更是屈指可数。
  王夫人一听下人的通报,心下明了。王氏无事不登三宝殿,此次前来,必有缘故。
  王氏笑眯眯进屋,对王夫人行了个礼道:“姐姐,近来可好?妹妹时常挂念着你。”让随行丫鬟捧个精心准备的锦盒上前,“一些寒酸的小物事,姐姐这样富贵,妹妹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
  王夫人微微颔首:“来便罢了,带什么礼。坐吧。”又命下人上了些精致茶点。

  两人话了些家常。王氏育有一子一女,长子晁司源比谦洵大了四个月,方过弱冠之年。说起儿子,王夫人也多了几句话。这一个在家的才貌双全,那一个在外的更是人中翘楚,皆是母亲与人聊子女的好资本。
  寒暄过后,王氏一脸愁容开口道:“姐姐,今儿个来寻你,除了来看看姐姐之外,也有些事儿想请姐姐帮忙。”
  王夫人早已料到,只懒懒问道:“何事?”
  王氏道:“你外甥儿司源,近两月来不知为何患了怪疾,成日头疼不已,发作起来就痛得哀叫着砸东西,我这做娘的看着,心疼。”话到此处,声音哽咽。
  王夫人“哦?”了一声,想起谦洵也患头风一阵子了,虽不似晁司源这般严重,却也是反反复复。问王氏:“求过医了么?”
  王氏点点头:“他爹能找的好大夫都瞧过了,却一致无法寻到结症所在。后来,连道士和尚的也请了,仍不见好。年纪轻轻的,我们尚未给他娶亲……姐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话有分量。想央姐夫代我们请了吴太医给司源瞧瞧。”
  吴太医的医术当朝第一。
  王夫人却暗叹一声。谦洵的病便是吴太医瞧的。
  将心比心,知道王氏此时心中焦急。只向王氏道:“我会转告我家老爷,应当没甚问题。吴太医有回应再告知你。”
  王氏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千恩万谢的。心中有牵念,又坐了会儿便回了。
  王夫人寻思道:“年轻人,怎的都这般纸糊的身子骨。”
  日期:2014-01-25 23:07:00
  六
  木樨终究赶在苍耳子闭关完结前抄完了《道德经》。一大早便得意洋洋地去敲苍耳子的松树门。

  “老头儿,你难不住我。”木樨笑扬着一大摞习字纸。
  苍耳子白了他一眼,接过文字,仔细瞧着。
  前几遍尚可,后来,苍耳子眉头越皱越深。
  木樨心虚了,低声问道:“怎的,有错?你别鸡蛋里挑骨头!”
  虽无涂改,有些地方却抄得牛头不对马嘴,上言不接下语。显然抄经者只知抄写,抄岔了都不知,丝毫不懂其中奥妙。

  此时,小九伸展着筋骨从房里出来,也凑过来瞧。
  只片刻,小九忍不住笑讽道:“如此歪曲圣祖大道玄元皇帝的圣意,不知该当何罪。”
  木樨绝望了:“老头儿,我抄了不知多少天儿了,眼圈都黑了哪还知道抄的是些什么。直接说罚几遍吧,少一些可成?”
  苍耳子瞥他一眼:“我有让你这样拼命么?我只说没抄完不许出去。”
  木樨哀嚎道:“这还不足以我拼命的么?要我与你似的在林子里待个把月,不如剥了我的松鼠皮吧。”
  苍耳子还预说他,小九求情道:“老头儿,你就别难为他了。”

  苍耳子道:“并非难为他,我这是为他好……”
  小九打断他:“我晓得你是为他好。可如今他继续抄,也领会不了《道德经》的深意。你瞧这《道经》与《德经》都混淆得惨不忍睹了,我都担心他会走火入魔。”指着那句“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向苍耳子道,“你瞧瞧,就是这个理儿。”
  苍耳子叹道:“说不过你。”向二人一挥手,“去吧,不要再惹事就是。”
  木樨眼一瞪:“我什么时候惹事了……”被小九捂着嘴拖走了。
  苍耳子无奈地笑着摇头。
  两人欢欢喜喜地去了街市。小九依旧是莫松龄的装扮。
  路过那家茶坊时,木樨道:“小九姐姐,渴得很,我们去喝茶吧。”
  小九正出神,被木樨一拉衣袖回过神来,点点头,吩咐道:“唤我作公子。”
  日期:2014-01-26 19:48:00

  楼主之前画的,和我心中的穆氏很像,发上来。服装忽略,看样貌和气质。
  《玉兰劫》是楼楼一个梦境的丰富化。
  小九……楼楼不好意思说是哪个女演员,反正梦到的跟我理想中的不一样。嘿嘿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自己想象吧
  日期:2014-01-26 22:59:00
  七
  这家茶坊生意果真红火。难能可贵的是,三教九流齐聚一堂,却仍是井然有序,并无大声喧哗、蓄意惹事之人。

  两人寻不着桌子,正欲离开。木樨眼尖,瞧见角落一桌只有个年轻公子,便奔过去,问道:“我们能坐下么?”
  公子抬头瞧一眼木樨,微笑颔首。这公子星目剑眉,风度翩翩,衣着甚是考究,只腰间那一块玉佩已是价值连城。
  木樨欣喜得招手示意小九过去。
  小九坐下,唤来小二,要了壶上等龙井。
  那公子打量小九几眼,举着手中的龙井茶笑道:“阁下亦是爱茶之人。今日同桌品茗算是一种缘分。在下秦灿阁,字善渊。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小九答道:“在下莫松龄。”

  木樨抢言:“居善地,心善渊。我方抄过这个。”
  秦灿阁对木樨点头一笑:“家父正是此意。这位小友叫什么名字?”
  木樨扬起嘴角:“这才问起我。我叫木樨。”
  秦灿阁赞道:“此名甚好,木樨有仙气,怪道小友你小小年纪如此聪颖。”
  木樨挑挑眉不言语,干笑一声,心中暗道:“小小年纪,只怕与你曾祖一样小。”
  秦灿阁转向小九:“听口音,二位不是京城人士吧。”
  木樨瞪大眼:“怎的我十余年口音还未改过来?”
  秦灿阁瞧了瞧木樨,有些诧异:“十余年?”
  木樨嘿嘿一笑:“虚指。自幼便来了的意思。”
  秦灿阁乐道:“木樨小友真有趣。乡音难改,本乃常事。”转向小九,“阁下可是西南人士?”
  小九点头:“自蜀道而来。”
  秦灿阁眼前一亮:“天府之国,好地方!”
  小九一笑:“阁下这样想真属难能可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茶上了,小九斟一小盏,端起一嗅,茶香四溢。
  秦灿阁接着道:“我却是极向往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度。阁下年纪轻轻,便有这番经历,令人羡艳得很。不知阁下贵庚?”

  小九答道:“志学之年。”
  秦灿阁笑道:“轻我六岁,我便不客气地唤你一声贤弟了。”
  此情此景如此熟悉,小九举茶之手一顿,不由自主瞧了瞧秦灿阁头顶。还好,虽无紫气,亦无黑气。
  此时,一名随从上前,在秦灿阁耳旁说了句话。

  秦灿阁脸色微变,随即恢复正常。向二人道:“在下有些急事先行告辞。二位可到太师府寻我。”行了个礼,便离开了。茶馆中有数名男子也随之离去。
  木樨自顾自地点头道:“护法众多,怪不得敢带着那样的玉佩在到处行走。”
  二人喝完茶,唤来小二结账。小二微笑道:“方才那位秦公子一同结过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