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第26节作者:
虎公
日期:2007-06-11 10:03:59
三、六卿的变迁
韩起担任晋国正卿共26年,国家相对稳定,固然由于六大家族分担六卿之任,不必相互排挤,同时这与他的几个同僚与他同样健康长寿有关。26年间,六卿名单仅仅变换过四次、四个人。
(一)赵成(赵景子)
前540年初,韩起执政,六卿人员为:
中军将:韩起 中军佐:赵成
上军将:荀吴 上军佐:魏舒
下军将:士鞅 下军佐:荀盈
赵成,赵武之子。赵、韩两家的关系确实非比寻常,赵武去世,赵成直接担任中军佐,代替韩起原来的职位。这样的安排固然可以说是赵、韩两家互换职务,但六卿任免,从来是晋国最大的政治。这样的人事安排,准确无疑地表示着韩赵联手共同把持晋国政治的局面得到延续。赵成担任中军佐期间没有留下更多的功绩甚至事迹,这可能是一个谦虚低调而又相对文弱的君子。《左传》记载了他与子产的一席对话,可惜他所说的也仅仅几个字,主角还是子产。
伯有(良宵)是个骄横和贪婪的家伙,原来是郑国的卿,早在公元前543年就因为叛乱失败被杀,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多年,按说大家已经渐渐淡忘了。但这个伯有偏偏阴魂不散,郑国都城突然一片混乱,有人惊呼:“伯有来了!”百姓惊慌失措,满街乱跑却又不知所往,这样的情景重复多次,闹得满城风雨。前536年2月,更有人梦见伯有身穿甲胄在行走,还明确地宣称:“壬子日(3月2日),我要杀死驷带;明年的壬寅日,我还要杀死公孙段。”故事在都城迅速传开,更可怕的是,就是在伯有所说的日子,驷带和公孙段,这两个伯有的仇人,居然真的死去了。现在的郑国都城简直成了一座鬼城,惶惶不可终日。最后,连平时不大迷信的子产也不得不妥协,下令立伯有的儿子良止和子孔的儿子公孙泄为各自家族之主。这样以来,伯有闹鬼的流言也就在郑国都城停止了。一时间这个故事的流传十分广泛,几乎闹得天下尽知。
前535年夏,子产来晋国聘问,赵成饶有兴趣地问子产:“伯有真的能有鬼魂吗?”
子产曰:“能。精神,在人活着的时候叫做魂,人一死,就变成了魄。一个人一生享用的物质越丰富,他的魂魄就越强。所以死人也会现形,甚至化为神明。那些横死的匹夫匹妇的魂魄都可以附在活人身上作祟,更何况良霄(伯有)是我们先君穆公之后,子良之孙,子耳之子,也是敝国的卿,他的家族连续三代担任国家大臣。郑虽然只是个所谓的‘蕞尔小国’,但是连续三代执掌国家朝政,所享用的财富也已经很多,吸取物品的精华也很丰厚,何况他的家族又大,所依凭的力量雄厚,这样的人横死之后化为厉鬼,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
——子产的言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人对鬼魂的理解。但郑国闹鬼事件的实质,应该是伯有家族的残留势力及其同情者在宣泄自己的不满,人心不稳定,情绪自然容易受到感染,这样连锁反映,整个国家也人心惶惶。无论如何,子产所采取的措施还是对症下药的。
前533年,发生晋国大夫阎嘉与周天子的人争地的纠纷,为了缓和关系,韩起派赵成到宗周为一个周王的姻亲吊丧,并归还了周人的田地。
此后《左传》再无关于赵成的事迹记载。直知到了前517年,赵成之子赵武已经为卿,则赵成已经去世;另外,前529年,荀吴依然统领上军。所以赵成的卒年在前529-前517年之间,范围过大。综合其他情况判断,赵成似应死于前525年左右,因为此时,荀吴已经开始主持一些重要外交礼仪并对韩起提出批评,一般而言,这是六卿中的二把手负责的工作。
(二)荀跞(知跞、知文子)
前533年,下军佐知盈早逝,平公有意安排自己亲信进入六卿行列,遭反对而放弃,遂任命荀盈之子荀跞代替父职。六卿调整为:
中军将:韩起 中军佐:赵成
上军将:荀吴 上军佐:魏舒
下军将:士鞅 下军佐:荀跞
(三)赵鞅(赵志父、赵简子)
前525年左右,中军佐赵成去世,其子赵鞅年纪尚轻,资历浅,故不得再在六卿中加塞,担任下军佐。六卿调整为:
中军将:韩起 中军佐:荀吴
上军将:魏舒 上军佐:士鞅
下军将:荀跞 下军佐:赵鞅
(四)荀寅(中行寅、中行文子)
前519年左右,中军佐荀吴去世,没有来得及担任正卿。其子荀寅出任下军佐。六卿调整为:
中军将:韩起 中军佐:魏舒
上军将:士鞅 上军佐:荀跞
下军将:赵鞅 下军佐:荀寅
——韩起执政期间,总共只有九人担任六卿之职。除了赵成、荀盈两人为卿时间较短外,其他六人都先后在晋国从政长达几十年(韩起52年、士鞅约58年、荀吴约33年、魏舒约43年、荀跞约40年、赵鞅约57年、荀寅约22年后流亡)。可见,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晋国实行的是标准的老人政治,一个家族之主能否渐次高升、能否走到政治最高端,几乎完全取决于个人身体好坏、寿命长短。而这时的诸卿大多长寿,进行着健康的马拉松长跑。这,也是晋国政局得以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期:2007-06-14 09:42:23
第二节 晋政之败
一、公室败坏
诸侯国的领土,可以分为国君的直辖区和群臣的封地两大部分,君主与群臣各自治理自己的地盘,领土治理的好坏也就各有不同,这同样是一种竞争,各自土地上政治的好坏,本质地决定着国君与大臣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君的直辖区乃至附随其上的经济政治制度和人员,称为“公室”;大臣的封地乃至附随其上的经济政治制度和人员,称为“家门”。一般而言,公室的实力要远远强于各个家族(不一定强于各个家族之和),公室的稳定和良好治理,是国君得以有效控制各个大臣家族,进而控制国家政权的基础。其情况类似于西周时期的王畿,王畿远远强大于各个诸侯国,而一旦王畿败落,周王也就失去了号令诸侯的实力。在诸侯国内部,公室一旦败坏,国君也就失去了控制各个大家族的实力,国家的政权也就逐渐沦落入各个大家族的手中了。
晋平公就是这样一位肆意透支公室资本与权威的君主,通过他的一系列恶政,不但导致自己大权旁落,还激起了诸侯各国对晋国的不满,损害了晋国的威望和霸主地位。
日期:2007-06-14 09:43:16
(一)晋齐联姻
前540年春,韩起出访中原各国,到齐国时,为晋平公下了聘礼,晋、齐两国要联姻了。作为北方做大的两个诸侯国,通过联姻来稳固两国关系,按说是不无远大意义的,但是,现在的晋平公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淫乐生活的质量,以及自己在诸侯间的霸主威风,因而,这次联姻也就大大章显并且加剧了平公的奢靡与霸道,在政治上也成为一大败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