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第42节作者:
虎公 一、叔向攻略
楚国的状况时刻在晋过方面的密切关注之下。
前529年春,流亡晋国的公子比(子干)兴冲冲地回楚国夺权,韩起立即兴奋起来:无论如何,楚国已经乱了,不管结局如何,重新安定后必然改变原来劳民、劳诸侯的政策,进行战略收缩。晋国再领风*的时机到了。韩起立即找来晋国智囊叔向,两人先预测楚国未来的走向。关于楚国的形势,叔向做了两项预测:第一,子干虽然是灵王最年长的弟弟,但是很难获得楚国王位。因为,流亡在外的公子,回国夺权有六个要件:一是本人得到先君的宠爱;二是身边有贤良辅佐;三是国内有自己的心腹势力(内主);四是有成熟的的夺权计划;五是国内有民众的支持;六是本人要有美德和名声。子干虽然也是楚国先君的宠儿,但后五项条件都不具备。第二,最终登上楚王宝座的很可能是公子弃疾,因为弃疾实力雄厚基本具备上面六项条件;而且,从历史规律来看,楚国发生动乱,总是先君最小的儿子被拥立。
《左传》记载韩起与叔向预测楚国评论子干与弃疾的预测非常详细,但这显然不是两人密谋的主体内容,需要他们花更多时间和脑力探讨的,是本方如何抓住机会,采取实际行动,再展霸主的风采。这样的计划外因是有了机会:楚国内乱;内因是有必要,自从晋平公修建虒祁并召集诸侯前来祝贺,晋国的威望大降,后来平公去世,昭公即位,诸侯更加怠慢,有人(齐景公)甚至明确表达出不服的心态。重振国威,最好的途径自然是召集诸侯会盟,时间是越快越好,但地点、由头的选择还需要认真考量。
最终,两人将眼光落在了鲁国,一系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有由头。前532年,鲁国侵略莒国,攻取了郠(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还杀莒国战俘用作牺牲。虽然时间有点远了,但莒国人不是曾经来告过状吗?
第二,有把握。(1)鲁国属于中等国家,实力并不强劲,以崇尚礼仪著称,也不是好战之国;(2)国内三桓专权,与国君关系紧张,而且三桓内部也并不团结;(3)鲁国去年刚刚发生动荡,大夫南蒯依据费邑叛乱,至今尚未讨平。这样的情形下,鲁国人面对晋国方面的压力,几乎只能表示屈服与配合。
第三,有意义。近年来,齐国方面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对晋的离心力。去年齐景公来朝见,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表示出要取代晋国霸权的意向。而且,齐、鲁关系正在变得日益紧密起来,这对于晋国来说绝非吉兆。因此,种种迹象表明,晋国人霸权的威胁来自东方,而中西部的郑、卫两国还是比较可靠的。以惩治鲁国为由头,在东方号令诸侯,具有多重战略意义:(1)最低目标。对鲁国进行压制和拉拢,至少可以紧密晋鲁关系,压制齐、鲁结盟的苗头,解决东方危机;(2)中间目标。如果能够压制齐国人明确表示屈服,则晋国的东方阵线就可以得到彻底的巩固;(3)最高目标。便于联络吴国,吴、楚多年争斗,在东部召集诸侯,方便吴国人前来参加,巩固与吴国的战略协作关系,促使他们利用楚国内乱,继续对楚保持压力,则晋国的南方战略也将取得重大胜利。
韩起与叔向的计划是老辣而周详的,动作也十分迅速,楚国还在一片混乱之中,晋国方面就立即作出决策,并有条不紊地实施开来。这年夏,晋国已经把集合令遍发于本方阵线的各国诸侯了,包括周天子和吴王。集会的地点,选择在平丘(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长垣县南)。
日期:2007-07-02 13:31:45
二、平丘之会
(一)耀武
叔向知道,现在的诸侯们对晋国已经是“皆有贰心”了,所以文事也要做足武备;更重要的,晋国多年采用怀柔外交,是到了“示威”的时候了。所以这次出行,晋国人几乎量出全部家底——出动战车4000乘,即使这时的编制每乘30人,也是整整12万的大军。
这样的实力,自然是足以震慑诸侯了,但军纪不严,同样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此次出兵,由叔向的弟弟羊舌鲋(叔鲋、叔鱼)代理司马之职,执掌军法。大军经过卫国境内,需要暂时驻扎一下,这本来就已经是对卫国的叨扰了,羊舌鲋居然还向卫国索贿。卫国人拒绝了,但马上就遭到报复,发现在营地周围打草砍柴晋国军士毫无纪律,简直就是有意在祸害环境。卫国方面只得派屠伯来找叔向,送来羹汤和一箱锦缎,请求道:“事奉晋国,各国诸侯都不敢怀有二心,何况我们卫国处在你们的屋檐之下,哪里会有什么异志?这次贵军打草砍柴时很不同于往常,请您给想想办法吧。”叔向知道是弟弟在捣鬼,接受羹汤而拒绝了锦缎,告诉屠伯:“晋国有一个叫羊舌鲋的,一向贪婪无厌,他离倒霉已经不远了。要想解决眼下的问题,您就以贵国国君的名义把这箱锦缎送给他吧,马上会见效的。”屠伯昭做,还没从羊舌鲋那儿出来,严肃军纪的命令就已经下达到晋国部队了。
7月29日(丙寅),大军进驻会盟地点附近,进行第一次亮队示威。各国诸侯也在陆续赶来。最积极的是郑国人,即位不久郑定公在子产、子大叔的陪同下早早就来了。
(二)联吴
每次晋国召集诸侯,吴国总是最难邀请的客人,这个晋国人心里有数,自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7月初,晋昭公亲自赶到东方,与吴王夷末在良(在今江苏省邳县)先期进行会晤,吴国方面自然通报了对楚战场的情况,双方共同抗楚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得到再次确认。但对晋国提出的参加诸侯会盟的邀请,吴王以水路不通——一个经常使用的老借口——谢绝了。
这也难怪,现在的吴国雄心正盛,今年春天,就在楚灵王仓促回国的时候,吴国人立即出兵追击,五名围攻徐国的楚国将领(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全部做了吴国人的战俘。而且,吴王还有乘胜追击的强烈欲望,自然不肯分兵到北方来。这年冬天,吴军攻占了楚国东部重镇州来。这些战果,自然也在实质上满足了晋国方面的的希望,但吴王不肯参加盟会,晋国人面上也毕竟少了一分光彩。
日期:2007-07-02 13:33:10
(三)制齐
果然不出所料,齐国方面对于晋国寻盟的通知很不以为然,景公拒绝前来会盟。事态严重,晋国首先寻求天子代表的支持。晋昭公派叔向询问周王的卿士刘献公:“现在齐国人不肯参加会盟,怎么办呢?”刘献公态度很明确:“盟誓是为了巩固信用。只要君(晋昭公)有信用,诸侯就不会起二心,齐国人有什么可担心的?可以继续用文雅的辞令通告他,用雄厚的武力督促他,他们要是还不答应,君的功劳也已经很卓著了。请允许我作为天子的卿士,率领王的军队,充当贵国前驱,随时听候君的差遣!”
有了天子方面的明确支持,叔向又亲自跑了趟齐国,再次向齐景公发出邀请:“诸侯们都请求与您结盟,都已经集合好了,现在只有您没到,寡君(晋昭公)想知道您的理由。”景公命人答复:“只有当惩处叛离的国家,诸侯们才需要寻盟。现在并没有人背叛,大家很和谐啊,这个盟有什么好寻的?”叔向:“国家之败坏,就在于有事业而没有贡赋,这样事业便缺乏支持;有支持而没有礼仪,支持就缺乏秩序;有秩序而没有威严,秩序就缺乏敬畏;有威严而不昭示,敬畏就难以章显。不能章显,敬畏就会被的抛弃,百事都难以完成,最终将导致国家的倾覆。因此,明王的制度规定,令诸侯每年聘问一次,以进献贡赋,以实现自己的支持;三年朝见一次,以讲习礼仪;六年集会一次,以昭示威严;十二年结盟一次,以使诸侯更加明白。使盟友记住职责,按等级修明礼仪,向诸侯昭示威严,向神明昭告信义,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没有谁敢疏忽大意,这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国家的兴盛,无不由于遵守以上法则。现在晋国依照礼仪主盟,很担心事情不能办好。盟誓所用的牺牲都为君(齐景公)准备好了,就是为了事情能圆满结束。现在君却非要说:‘我一定要废除这规矩,结盟有什么用?’还是请君再好好考虑一下,寡君知道君的指示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