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24节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日期:2013-12-28 10:44:27
皇太极在给明朝的檄文中严词否定自己是金代女直后裔,这到是事实。满洲女直与宋代金人之间并无明确可考的血缘关系,仅存在文化意义上的继承关系。就像夏商周秦虽然都有明显可辨的女直背景,但他们之间并无明确可考的血缘关系。
历史上,阿尔泰游牧民族的南下,他们从蒙古高原深处喷涌而出,犹如西伯利亚寒流一般,是一阵接一阵发生着的。每一次都会给亚洲南部的定居民族造成严重创伤。即使是中亚地区的居民,被荼毒的情形也很悲惨。拉施特在《史集?合赞汗传》中这样写道:
“通过编年史研究,无可隐讳,且已经为理智所理解的事实是,在我国(指伊朗)历史上的任何时候,国土没有比这些年更荒废了,尤其是蒙古军队所经过的那些地方。从人类出现时起,没有一个君王能够征服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宗族所征服的那么多的地区,没有一个人杀死过像他们所杀死的那么多的人……各地区被蒙古人征服时,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以及辽阔地区的居民,遭到了大屠杀,活下来的人很少,某些地区由于经常有军队经过,居民完全被杀死了,或者完全四下逃散了,土地就被荒废了,这种由于战争而土地荒废,城市被破坏的情形,实在不是人们用笔墨所能记述的。如果进行相对比较的话,可以发现直到今天(指合赞汗时期,时离大屠杀已过去50年),还只有十分之一的地区处在繁荣状态,而其他地区仍然是荒废的。”
从上述记载可知,13世纪成吉思汗蒙古人给中亚地区带来的破坏是惨烈的,中亚古老文明被践踏而凋零的情形是非常严重的。
当时中亚地区的情形虽属不幸,但于中原汉地相比仍然算不得什么。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从来就是连成一片的,其间没有天然的屏障,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掳掠是无穷无尽发生着的。
十三世纪中亚定居民族被蒙古人奴役虽属不幸,但比起中原汉人他们的待遇还是算高的,相比之下农耕汉人才是最被贱视的族类,《史集》记载:“成吉思汗大扎撒规定,一个木速蛮(指中亚色目人)的血价值为40个金巴厘失,而一个汉人仅值一头驴。”(第二卷87页)民族不幸,一至于此。
不过,历史上这个价格可能还算是比较好的,如果以此去推测《周礼》时代,那时一个汉民族先民或许只值一头獐!
有人会责问:你如此这般把古籍记载中的历史都说成游牧民族的历史,农耕汉民族先民哪里去了?
笔者要说的是:因为他们没有被记载在古籍中。为奴隶者怎么可能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呢?奴隶连姓名也没有又如何被记载呢?中国古籍记载着的全是统治者的事迹,全是奴隶主们的世系。
在华夏文明起源时期,奴隶和奴隶主说两种完全不同语言,他们之间互相听不懂。纠缠在古籍中的人都是互相听得懂的人,无一列外都是奴隶主贵族。农耕汉民族先民确没有多少文字记载的历史。
就像仰望夜空,能看到漫天星星,那些闪亮的东西全都是统治者的事迹。只是我们还应当知道,比群星更为广大的是宇宙空间,但它在暗处,它不会发光,不会被我们看到,人们甚至很难意识到它的存在——为奴隶的农耕汉民族先民就隐藏在这样的暗处!
那么“文明战胜野蛮”的情况是不是绝对不会发生呢?那也不是。当我们站到理性思维的高地上,回头俯瞰中国历史的时候,情况就完全变了:
我们看到,当野蛮战胜文明后,文明并没有死灭。一旦大动乱平息,犹如冬去春来,严重受损的华夏文明又在原来的地方恢复生长,甚至会出现蓬勃生长的情形。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就是这样出现的,唐,元,清是也!
我们看到,那些南侵而来的野蛮人很快转变成了文明人。甚至是野蛮的蒙古人首先发行了纸币,有纸币等于已经有“中央银行”雏形了。也是从蒙古人开始,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如此等等。文明总是在血色中潜行,又在破坏中复苏。
我们将吃惊地发现:再后来,强与弱,胜利者与失败者,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完全颠倒过来了。那些入主中原的野蛮人,再也记不得祖先的古老语言了,他们放弃了已经传承了千万年的生存方式,最后都湮灭在汉民族之中了。
我们看到,游牧民族的游牧区域历史上不是在扩大而是在不断缩小,他们的正宗血缘后裔在不断北撤。现在他们只求祖先的生存方式和语言能在有限的区域内延续下去,不至于快速消亡。他们竟变得如此可怜!
时至今日,在华夏文明起源时期起过很大作用的满洲女直,快要消亡不见了,仅剩几个孑遗已经不会说祖先的语言了。那些被征服,被奴役的人,他们不但没有灭亡,反而体量变得越来越大,大有吞灭一切之势头。
一支草原利箭是那样的刚硬,锋利,令人生畏,它射向一大团棉花,棉花是那样的柔软,绵弱,但我们看到,利箭陷落在棉花里了,只露出一截尾巴,最后尾巴也消融不见了。棉花却依然存在,还在扩涨——为农耕的汉民族先民就是那样棉花!
很难说清楚,到底谁是强者谁是弱者,这就是耐人寻味的中国文明史!
日期:2013-12-28 11:16:14
肃慎人的人种特征
诺因乌拉山墓地,位于蒙古中央省色楞格河畔,乌兰巴托以北130公里处。1925年,前苏联考古学家在诺因乌拉发现了212座匈奴墓葬,并发掘了其中一些墓葬。
此地大型贵族墓有三重棺椁,与中原先秦大墓相同,棺外绘漆,有的装饰金箔,覆盖丝织品或毛毡。内外椁之间放置随葬品,随葬品丰富。
考古学家发现诺因乌拉山25号匈奴墓中的人物刺绣,有浓密的头发,眼睛大而锐利,上唇有胡须,眼珠为黑色但瞳孔似乎用蓝线绣成,如图:
再来看吉林满洲鹰屯中的驯鹰人,他们与匈奴墓中的人像在人种上很相似
汉代史书记载,那个匈奴大墓所在的地方有河叫做“剑”(谦)河,“觉罗”河是也!
日期:2013-12-28 17:15:58
27 周人的国号和满洲的来历
《史记?周本纪》说,周人的祖先名叫“弃”,又名“稷”。这弃长大后“好耕种”,而帝尧“举弃为农师”。帝舜命弃“播时百谷”,并“封于邰,号曰‘后稷’。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
夏商时代“后”“帝”通用,“后”(读诟)就是帝,或曰王。司马迁的记载已经清楚地说明“后稷”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号,这个国号存续了数百年之久。
司马迁又说“后稷”死在夏代末年,他死后周人就放弃耕种变身游牧戎狄了。古人有注而叹曰:“后稷何其长寿也!”他竟有八百多年寿命。
如此情形说明了什么?说明“稷”是一个帝王名号,与“弃”只是异写而已。“后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名,哪有一个人历时八百年不死的道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