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25节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后稷”如果与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的传统国号对应起来就是“高车”(车古音读ju),《魏书》中的“高车”是也!这个国名在《汉书?西域传》中写作“康居”,隋唐时代又写作“龟兹”,而古代阿拉伯人记作ghuz,换言之,“后稷”(康居)这个古老国名从来没有在中国历史上消失过!
“后稷”显然是一个音译与意译的结合体,“后”本义就是君王的意思,正是因为周人祖先“弃”有“好耕种”的传说,又是尧舜的大臣,即尧舜军事盟邦中一个方国之君,古人就用了“后”与“稷”两个汉字去注音这个国名,但中国历史的真面目就这样被严严实实地掩藏起来。
从《史记》可知,周人有“周”这样一个新国号始于“太王”时代,《史记?匈奴列传》曰:“戎狄攻太王亶父,亶父亡走岐下,而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作周。”其时离武王伐纣还有三百多年。
太王单于“作周”,即创造了“周”这个国号,他们放弃了前后已经使用了1100余年的“高车”国号,改名曰“周”。周人使用这个新国号300多年后才有了武王伐纣事件。
周原本是殷商王朝中一个强大方国,“周”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如图:
周是个会意字,似乎有一些井田的意思。作为国号之“周”原始读音如何?周人是说古代阿尔泰语的游牧民族,他们第一个国号是多音节的,第二个国号也应该是多音节的,不可能是今天的单音节读音,因为阿尔泰语是多音节语言。为此笔者重新翻了翻《周礼》,并有了新发现:
《周礼》显示,周人把每个月份都赋予了一个称呼,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即正月)名叫“望渚”。《尔雅?释天》记作“孟诸”,《离骚》写作“望陬”。有异写说明这只是一个汉字注音,说明这个词汇不出自汉语,可能是一个外来词汇。清人黄生注曰:“望,莫浪切,此古音也,吾乡作此音。”意思是说“望”古代读作“孟”,我家乡方言至今还保持着古音读法。换言之,在西周早期,每年第一个月即正月叫作“孟诸”。
先秦时代始终是一个军事盟邦时代,周天子之国只是这个盟邦中的盟主而已,此外还有许多相对独立的方国存在。这些方国有不同的等级和地位,周天子之国则处在最高等级上。周礼很可能是按照诸侯国的等级地位来命名一年中的每一个月。那么周天子之国当居首月即正月,“孟渚”应是“周”的原始读音。换言之,“zhou”这个读音从“孟渚”单音节化而来,方法很简单,快读即成。
当我们有了“周”的原始读音,再回顾中国历史的时候,必定会大吃一惊,因为数千年之后,这个国名又出现了,正是记忆犹新的“满洲”!
史载努尔哈赤曾祖父就有过“满柱汗”称号,后来皇太极颁诏把女直旧名改为“满洲”,此国名族名有何来历?皇太极没有解释,对此史家众说纷纭。这个“满洲”必有某种历史背景和高贵含义,必蕴含着某种可引为自豪的东西,否则不可能在女直记忆中留下深深的痕迹,从而沉渣泛起。
努尔哈赤压根就不说汉语,不识汉字。没有记载皇太极曾攻读过《周礼》,《离骚》,或者《尔雅》。史书记载皇太极对于汉文化的了解仅限于曾听过用女直语说唱的《三国演义》故事,但他为自己的民族命名,竟与数千年前的《周礼》不谋而合,这当然不会只是一种巧合。
历史的沉渣泛起再次告诉我们,古老的游牧文化确具有无比顽强的传承能力,游牧文化的传承并不依赖文字,而是生存方式,“孟渚”和“满洲”相隔数千年,但它们有同样的语言背景,乃是同一种生存方式的复制品。
日期:2013-12-29 10:24:41
90 殷人的文字读音观念(节选)
在解读和描述甲骨文的时候,有一个观念性问题是必须搞清楚的:殷人是不是认定一个字符就是一个音节?按照传统的文字起源观念,答案是肯定,一个字符就是一个音节,即一个单音节读音。因为今天的汉字就是一个字符一个音节。如果认定殷人是说汉语的汉民族先民,必然要肯定甲骨文是单音节读音。
但从甲骨卜辞中先王名号的多音节读音就可以推定,甲骨文不管是独体字符还是合体字符,原来都是多音节读音,只是到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了单音节,举例说明如下。
甲骨文中历代商王名号都写作单体字符,却是多音节读音,如“报乙”和“祖庚”,此外数字也常写作单体字符:
殷王“报乙”
殷王“祖庚”
表示“五千”
既然在甲骨文中的一组数字可以用一个单体字符来表达,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这个字符原先是多音节读音,甚至读出来的时候有一长串音节。甲骨文中合体字符很多,显示使用者并没有一个字符就是一个单音节的观念:
五月 十二月 大吉 三十牛 五牢
此外在甲骨文中,一些词组和短语也以单体字符出现,如“不雨”,“受侑”,“大邑”等等,甲骨文这种造字方式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殷人并不认为他们的甲骨文一个字符就是一个音节,在殷人的观念中一个字符可以有多个音节,甚至读出来就是一句短语。
学者们已经从殷墟甲骨文中解读出许多殷前古史,证明三皇五帝时代是真实存在过的,盘古,伏羲,黄帝,神农确有其人,如:
盘古。他被认为是开天辟地之人。古籍《路史》:“盘古氏者,神灵,一日九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
甲骨文“盘古”的四种写法
盘古是以天与祖的双重属性出现在殷人祭祀活动中的,且有数个写法,都以合体会意字形式出现。通常是由“母”与表示权力的“王”组成。“王”还有“钺”形,“母”则有“鸟”形,当与女直先民的鸟祖传说有关,但这个字符的读音是多音节的,至少得有两个音节。
2,伏羲,甲骨文中的伏羲形状似虎又似猪,有两个不同的写法,一是单体象形字,一个是合体会意字,合体字由同一个动物加一跪姿“女”组成。
甲骨文“伏羲”的两种写法
这个动物到底是猪还是虎?既然女直语“伏羲(兀颜)”是猪的意思,就已经排除了它是虎的可能性。伏羲是生前是猪,死后成了龙。伏羲又名“太皋”,这个“皋”(噶哈)女直语正是猪的读音。
日期:2013-12-29 10:27:49
上述这些单体字符却是多音节读音提示我们,殷人并没有一字符一音节的观念。据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定,所有的甲骨文字符原本都是多音节读音,只是到后来才演变成单音节读音。
金器上的甲骨文字符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匈奴墓中的金器上刻有酷似甲骨文的字符。笔者以为,其所表达的必定是匈奴语,且是多音节读音。
内蒙古地区出土的甲骨文
甲骨文并非只有殷墟出土过,内蒙古地区也有的,上图甲骨文土地点已经注定了其所表达的是古代阿尔泰语,这“甲骨”似乎是人的头盖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