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成长》
第3节

作者: 山林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10 17:13:39
  的平静,充满了由于岁月的打磨而锐气尽失的祥和,我从他的双眸中读到了沧桑,以及历经沧桑后所选择的无奈和超然。
  我就坐在徐医生办公桌的对面。办公桌的左侧堆着一摞厚厚的医学专业书籍。右侧有几张像是看完后随手丢在那儿的当地晨报。报纸上压着一个大玻璃杯,杯内的水已被喝得干干净净,如同一砣中药渣一样的吸足了水的茶叶舒展着堆在杯底,从茶色上看像是已经隔了一夜了。一个墨水瓶立在我的面前,瓶里斜插着一支沾水钢笔。
  徐医生从抽屉里拿出一打处方笺,本来我以为他下一个动作会是去拿斜立在墨水瓶里的那支老旧的沾水笔,可是并非如此,他缓缓地用右手从短袖白色制服口袋里抽出一支自来水笔,然后打开笔帽,在处方笺上划了两下,似乎满意后对我说道:“跟我讲一下你的情况,看我能不能帮帮你?”

  “唉,怎么说呢?”我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反正脑袋乱糟糟的,不能深入地思考问题,一想问题就容易走到歪路上,死钻牛角尖。一个问题想不透彻,心里就很急躁,心里发毛。心里满是解不开的疙瘩。”
  “平时考虑问题多吗?”医生继续问道。
  “是的,有很多问题,这个那个的一大堆。这个问题还没解开,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心里乱得跟麻一样。”
  “问题考虑太多了是吧,有些东西不需要考虑,随它去。”

  “可是心里总是出现各种问题,如果想不通,心里就难受。”
  “晚上睡眠怎么样?”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最近自己的睡眠情况说道:“睡眠好像还好,上了床一般都能睡着。就是有时候梦特别多,夜里爱出汗,有时半夜会突然醒来。”
  “嗯。”医生好像得出什么结论似的,用自来水笔在处方笺上写下什么,然后盯着处方笺继续问道:“这种情况出现多久了?”
  “从三月分开始,大概折磨我两个多月了。”刚说完,我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补充道:“从去年春天就出现这种情况了,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就自然而然地好了,从那以后直到今年的三月都很正常”
  “嗯,有时候随着季节的变化病情会有反复的。”医生把目光从处方笺上移开,正视着我的眼睛说。他似乎已经摸清我的病情并做出诊断了。
  “最近学习效果不是太好吧?”

  “当然,”我点了一下头,非常肯定地说,“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的学习。背诵单词和课文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几乎无法完成当天预定的学习计划,而且以前所学的东西很快就忘光了,学习效率相当低下。我正准备说呢,你就问到了。”
  “这个千万不要着急,你现在一定要先治病,先把病情控制下来,这是你现在的首要任务。至于学习任务不防先缓一缓。”徐医生像是在安慰我。
  我点点头,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事已至此,也只有这样了。
  “今年不参加高考吧?”医生问道。
  被他这么一问,我愣了一下,随后怀着复杂的心情说:“我没在上学了,参加工作都已经一年了。”
  “啊?你都参加工作啦?”医生吃了一惊,上下打量了我一下,不无怀疑地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十八周岁。”我怯怯地回答。对于那些没能考上技校,正在到处托关系找工作,或者在毫无希望的普通高中班里滥竽充数的大多数同伴而言,十八岁就已经拥有一年的工龄可以说是件很让人羡慕的事。但是对于像徐医生这样一位八十年代的老牌大学生而言无异于是对人生的放弃。
  医生用没有拿笔的那只手摸摸自己的后脑勺,身体向后仰去,靠着椅子的后背哈哈地笑起来:“你参加工作也太早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老家一边劳动一边上学呢。”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徐医生笑呵呵地说:“你这样想也对,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一定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其实当时要是听父母的话,去上高中,在三年里把数学好好地补一补,考文科估计还是能考上的。”我不无惋惜地说。

  医生重新坐直,把笔帽合上,看着我说:“各人有各人的打算,其实你这样也挺好,只是踏入社会可能早了点。”
  “嗯。”我不否认。
  父亲正在门诊入口处同其他医生聊天,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我真弄不清楚父亲怎么认识那么多熟人。可能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接触面广的原因。同时父亲也算是半个当地人。他少年时就从老家来到六安,投奔他在六安工作的哥哥--我的大伯,在六安上的学,并从六安考上了安徽医科大学。只是工作分配到了大别山深处为三线企业服务的一家直属于电子工业部的四O三医院。改革开放后的1989年,医院从山里搬迁到六安,父亲也就像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熟人自然也就很多。

  “在班上跟同事处得怎么样?”医生步入正题。
  “唉,”我叹了口气,咂了下嘴说道:“在班上特别害羞,特别得拘谨,不好意思说话,也找不到话题,一说话就脸红,就结巴。时间长了,就压根不想说话了,也没人跟我说话了,所以特别孤独。每天上班就像上法场一样。我说得一点儿也不夸张。”
  “我看你说话不是挺好的吗,挺会说的呀。”医生扭动了一下上身,奇怪而又惊讶地看着我,“没看出你有多么拘谨嘛。”
  “那是因为只有我们两个人,是一对一地说话。若是我一个人对两个以上的人说话就不行了。容易脸红、结巴,而且找不到话题。”
  “你可以谈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近看的电视剧的剧情,还有新闻什么的。实在找不到话题,就聊聊天气情况。没话找话嘛。时间长了就没什么拘谨的了。”
  “可是我突破不了,这么长时间不说话,已经有了惯性,猛得开口,会让自己和别人都不习惯。”

  “你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啊。平时他们都说些什么?”
  “反正都是些张家长李里短的事,我也插不上嘴。”
  “不过你说的也是。”医生呵呵地笑笑,“不同年龄的人话题不太一样。同事当中没有年轻人吗?”
  “倒是有两个跟我同时分配进来的年轻人。一个同我一样,是技校毕业生,油腔滑调的,我不喜欢他。另一个是当兵退伍的,好像不屑与我为伍。小组里其他人最年轻的也在二十五岁以上。”
  “难怪。这恐怕是主要原因。”
  “哦,对了。”我赶紧补充道,“上技校时有一个学期不上课,在家等待分配工作。当时我们刚从山里搬出来,同学、朋友、亲戚什么的都很少,在家闷了好几个月,天天不是看书就是看电视,很少出门,所以后来可能语言功能都退化了,到人多的地方就不自在。”
  “有点自我封闭是吧?”
  “嗯。”我完全赞同,“其实同事们对我都挺好的,都挺爱护我的。只怪我自己,拘谨害羞,不好意思说话,疏远了他们。他们不会认为我瞧不起他们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