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诸葛亮,张良还神的谋略奇人 ——崔》
第32节

作者: 杯水观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04 20:53:59
  从太子拓跋晃劝谏拓跋焘修造静轮宫这件事上面来看,拓跋晃的胆识和智慧不同凡响,当时天师道在北魏如日中天,寇谦之的地位炙手可热,在普通人的眼里和神仙无异,况且又深得皇帝老儿的推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些年,有个得道道士李一者,仙风道骨,来历不凡,他开馆授课,追随者也是非富即贵,为了表示对此大师的的虔诚,除了献出大把银子,就是献身也心甘情愿。寻常人等死心塌地追随尚且连资格都没有,太子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实属可贵。

  不仅如此,太子在其他方面的见识也不俗,真可谓是龙生龙,凤生凤。拓跋氏家族的后人仿佛生来就是从政的料,从拓跋什益健,拓跋珪,拓跋焘,都是见识不俗,能力超群的人,到了拓跋晃也是这样,这才是根正苗红呀!
  公元443年九月,皇帝拓跋焘率军前往漠南扫荡柔然余部,其中就让太子拓跋晃随军出征,太子小小年纪,金枝玉叶就被送上前线。这是种什么精神?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或许二者都有吧。初六,魏军舍弃辎重,率轻骑袭击柔然。分兵四路:乐安王拓跋范、建宁王拓跋崇各率十五名将领从东路进军,乐平王拓跋丕督统十五名将领从西路进军,皇帝拓跋焘从中路进军,中山王拓跋辰督统十五名将领作为后援。

  等拓跋焘来到鹿浑谷时,正好与柔然国的敕连可汗不期而遇。打还是不打,作何选择摆在拓跋焘的面前。太子拓跋晃说:“柔然贼兵没想到我们的大部队突然到此,我们该趁他们没有防备时立刻进攻。”尚书令刘洁却竭力劝阻,他认为:“柔然军营中尘土很大,或许是他们的疑兵之计,他们的人一定很多,到平地去与他们交战,恐怕会被柔然军队包围,不如等到各路大军会集到这里之后再攻打。”

  拓跋晃说:“柔然军营尘土飞扬,是因为柔然士卒惊慌失措到处乱跑所造成的,不然,怎么会在军营上空有如此多的尘土呢!”北魏国主为此也将信将疑,没有马上攻打。柔然部队趁机逃走,等拓跋焘率部追到石水,没有追上而返回。不久,俘获了柔然的侦察骑兵说:“柔然国没有发觉魏兵的到来,所以当得知魏兵已到时,整个军营慌作一团,敕连可汗赶快率将士向北而逃,跑了六七天,知道后面没有追赶的魏兵,才开始缓步行进。”拓跋焘听后非常后悔,但对儿子拓跋晃的见识称赞不已。从此以后,拓跋焘每遇军队或国家大事,都要和拓跋晃商量。

  九月二十七日拓跋焘在返回京城的途中来到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东,离包头大约200公里)拓跋焘下诏让太子拓跋晃协佐总管全国日常事务,统领文武百官。提前实习国务事宜的管理决策。拓跋焘还说:“各位功臣劳苦很长时间了,都应该按自己的爵位回到府中去养老。按时朝见或在朕面前参加宴会,谈论一些治国之道,陈述一下自己的见解,这样也就可以了。不适于再担任繁重的职务来劳烦自身。我们要另外推荐贤能俊才来完备百官职位。”十二月初一,拓跋焘返回平城。

  2014  02 04  (待续)
  日期:2014-02-07 18:42:03
  这次北伐柔然收效甚微,虽然大军出动,但基本上算是无功而返,还劳民伤财,这个责任该由谁来负呢?
  尚书令刘洁!
  当初,北魏尚书令刘洁长期主管朝廷机要事务,皇帝拓跋焘对他也极为信任,很多机密大事常常托付他处理。时间一长,没有监督制约,他慢慢地开始变得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引起同僚广泛不满。拓跋焘慢慢地也厌恶他了。这次北魏要去攻袭柔然汗国时,刘洁劝谏说:“蠕蠕经常迁徙,没有固定居处,上次我们出兵,劳而无功,不如扩大农业生产、广屯粮食,等待他们前来,我们以逸待劳,再消灭他们。”从百姓的角度来看,刘洁的建议还是有道理的,打仗就得花钱,就得死人,无论胜负都对百姓是种伤害。

  但从领导者角度看战争则不是这样,要不怎么形成矛盾呢?司徒崔浩则坚持把来自北方的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他力劝劝拓跋焘前去征讨柔然。权衡之后,拓跋焘接受了他的建议。
  领导决定了,去就去吧,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呗,但刘洁同志接下来的做法就不对了。他看到皇帝拓跋焘听取崔浩的建议决定出兵柔然,心里不平衡了:俺和老崔同是政治局常委,为什么皇帝老大每每常听他的?这让我以后还怎么混?刘洁为自己的建议未被采纳而感到羞愧,得好好想办法使北魏军队来个乌龙球就好了。
  世上无难事,只要你琢磨,机会还是有的,咱不是尚书令吗,机要文件都得他过目,这个大有文章可做。拓跋焘大军出发之前,就与各位将领约好日期某日某日在鹿浑谷会师,刘洁掌管诏令,就私下里改了会师日期。各路将领都不明就里,接到诏书,按计划行军。
  等拓跋焘到达鹿浑谷已经六天了,其他将领还未到达,柔然王于是远远逃走,等到北魏各路大军会师,黄瓜菜都凉了!将士再去追赶柔然,人家早就黄鹤一去不复返了。追又追不上,找又找不着,这仗没法打了。北魏军队只好回师,屋漏又逢连夜雨,归途又经沙漠地带,粮食已经吃完,将士死了很多。
  不仅如此,刘洁又私下派人惊扰魏军军心,刘洁留着眼泪,诚挚地对拓跋焘说:“我听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陛下身系万民,贵重之躯怎能身陷险地?现在兵困马乏,粮草不继,万一柔然骑兵突袭,将如何是好?请陛下先自己轻装回京......”拓跋焘看了看刘洁,没有接受刘洁的建议。和部下一起往回撤退。
  刘洁看到拓跋焘对自己的态度,愈发引起他对崔浩的嫉恨。一山不容二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上书拓跋焘,以这次军队出师无功而要求追究崔浩的罪责——谁让他极力鼓动陛下出兵来着。
  拓跋焘却说:“各路将领延误了会师日期,我自己遇上贼兵而没有攻打,崔浩有什么罪呢!”
  崔浩看到刘洁如此想把自己置于死地,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把刘假传诏令之事告诉了拓跋焘,这还了得!欺君之罪,罪不可赦呀,拓跋焘知道这事气得暴跳如雷,刚抵达五原,下令将刘逮捕囚禁起来,并派人尽快调查刘洁平时有无贪赃不法之事。
  经过调查,刘洁果然野心勃勃,自从进入政治局后就有不轨之心,觊觎大位。拓跋焘北征时,刘洁暗中对与他亲近的人说:“如果车驾回不来了,我就拥立乐平王拓跋丕做皇帝。”进一步调查得知,刘洁和朝中诸多权臣暗中款曲,私相授受。他听说尚书右丞张嵩家藏有图谶,就问张嵩:“刘氏应该称王,承继国家以后的大业,那里有我的姓名吗?”张嵩说:“有姓而没有名。”
  拓跋焘听到这件事后,感到事情的严重性:设若只是贪腐倒也没什么,金钱美女谁人不爱?要就给你。但觊觎皇帝宝座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命令有关部门严厉追究查治,搜查张嵩家宅,果然得到了那本谶书。这件事还牵连了南康公狄邻。最终,刘张嵩和狄邻都被屠灭三族,死了一百多人。
  刘洁不仅没有扳倒崔浩,结果把自己也给送上刑场。他在位时,喜欢作威作福飞扬跋扈,他貌似清廉实则爱财如命,将领们打败了敌人,得到的财宝都要与他同分。被处死后,查抄他的家,财产以万万计。太武帝每次谈起这件事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从坟墓里把刘洁拉出来再枪毙几回才解气。

  2014 02 08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