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诸葛亮,张良还神的谋略奇人 ——崔》
第33节

作者: 杯水观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10 20:31:06
  曾子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富人的孩子当家早。其实无论穷富,早让孩子学习到生活和工作的实际经验倒不是什么坏事。当皇帝最好也有个实习期。公元443年,这年正月拓跋焘看到太子拓跋晃的能力与才干日益成熟,开始让总管百官事务,为了给儿子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拓跋焘给儿子配备了强大的幕僚班子,他任命中侍、中书监穆寿,司徒崔浩,侍中张黎、古弼辅佐太子拓跋晃裁决日常政务。其中特别倚重崔浩。拓跋焘还规定,大臣凡上书给太子时都要称臣,礼仪与所称呼的尊卑一致。

  这个时候,北魏没有较大的战事,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好的恢复,民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这给佛教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温床,佛教不仅在上层,也在民间广泛地传播。要是你家里趁俩钱,走在大街上,要说没有供养和尚,都不好意思给朋友打招呼。看到这种情况,拓跋焘挺生气:放着我们中国特色的正神不拜,偏搞西方那一套,这不是自己找麻烦是什么?为了统一到坚持走北魏自己的正确道路上来,拓跋焘下诏说:“王公以下直到平民,私自在家供养僧侣、男女巫师的人都要送到官府。超过二月十五日而不交出者,处死僧侣和巫师,私藏者满门抄斩。”不让人供养和尚了,总得给他们找点事做吧,过了几天拓跋焘又下诏说:“王、公、卿、大夫的儿子都要送到太学读书,而百工、商人之子,都要学习并继承父兄的职业,不能私设学校。违犯规定的,老师处死,当事人全家抄斩。”

  佛祖暂时安分了,可是其他众神还是闹闹哄哄,究竟谁是正主,还得是他们衣食父母——人说了算。北魏进入中原以来,虽然也常常使用古代礼仪来祭祀天地、祖庙和各种神灵,却仍在沿循旧有习俗,祭祀的胡族神很多。司徒崔浩打算给神仙的人事编制做一次改革,精简机构,能力不行的就下岗分流,自谋出路。他向拓跋焘上书请求只留下符合祭祀典章的五十七所寺庙,其余重复的寺庙和过小的神祗都取消。没多久拓跋焘的批示下来了:同意,已阅!这样,道教基本上在北魏还是一家独大,占据了北魏信仰市场的绝大部分的份额,那个香火自然挺旺,这些都得益于崔浩的或明或暗的行政垄断分不开呀。

  应该说崔浩和拓跋焘这个时期对待宗教信仰方面的最高指示还是很有必要的。谁占领了思想阵地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果仅凭武力征战建立的国家,没有自己的道德宗教体系相维护,这样的国家或者政权如同沙上建塔,不管多么高的强壮,说倒就倒了。比如石勒的后赵,蒙古族建立的大元等等。政权有了宗教的辅助,生命力就成了不死的小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某某丝兰和所谓的中华文明了。那个某某丝兰,从沙漠开出的一朵小花,到今天已经几乎是蔓延至半个地球了。中华文明历经劫波,千把年间不知被糟蹋了多少回了,但依然是延续下来了,直到近代才被老马,老列打趴下.....这些都是得益于占领思想的阵地才得以生存,发展下来的......

  此时北魏政府中,政治基本清明,除了长孙道胜,崔浩等栋梁之才,也涌现出不少能力和品德优秀的大臣。其中尚书令古弼就是佼佼者之一。
  这年八月,拓跋焘去河西狩猎,尚书令古弼留守平城。拓跋焘下诏让古弼将肥壮的马送给打猎骑兵,但古弼提供的却全是瘦弱的马。拓跋焘勃然大怒说:“笔头奴胆敢对我的诏令打折扣。我回去,先折了这个奴才!”古弼的头长得很尖,拓跋焘经常把他的脑袋比作笔尖。古弼的属下官员惶然恐怖,唯恐自己受牵连被杀。古弼却说:“我身为人臣,不让人主沉湎于游玩狩猎之中,这个罪过是小的。如果不预防国家出现的不测之事,使国家缺少军队所用的物资,这个罪过才是大的。现在蠕蠕正处于强盛时期,南方贼寇还未消灭,我把肥壮的马供军队所用,瘦弱的马供打猎所用,这是为国家做长远打算,虽然被处死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况且这一切是我一个人所做的,你们不要担心。”拓跋焘听说后,感叹说:“我有这样的臣子,是国家之宝呀。”赏赐给古弼一套礼服、两匹马和十头鹿。

  又一天,拓跋焘再次去山北打猎,捕获了几千头麋鹿。拓跋焘下诏给尚书,让尚书派出五百辆车来运送麋鹿。拿着诏书的信使已经走了,拓跋焘对左右将士说:“笔头公一定不会给我这么多车,你们不如用马来运送。”说完他就回宫了。拓跋焘刚走了一百多里,就收到古弼的奏表说:“今年秋天谷穗下垂而且颜色金黄,桑麻大豆遍布在田野里,野猪野鹿偷吃,飞鸟大雁啄食,加之风吹雨打,这样损耗早晚就会相差三倍。乞请允许推迟延缓运送麋鹿,以便把谷子尽快收割运送完毕。”拓跋焘说:“果然如我所说的那样,笔头公可称得上是国家栋梁之臣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中国古时候的知识分子道德操守相对而言比起现在,特别是红朝以来有着天壤之别。 像古弼这样的人,虽生活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王权时代,但依然能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主张,做事能从大局出发,实属难得。国朝则不然,虽曰共和,但满朝文武尽皆阿尊事贵,奴颜婢膝,当年,猫太祖巡幸故里,心血来潮,对湖南巡抚小舟曰,希望在故里能有几间茅舍,来日或许小住几日。督抚闻言,立刻大兴土木,为其建造一行宫,结果行宫建完也没住几天。本来,堂堂一国之尊,有几所行宫算不了什么,问题是,彼时正是举国饥荒,白骨盈野,花费巨额国币帑银修造一个根本用不着的行宫,小舟这个马屁拍的真是鲜血淋淋,相信行宫每一块砖头下面都压着一个冤魂......

  2014  02 08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