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经书不能轻易外传,钱是一定要收的,否则不利于佛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信徒,交钱吧。其次,谁说白本不好了,那是无字真经,只是你们看不懂罢了,慧根太低了(靠,你当初说给三藏真经唐僧才来的好吧),照此思路发展,悟空再争执下去不光取不到真经,修成正果的事儿也别提了,谁让您慧根低呢。
另外,从中也看出如来的经营有方,尤其重视对成本的控制:白纸要是能蒙人,他敢让佛经里一个字都没有,印刷费是很贵的。
由此可见如来对弟子和信徒的忽悠工作,针对不同的群体也有不一样的措施,具体区分如下:
1,座下弟子,对他们大讲西天的好处,佛法的精妙,告诉弟子们跟我混有饭吃!所以对收取人事这样的勾当不会避讳,甚至同流合污。毕竟这些人整天在如来身边晃悠,不那么好骗,必要时还会给点好处。如佛教渗入南瞻部洲后弟子们也会受到供养。
2,寺内杂役和普通佛家弟子,只对他们大讲西天的好处,佛法的精妙,让他们努力成为真善美的执行者。如十三回唐僧超度伯钦的父亲,用一天时间念了六部佛经,竟然分文不受。如藏经阁的工作人员,看到阿难、迦叶收取人事竟然表现的那么无邪。
3,天下信徒,信如来,得永生。然后,拿钱去孝敬如来,还要说声:谢谢啊!
日期:2014-10-05 01:42:40
而西游记里如来的终极忽悠,就是试图把南瞻部洲纳入佛教的绝对控制,关于这件事很多人都有解读。所谓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这次如来可是下了血本,竟将他密不外传的三藏真经祭出!
如来如此大的手笔不外乎两个原因,1,南瞻部洲太重要了,和西牛贺洲相比,南瞻部洲物广人稠,天高地厚,而西牛贺洲却是地广人稀,穷山恶水,很多地方千里无人,却有无数妖精作乱。试想南瞻部洲如果人人礼佛,将会为如来增加多少人事。
2,东土之人对佛教存有疑惑,发现了其中的很多破绽,导致先前传去的经书已经蒙不住人,大家对佛教不怎么感冒。确实如此,比如36回,在宝林寺山门前唐僧看到两边的金刚宝相庄严,心生感叹,说: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烧香供养啊,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矣。
南瞻部洲的重要性加上东土世人对佛教的不重视,倒逼如来拿出更高明手段。
所以他才打算祭出终极洗脑工具——三藏真经!
三藏真经一直是如来的秘密武器,自从成佛以来从不肯轻易示人,所以当如来说出三藏真经时,就连座下诸菩萨都未曾听说: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哪三藏真经?”如来回:“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
日期:2014-10-05 11:44:10
那么如何能够让南瞻部洲的芸芸众生愿意接受真经的洗脑呢?
主动送去一定引不起人们的兴趣,更难以收获芸芸众生之心,所谓越难得到的越会去珍惜,所以要让东土之人主动来拿,而且还要让他们拿的艰难,拿的痛苦,拿的死心塌地无怨无悔。
于是如来决定升级一款玩了无数年的游戏——取经。其实取经自古有之,但是一直不被各界人士所重视,往往只是一些信徒的个人行为,影响力也是微乎其微,比如沙和尚在流沙河服刑期间就有幸吃过九个取经人,取经人被吃后各界也没有什么反应。这次如来决定将取经这个游戏升级成豪华版,更要三界联网。首先,这次取经将变成政府行为,发起人由以前的某个信徒升级为一国之君!其次,整个取经过程会邀请天上地下妖魔鬼怪神仙术士共同参与,为了增加取经的艰难性、趣味性,这些参与者将分成红蓝双方,围绕取经团队进行不断PK,当然最终一定是红方获胜,取经得以继续!在如此豪华的外包装下,三藏真经本身就更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再加上路途遥远艰苦,获得真经后人们一定会把它当成字字珠玑的无上真言!三藏真经的洗脑作用将会倍增!
可是要想实现这一切,凭借如来自己就有点勉为其难了,看来他只能组团,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来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于是,如来问座下众弟子:“谁肯去走一遭来?”
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神通广大四个字值得推敲)
如来一见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观音自告奋勇,心中大喜然后传给观音五件宝贝,观音随后带着木吒来到东土大唐。
日期:2014-10-05 17:14:52
此时东土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当政,天下国泰民安,朝上主明臣贤。观音带着木吒在长安游荡,寻找有德之人去西天取经,恰逢唐太宗要举办水陆道场,看到太宗礼佛,观音觉得机不可失,这是提升取经活动档次的绝佳时机。由此可见把取经活动最终定为大唐的政府行为观音功不可没,所以团队中有神一般的队友是多么重要。
随后观音变成和尚拿出袈裟、九环锡杖到闹市上去卖。且看观音的外形:“菩萨变化个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将袈裟捧定,艳艳生光”,和尚与袈裟反差巨大,自然引起人们的好奇,又是闹市,再加上中国人爱围观,一时间道路堵塞,寸步难移。
正赶上宰相下班路过此地,见一个破落和尚捧着一件鲜艳袈裟竟不避让,而且不停叫卖,深感惊奇,宰相可是识货之人,看出袈裟非比寻常,就让手下过去询价。
菩萨的回答吊足了宰相的胃口更让宰相决定带其进宫面圣:菩萨道:“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萧-道:“有何好处,值这般高价?”菩萨道:“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萧-道:“何为好?何为不好?”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袕,便是好处;若贪滢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
又问道:“何为要钱,不要钱?”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萧-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即便下马,与菩萨以礼相见,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我和你入朝见驾去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