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去哪儿了》
第9节

作者: 九疑山天人合一
收藏本书TXT下载

  4.何先生对“代立”的解释是望文生义、空谈臆说。
  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空谈臆说,望文生意。”一种解释找不到根据,也找不到先例,那就是望文生义,空谈臆说。词典对“望文生义”的解释是:“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一个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首先要看字词典上有不有这种释义,第二就要看有不有这种例句。如果字词典上没有这种释义,人世间也没有这种释义的例句,那这种解释就站不住脚,就是空谈臆说、望文生义、牵强附会!
  现在科学这么发达,没有字词典,网上百度一下,不就明确了它的含义了吗?何先生网站都能独立开办运营,难道不会使用百度吗?我们查了四本字词典,四本字词典对“代立”的解释有且仅有一种,那就是“代立,即‘代位’。‘立’通‘位’。继位为君。”再查“代位”,它的注释只有三个字:“见代立。”下面我把这四本字词典中,关于“代立”和“代位”的解释,一字不漏附下,供何先生参考。

  ①《在线新华字典》:A、代位:见“代立”。B、代立:1.亦作“代位”。2.继立为君。‘立’,通‘位’”。  
  ②《汉语词典》:A、代位:见“代立”。B、代立:亦作“ 代位 ”。继立为君。立,通“ 位 ”。《商君书·更法》:“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
  高亨注:“代,接替。”

  汉刘向 《新序·善谋上》作“代位”。
  ③《辞海》:A、代位:见“代立”。B、代立1.亦作“代位”。 2.继立为君。立,通“位”。
  ④《康熙字典》:代:音岱,更也,替也。“立”同“位”。立:(最后一种解释)同“位”。《石经春秋》,“公即位”,作“公即立”。
  字词典中没有“代立”是“代其立碑”的这种解释,所有字词典查“代位”一词时,都叫你去“见‘代立’”。说明古代要写“代位”一词时,多以“代立”的形式出现,“代立”是“代位”的主流写法,而不是个别案例。查二十四史,说天子即位当皇帝时,以“代立”来表述的有几千条记录,没有用“代位”表示的。何先生没读过史书吗?
  字词典中没有这种释义,那就是生造!就是牵强附会!
  5.按何歌劲的断句与释解,师祖铁峰“被死亡”。
  世间最惨的事,莫过于没有死而被人说死了,成为一个“活死人”。《缘化袈裟记》立于永乐六年(1408),这时师傅铁峰(又名西湖)死了吗?
  《缘化袈裟记》最后一段记录:“师之善燕,书刻碑之志。善布福建寺。”书刻碑之志以后,师祖铁峰就行善布福建寺去了。他死了吗?
  实际上,龙池寺的师祖铁峰,在1435年还参与了景仙寺的扩建工作,《塑画圣像记》:“剃龙池祖寺师兄净济号西湖”;在1466年时还在为骆士恭等人证盟,《圆盘香炉石刻》记:“尊缘僧西江,证盟僧西湖,从僧本心……”

  综上所述,何先生对“师亡代立”的解释自相矛盾,没死的人“被死亡”;没依据的解释“被合法”;不合理的“被逻辑”;没有的释义“被生造”。
  就是四个字的一句话,为什么就是不依字典词典来解释呢?而且字典词典的解释也是惟一的,不可能有第二种意思。正解这句话,就这么难吗?
  “师亡代立”是“师祖逊国为僧”的意思。
  首先,“师”是指正文中的“大明皇朝先师铁峰”,是龙池寺的住持,是龙池寺的师祖(创始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僧人头头。所以说,“师”为僧了,这也与正标题“缘化袈裟记”是“为僧记”的意思不谋而合。
  其次,“代立”的惟一解释就是“代位”、“即位”,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谁把“代立”再弄出第二种释义来,谁就是真正的望文生义,牵强附会!
  “代立”是“即位”的意思,“立”通“位”在二十四史中比比皆是。例如:

  ①“丁未,成王自绞杀。商臣代立,是为穆王。”“蚡冒弟熊通弑蚡,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史记·楚世家》)
  ②“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武王崩,太子诵代立。”(《史记.周本纪》)
  ④“昆莫死,岑陬代立为王。”(《汉书》卷九十六 下 西域传 第六十六下)
  ⑤“鲜卑寇幽、并二州。檀石槐死,子和连代立。”(《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八。)
  ⑥“十年,专侵占城,败没。弟炜代立,遣使告哀,命中官陈能往祭。”(《明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二百九,外国二。)
  ⑦“闻举公,字闰选,明建文间授进士。建文皇帝以公诚孝,特赐进士,擢太庙斋郎,谓:‘仁人可以享帝,孝子可以享亲也。’永乐篡立,公乃致仕归,以养亲为乐云。”(民国版《灌溪李氏族谱》)

  一句只有四个字、三个词的句子,有两个词的释义都是惟一了,那中间那个词,就算它第释义再多,在这个句子中,他也只能是一种释义。
  再其次,“亡”在这里不能译成“死亡”。因为“师死亡”与“师即位”是矛盾的,也不合僧人死亡的用词习惯。师不能先死亡,然后再即位。“亡”在这里只能翻译成“毋”或“无”,作“不”讲。如:“亡名氏”、“幸亡阻我”。
  “师亡代立”直接翻译就是:“师祖铁峰不接替皇位”。“不接替皇位”用两个字表述就是“退位”、“逊国”,逊国之后,他又成了龙池寺的“师”即和尚,所以这句话,意译就是“师祖铁峰退位为僧”。
  限于篇幅,我们本章,只解读了副标题中的“师亡代立”,其实他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就是“师祖铁峰退位为僧”。如果你还能找出第三种解释来,不妨写在回复中,供我们参考。
  师祖铁峰退位为僧,就说明师祖退位前是皇帝,碑刻是永乐六年的(后文考证),这个退位前是皇帝,退位后创建龙池寺并在这里当和尚的的铁峰,真实身份是谁呢?难道我们心中不会想起靖难这役后的建文帝吗?至于他为什么要退位,“小行德祖梅等”七个字就给出了明确回答,具体含义,我们下章再叙。
  日期:2014-10-03 10:50:07
  建文帝去哪儿了
  第四章:铁峰的在哪里退位当和尚
  在第三章,我们其实就解释了四个字:“师亡代立”。这一章,我们先对这四个字的一句话作点补充说明。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嘛!老师上课前是不是总喜欢对上一节课传授了的东西,进行一下复习。我这个当老师留下的职业病,治不好了。
  词语按词语含义的多少分为两类:单义词和多义词。只有一个意义或者是特指某一物,叫单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
  单义词被认为是词汇里的纯金,是词汇里的晶体,绝对的原装货,仅仅指称人们自古以来要它指称的意义。这种词,含义单一,它在哪里都是一个意思。比如说“朕”,大家都知道它从秦始开始,是指皇帝的自称,连皇帝的众多孩子都不能这样自称。如今,这样的词已是凤毛麟角了。当你在古碑刻中邂逅一个久未谋面、原汁原味的单义词时,那滋味好像在箱箧里的旧中学年刊中看到了一个朋友的照片。那些词都非常老,还意味深长。因为有单义词的存在,一个句子的含义,它就万古不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