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去哪儿了》
第10节

作者: 九疑山天人合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长达两个多年的封建王朝时代,单义词最多的要数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由于他是天下第一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有的词他占用了,别人就不能再用了,致使本来的多义词,在皇帝用了后,也就成为皇帝专用词。例如:登基、御极、封禅等等。

  建文帝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皇帝,1402年“靖难之役”后他不知所终,成为整个明朝的“通缉犯”。如果要评选世界吉尼斯人生反差最大的人,窃以为非朱允炆莫属(给天要找找吉尼斯董事会,把这个申请了,也为建文帝多一个吉尼斯纪录,以慰他的在天之灵)。由于他曾经当过皇帝,所以有的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字词,可能就会在相关记录他踪迹的史料中出现。
  《缘化袈裟记》的正副标题,一共18个字,11个词,依次为:缘化、袈裟、记、小行、德祖、梅等、师、亡、代立、之、记序。属绝对的单义词的有:缘化、袈裟、德祖、梅等、代立,共6个。“小行”虽是多义词,但作为动词,就只能用于皇帝身上,因此它也属相对的单义词。一个11个词的句子就有七八个单义词,哪它的含义绝对不会有歧义。
  第三章,我们讲了“师亡代立”。“师”指“大明皇朝先师铁峰”,在这四字句中其实也算是单义词;而“代立”在封建社会,无论它用正什么地方,都是“继位为皇帝”的意思,绝对的单义词;“亡”虽为多义词,但它夹在两个单义词中,也只能是一种意思:“不”或“毋”。所以这句话就是“大明皇朝先师铁峰不做皇帝”即退位。他为什么要退位呢?在哪里退的位呢?“小行德祖梅等”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下面我们就看看个六个字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小行”是个多义词。查遍所有的字词典,它有六种含义,其中有五种是名字,有一种是动词。如果确定这个词的词性,哪么它的含义就很好办了。也许有人会问,你含义都没有确定,怎么来确定词性呢?

  幸好,“小行”一词在《缘化袈裟记》中有两处记录,一处为副标题中,一处在缘化功德栏中,表示某人做了某事,属于做功德:“庭秀舍虫一斤……西湖化八位四轴……西江化八位四轴……本邑小行德祖梅:祖文、祖玄、本心。”意思是:“祖文、祖玄、本心三人完成了‘本邑小行德祖梅’这项功德。”这里的“小行”与“舍”、“化”两词一样,属动词。小行属动词,哪它的意思就确定了。副标题由于主语“师”后置了,所以有人就把它当成名词。

  既然是指做功德,那“小行”就是动词。“小行”作为动词只有一种释义,《汉典》:“旧时的一种礼制。曹郎以下的官员代表天子谒陵,并督促陵官葺治陵园,谓之小行。”按白话文讲就是:“天子派遣侍郎以下的官致祭某陵祠”,简单专业的表述就是“小行”。例如,“夏四月乙亥,有司奏:‘旧格一年两过行陵,三月十五日曹郎以下小行。’”(《南齐书·武帝纪》)它的意思是:过去的规矩是一年两次小行陵祠,三月十五日这天,派侍郎以下的官去小行。

  作为礼制,“小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小行”指令的发出者必须是天子、皇帝,其它人是不能发出这个礼制指令的。例如:《致身录》记:“建文元年春正月,遣往衡山,告即位也。”这句话完全可以改为:“建文元年春正月,遣彬致祭南岳衡山之神告即位”,小行的指令发出者是建文帝。②承受者也必须是帝王或神灵,③执行者必须是“曹郎以下的官员”,即侍郎以下的官员。之所以称“小行”,就是因为被指派的官员官品不高。

  小行指令发出者必须是皇帝,就确定了“师亡代立”中的师,即“大明皇朝先师铁峰”是皇帝,这与“师祖不当皇帝”正好不谋而合。由于他先是皇帝,而后不当皇帝,成为龙池寺的师祖,所以师祖做和尚前是皇帝,窥“小行”则可见一斑。
  小行的承受者必须是帝王的陵祠,那么“德祖”、“梅等”就是帝王。由于小行的地点是本邑,即宁远县,所以“德祖”、“梅等”就是帝王,而且他们的陵祠就必须在宁远有。帝王陵祠词,也决定了它们是单义词,他们是谁呢?
  从禹开始,历朝帝王都遣官至宁远(本邑)祀祭舜帝,如: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等。到了明朝,朱元璋就把祭舜规制化。明万历《九疑山志》载:制以春秋仲月上甲,县令具牲帛致祭。逾三年朝命神乐观道士充御长官小行,遇改元则命翰林官或中书行人司官小行。

  终明一朝,《宁远县志》记录明朝皇帝小行德祖舜帝陵告即位的就有十二次,如果加上“逾三年朝命神乐观道士充御长官奉祭”的小行,就有四五十次之多。这十二次告即位的小行是:(1)洪武四年遣官国史院编修雷燧小行德祖告易代;(2)永乐中遣使官翰林院编修杨溥小行德祖告靖难;(3)宣德初遣官翰林院修撰曾鹤龄小行德祖告即位;(4)正统初遣官行人司行人雷复小行德祖告即位;(5)景泰初遣官尚宝司少卿朱礼小行德祖告即位;(6)正统复辟遣官尚宝司卿凌信小行德祖告即位;(7)成化中遣官中书舍人解祯亮小行德祖告即位;(8)弘治初遣官翰林编修于材小行德祖告即位;(9)正德初遣官太仆寺少卿何孟舂小行德祖告即位;(10)嘉靖初,遣官翰林院编修尹襄小行德祖告即位,(11)隆庆初遣官太常寺少卿王凝小行德祖告即位;(12)万历初遣官吏科给事中张楚成小行德祖告即位。

  清朝的详细祭舜情况我就不说了,单康熙皇帝就八次遣官小行德祖舜帝。所以,“德祖”系指舜帝,中华民族的道德始祖啊。
  “梅”位于“小行”之后,是小行的对象,就确定了“梅”与“德祖”一样,是帝王;由于小行的地点是本邑,即宁远县,也就确定了“梅”
  在宁远县有陵祠。 《宁远县志》载:“俗传泰伯、仲雍逊国逃于荆蛮,采药衡山,遂居县境……明万历二年知县蔡光申请春秋二祭,天启二年,知县蒋鐄复请,额编祭银,遂著为例。又成一县之专祀矣。”
  孔子《论语?泰伯》赞曰:“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得而称焉。”位于宁远城北五里的泰伯祠,又称至德祠。因泰伯归隐江苏梅里,所以又被称为“梅祖”,意即“梅里至德始祖泰伯”。

  至此,一个六个字三个单义词组成的句子全部弄清,哪这句话,就好翻译了。“小行德祖梅等”意思就是“(大明皇朝先师铁峰皇帝)遣官祭祀道德始祖舜帝、逊国帝王梅祖等人”。把“师亡代立”连在一起,副标题的含义就清晰可见:“为(大明皇朝先师铁峰皇帝)遣官祭祀道德始祖舜帝、逊国帝王梅祖等陵祠并告退位为僧序”
  铁峰为什么要做和尚?从副标题中,我们看出了答案:铁峰退位就是为了学习舜帝、泰伯等人的高风亮节——禅让。他的退位的地点在哪里呢?功德栏中记录是本邑,哪就是宁远县。为什么在宁远宣布退位呢?因为这里有中华道德始祖舜帝的陵墓,有逊国帝王泰伯的祠堂,适合在这里宣布这件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