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去哪儿了》
第13节

作者: 九疑山天人合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复改创山麓”指《缘》碑中以恭、以敬两兄弟舍地给龙池寺建殿宇一事(《缘》碑捐舍人功德栏有反映,见本章后文);“凡远近村落善男信女欲塑神”,与《缘》功德栏内的化缘功德正好相对应;“建庙者任其加入,计有五十四户之多”,而《缘》捐舍户正好五十四户。所以说,《胡氏族谱?龙池寺记》中所记的“永乐甲子”塑神一事,与《缘化袈裟记》是同一件事,这也就可以从这里得出此碑的刻立时间。但是,永东年号共二十二年,没有甲子年,说明书写时有错,但它立于永乐年间,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再看捐舍人姓名一栏:
  (功德栏)……信士胡以恭舍虫一斤,信士胡以敬舍虫一斤……信士胡庭瑄舍虫一斤,信士胡庭祐舍虫一斤,信士胡庭秀舍虫一斤……信士胡用高舍虫一斤……真武帝一位:陈志□□舍;院堂大□□□□:本心释子僧西江;洪钟一口:曹荣寿舍;号抱前拱樟一侄人,地名大富丽:李总心舍;普庵圣相三位:北乡信士彭三郎舍。西江化八位四轴:达摩耶一轴,胡□□舍;大菩萨一尊,胡妯相舍;讳长迦一轴,胡庭昌舍;仁明仙一轴,胡庭清舍。西湖化八位四轴:佛驮耶一轴,宋湖福舍;阿罗汉一轴,□□□□;侧祠恭(指厕所)秦冯宗舍。恩府胡志□、以恭二姪舍地名尘落,地名庙翠山头,□□□□□□□、□□□□□□□。本邑小行德祖梅:祖文、祖玄、本心。

  接着在《胡氏族谱》中查找《缘化袈裟记》功德栏内的各位捐舍户的生殁日期,把所有捐舍人出生年月进行对比,发现胡姓捐舍人中,多为胡以恭、胡以敬两兄弟的亲人,尤以他们的孩子居多。其中年纪最小的是“信士胡庭秀”。谱中记录:“以敬四子,廷秀,排行福二十三郎,生大明永乐戊子六年九月初四日,殁葬失考。妣何氏,生殁葬失考。”
  廷秀是胡以敬的第四子,比他年长的三个兄长在《缘化袈裟记》功德栏内都有名字,较其小的二个弟弟在《缘化袈裟记》中却没有姓名,这说明碑文中的“信士胡庭秀舍虫一斤”(“虫”指虫水,是古代的一种漆料)的行为,并非本人所为,而是其父代其所舍,他的父亲和伯父还捐舍了龙池寺扩建时的用地。廷秀的二个弟弟在碑刻中没有名字,就说明那两个弟弟还没有出生,所以,《缘化袈裟记》立于永乐戊子六年(1408)。

  即使大家不认同永乐六年立碑,但是《胡氏族谱》记录了他立于“永乐甲子”,确定它在永乐年间,这个是没问题的。当你看了后面面章节考证后,再来认同这块碑的时间,也不迟。

  三、《缘》碑以铁峰孩子的身份撰文
  《缘化袈裟记》碑的副标题确实惊人,它竟然是“为建文帝遣官祭舜告退位序”的意思。六百年来,前人不断地寻找建文帝踪迹,结果,都是找了些明末以后的传说史料,谁也没有拿出碑刻。现在,竟然“冒”出来一块内容明确、时间又很早的“为建文帝遣官祭舜告退位序”的碑来,确实让人疑虑重重,他是谁写的呢?它可信吗?本章就对这系列问题给出答复。
  (一)朱文奎来到了龙池寺
  《明史》对建文帝朱允炆生死有三种说法:一为焚死说,二为流亡说,三为不知所终说。而对其太子朱文奎的记录却只有一种:“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也就是说,朱文奎在金川门之变后,还是出亡了。
  一个七岁左右的孩子,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他的去向只能是在成人的保护下,才能“莫知所终”。金川门之变后,建文帝踪迹某地的说法超近百种,唯其太子说法则少之又少。

  细仔观察《缘化袈裟记》碑内容,我们发现,其中记:“幼随侍师祖抚长”。它的意思是:“师祖孩子跟随师祖在龙池寺抚养成长。”这个“幼”只能是师祖的孩子(历史上,有谁当和尚把孩他也带进寺庙的?)。这一记录致少反映,铁峰的孩子来到了当年的宁远、现在的新田
  (二)“幼”为“祖”字辈大师兄
  在龙池寺,建文帝是龙池寺的创始人即师祖,是龙池寺的住持,是“本”字辈的大师兄,是所有僧人要保护的核心人物之一。太子朱文奎,不管他年纪较其它“祖”字辈的人小多少,都应该是“祖”字辈僧人的“大师兄”。
  (三)《缘》碑以“祖”字辈大师兄身份撰文
  《缘》碑立碑人一栏,把所有立碑人与撰文者的关系都充分表达出来了,称铁峰为“师祖”,即寺庙的创始人;称本能为“师从僧”,即跟从师祖的同辈僧人;称其他所有“本”字辈子僧人为“师叔”。这就说明,撰文者是“祖”字辈僧人。同时,撰文者又称所有“祖”字辈僧人为“师弟”,说明撰文者是“祖”字辈的大师兄。

  结合前文,可以确定,撰文者是以“祖”字辈僧人大师兄的身份撰文的。
  (四)撰文者应为从僧本心
  经细心察看,凡是在功德栏中出现过的僧人名,在立碑人一栏中都没有名字,例如,西湖、西江、祖文、本心等。建文帝在立碑前已经离开龙池寺,这在文中有反映,本心在立碑人一栏中没有名字,他又是建文帝的从僧,说明他也随师祖离开了龙池寺(后面有碑记,说他和铁峰去了三教寺),当然建文帝的孩子离开龙池寺也是一定的。
  1408年,朱文奎才十三、四岁,绝对写不出在当时就很偏的生僻词。能写出这等隐晦文章的人,只有学富五车的进士、翰林才有可能。而写此文的人,也一定离开了龙池寺。
  从文章内容看,撰文者参与了“本邑小行德祖梅”的行为,所以才“为师祖建文帝遣官祭舜告逊国序”。那么这个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建文帝的从僧本心。

  《缘化袈裟记》碑文缺字多,现代人理解起来也很难,但是有一点,是百分之百可以确定的:它记录的龙池寺的大明皇朝先师铁峰当和尚的情况。先师铁峰当和尚前,是不是皇帝呢?除了这块碑,其实还有很多史料可以证明。下一章,我们就从龙池发现的另一块碑来考证铁峰先师的皇帝身份。
  日期:2014-10-07 23:34:06
  建文帝去哪儿了
  第七章 谁主张谁举证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一规定,实际上就是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简称“谁主张,谁举证”。 如果你只主张,不举证,执行双重标准,那就有点像美国推行的人权政策,只对人家的人权指手画脚,而对自己的那些人权问题置之不管。
  《缘化袈裟记》碑刻出来后,有人给予了关注,但是只提出某词应该是某意思,但找不出该词是此意思的证据来。是不是不只主张,不举证呢?当然证举得不合常理,也不会被法官采信,对吧!
  金川门之变后,朱棣说建文帝死于“宫中火起”。他举出的证据是:他抱着那具被烧焦、辨不清性别的尸体假惺惺地哭诉着,小子无知,何至如此,然而把一个真正的皇帝偷偷埋了——“不封不树”。朱棣举出的这个证据,史学家一直予以怀疑,就是因为史学家们也没有举出建文帝在金川门之变后还活着的证据来。所以,《明史》就三说并立,建文悬案越揭越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