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去哪儿了》
第17节

作者: 九疑山天人合一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于“恩”字的“大”缺掉了,吾艾文君可能认为此字就有可能是“思”。为避免歧义,我们将《缘化袈裟记》中出现的“恩家”二字以为对比。
  再者,中国家组合是有讲究的,只有“师之恩家”之说,而并无“师之思家”之说。所谓“恩家”,是指有恩于己的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曹泳》:“﹝ 秦桧 ﹞召见之。熟视曰:‘公, 桧恩家也。’ 泳恍然不知所答……盖(桧) 微时索游富人家,得钱五千,求益不可。 泳 时为馆客,探囊中得二缣曰:‘此吾束修之馀也,今举以遗子。’”
  “祖梅”是“师”的恩人,说明“祖梅”就不是和尚,他们就不是师徒关系。正如碑文中舍地给师的“恩府胡志□、以恭”,把他们分开来记功的话,就是“恩家胡志□”、“恩家胡以恭”。
  吾艾文君只提出“祖梅是个和尚”,而不去寻找是不是和尚的证据,明显是带着成见来的,这种结论是无根的浮萍,其谬误一点就破。
  (三)“流下”是佛学用语吗?

  吾艾文君放的第三炮是:“‘流下’也是佛教用语”。我们打开佛学大词典,输入一查,结果在佛学大辞典中没有找到。附查找的图片为证。
  “流下”是佛学用语,请问吾艾文君,你在哪里看到的?能否把这东西传上来共享?或作为你下此结论的依据可否?
  吾艾文君所说的“流下”,来自句子“(龙池池)自大明皇朝先师铁峰悟真流下”。“大明皇朝先师铁峰悟真”是人名,“自”作“由”解,全句简缩为“龙池寺由铁峰流下”。“流下”是什么意思呢,经查《康熙字典》,“流”有多种解释,其中有“流,择也,求也”的解释;又有“千里之外曰采,曰流”。“下”也有多种解释,其中有“【鄭註】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由于我们确定了确定了铁峰“师亡代立”而于龙池寺“缘化袈裟”,即铁峰师不做皇帝而做和尚,所以这个“流下”也就好解释了。我们认为这里的“流下”实指铁峰“自己把自己流放到千里之外的龙池寺,并把龙池寺作为铁峰君王的住所。”所以“(龙池寺)自大明皇朝先师铁峰悟真流下”全句应解释为“(龙池寺)由大明皇朝先师铁峰悟真建造,并作为其居所”。
  我们与吾艾文君的关键分歧点,在于对“师亡代立”的解读,因为这句话能否正确解读,关系到“铁峰先师”的身分问题。吾艾文君有自己的独到解释,他的解释对还是错,我们下一帖再作探讨。
  日期:2014-10-21 18:41:48
  第九章:与吾艾文君商榷(二)

  (四)吾艾文君对《缘化袈裟记》的解读无根无据
  吾艾文君放的第四炮是:“这个标题有两层意思:一是祖梅等的师忘立此功德碑,二是祖梅等人代立此功德碑。这里忘用了通借字亡,为何要这样?是为了隐指祖梅等的师已去世。”结合吾艾文君前三炮的内容,此君是要将“小行徒祖梅等师亡代立之记序”(让他一步,就算哪个字是“徒”),释义为“小乘佛教的弟子祖梅等人的师傅死了,忘记立此功德碑,祖梅等人就代其立此功德碑的记叙文”。

  由于我们对他前三炮都承接了,所以对“小乘佛教的弟子祖梅等人”的解读就再退一步,姑且就认为他的解读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他的解读犯了什么错。
  他的这种解释,实际上是把“小行徒祖梅等”六字作为师的定语,能够真正成为句子的,只有“师亡代立”。他既然这么断句,我们也依了他,我们在此就分析一下他这样解读这四个字,错在何处。
  1.给句子随意添加成分
  吾艾文君把“师亡代立”释为:“师傅死了,忘记立功德碑了,祖梅等人代其立碑。”他的这种释读明显把“亡”、“代”、“立”都作动词了,同时还把“亡”作了两种意思解释,一会作“死亡”,一会儿又作“忘记”,一词在同一句中,怎么可以意思随便变化呢?
  解读文言文,绝对不能随便给它添加句子成份。但吾爱文君却为“师亡代立”添补了四个词语,以完善其读。①“师亡”没有添加;②“师忘立”,忘了什么?句中没有讲,吾爱文君遂给它添上“碑”,以为宾语;③“代立”,谁代立?师傅死了,也忘记要立什么了,所以师不能“代立”,于是他把修饰“师”的“祖梅”又拿出来,充当主语;代谁立?原句中也没有,于是他又把“师”作“代”的宾语,立什么?碑中也没说,所以吾爱文君又给它加个“碑”为宾语。整个句子,吾爱文君把它弄得七零八散,折东墙补西墙,最后成形成了这种解读。

  试问谁是这么翻译文言文的呢?吾爱文君不是指责我们“其实是国学知积不足啊”,国学就是这样解读的?
  2.解读不合逻辑
  吾爱文君说:“师傅死了,代其立碑”,意思是立碑之事非师傅立不可。那条寺规规定立碑硬要师傅立?师傅建了这个寺,信士捐了些东西,弟子们就不可以立碑以纪其功德吗?
  按这种讲法,假如吾爱文君的曾祖死了,没有立碑。吾爱文君在其曾祖面前立块碑,表述曾祖、百姓功德,然后落款时书“吾爱文君代立”。中国有这种传统立碑的表达方式方法吗?有的话,请举一例。

  3.僧人死不能用“亡”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在“死”的用词上,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士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或亡;僧人死曰圆寂、坐化、涅槃……
  僧人的死,是不能用“亡”的,国学知识丰富的吾艾文君,你知道这个道理吗?你曾自己给自己圆场,说“僧人死了用‘亡’也说得过去”。这不是说得过去的问题,立碑人是他的弟子,不是别人,用“亡”就是把师傅逐出佛门,是大不敬,其它弟子知道,是要杖责四十大板,然后逐出佛门。人家师傅信佛一辈子,死了还被弟子逐出佛门,可悲就算了,祖梅的僧衣也要被迫脱掉了。
  4.解读没有依据
  文言文的解读,必须有依据,否则就是望文生义。所谓“望文生义”,是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在百度词典的解释中,解读此词语的人就用“望文生义”造了一个句子:“我们翻译不能没字典,不能望文生义。”吾艾文君,按你的哪种解读,你可否把你解读的字典或词典依据贴出来,让我们观瞻观瞻啊!
  现在,我把我们解读的依据贴出来,供吾艾文君等参考(见下图)。
  词典中对“代立”的解释只有一种,即“继位为君”,讲土点,就是“继位成为国君”,即接替上任皇帝的皇位的意思(不含自己打江山当皇帝这层意思)。这个词是个不折不扣的单义词,它出现在什么地方都应作此解。
  “师”在文中是指“大明皇朝先师铁峰”,指一个具体的人,含义也是单一的,还是单义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