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玫瑰》
第13节

作者: 文渊阁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噢,原来是这样,那你找错地方了,应该找厂子解决。回去跟你们厂长好好谈谈,相信他会处理好的。”吴长安打起了哈哈。这种事他才不想过问,各企业都有类似问题,特别是仪表厂,想报销医药费的不止一个,要是给他开了头,会引出一批人。
  “既然来找你,就说明刘松年那里没戏了。我找过他多次,都说厂子有困难,让我自己解决。我一个半残废的人,怎么解决?能解决还找他费口舌?行了,我也懒得磨豆腐,先给你听一段录音,自己掂量着办!”说罢赵永从口袋里取出一只小型录音机来,按下了开关。顿时,刘松年和宋佳做那种事的声音传进了吴长安耳朵里,哼哼唧唧的,够专业录音师水平。
  这回立竿见影,吴长安只听了个开头便大惊失色,当即表态说:“这样吧,你先回去,我跟刘厂长沟通一下,尽量给你圆满解决。国家对工伤职工有政策,相信刘厂长不会不管的。”
  “那好!权且信你一次。但我的耐性有限,要是拖久了,还有更厉害的,不怕他刘松年耍赖。”赵永的态度很强硬,话都懒得多说。
  “放心吧,我肯定帮你解决好,说话算数。但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再让其他人知道。”吴长安诺诺连声,态度出奇地好。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很快就有了,吴长安把刘松年狠狠批了一顿,命其马上解决赵永的医药费,并为其申请工伤补助,补齐离岗期间的工资。而且赵永不必上班,病休期间工资照发。吴长安还在会上讲到了这件事,强调一定要关心职工疾苦,特别是对有过贡献做过牺牲的人,不能让他们受委屈。其实有人知道内幕,那五十二万吴长安也有份,要是事情闹大了,他也受牵连。刘松年没有一点办法,只能乖乖就范。既然有把柄落在了赵永手里,不服软也不行。

  现在好了,赵永之事已成过去,李玉之事也成定局,刘松年可以松口气了。这天他给吴长安打了个电话,汇报了近期的情况,包括李玉的事情。吴长安特意叮嘱说,要是李玉还想去郊区分厂,就让她干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堵住不少人的嘴。李玉毕竟不是赵永,人在财务,要是被逼急了乱说一气,假的都成了真的。但吴长安也说了,估计李玉不知道关键问题,让刘松年放心。从两个人的谈话来看,李玉之事吴长安至少是知道并同意的。刘松年也跟胡允初通了电话,谈了近期的情况。胡允初没有说什么,只提醒刘松年加小心,李玉性格倔犟,不那么好驾驭。听得出来,胡允初也知道并同意对李玉的调整。

  至此刘松年心里有数了,李玉愿意歇几天就歇几天,愿意上班就让她去郊区。先对她宽容点,以后慢慢收拾,一个弱女子还能怎样?这么对她已经够意思了,还没人敢跟自己大喊大叫。想到这里,刘松年仿佛做了一件善事,对李玉丝毫歉疚都没有了。
  李玉已经几天没上班了,工作调整之事始终困扰着她,心里如同压着石头,感觉沉甸甸的。她努力强迫自己不想这件事,却又做不到,心里的阴影挥之不去,吃饭没滋味,睡觉做噩梦,看天空都是灰色的。这件事不解决,她的情绪不可能好起来。
  但李玉不敢消极懈怠,在等待魏虎打招呼的同时,也跟刘宁大致拢了拢凭证复印件,并参考其他渠道了解的情况,整理出了一份简单的材料。从材料上看,刘松年和胡允初的问题非常严重,仅凭证复印件涉及的金额就高达八百多万,再加上道听途说和不为人知的,一千万肯定打不住,倘若捅出去,绝对是江城历史上惊天的案子。李玉没想到问题如此严重,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宁也为之瞠目结舌。两个人将这些问题作了大概分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账目混乱,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一些不该从财务走账的也走账了,而且乱走一气,明显违背财务制度。刘松年和胡允初不知从哪里搞来的票据,跟仪表厂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拿到财务走账。有些还是白条子,连说明都没有。起初李玉在这上面与胡允初有分歧,后来胡允初不用李玉,都是王玲珑帮着办的。从这些账目来看,刘松年和胡允初可能把厂子的钱转到了别处,就这些线索展开调查,问题很容易浮出水面。

  日期:2013-02-28 10:34:30
  其次是假发票,以各种名义套取现金。胡允初一次就开了十几万元的假发票,名义上是购买建筑材料修建库房,实际则是用假发票套取现金,既没人见过所谓的建筑材料,也没有入库单和出库单,更不知道修建的库房在哪儿。倒是把原先的车棚弄了弄,用的却是陈年旧料。刘松年购买的生产材料谁也没见过,只看到了票据,是空白发票让人填了报销的,入库单和出库单都没有,有也是假的。经手的人问都不问,让怎么填就怎么填。当然,经手假发票的都是刘松年心腹,管着一摊子事,多少能捞点好处。此为投桃报李,没人不愿意干。话又说回来,这也是刘松年的信任,谁敢不识抬举,不给填试试。

  还有就是贪图享受,肆意挥霍职工血汗。胡允初和刘松年经常到宾馆酒楼和洗浴中心消遣,每年花费都在几十万元以上,还不包括以其他名义和小金库支付的。名义上是招待客人,实际上是自己享受。这些招待费花在了哪里,有多少是必要的,两个人吃了多少回扣,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仅从凭证上看,两个人不用干别的,整天招待客人都忙不过来。

  再有就是买官卖官,拿公款为个人前途铺路。这一点凭证上虽没有体现,但李玉有所耳闻。据说胡允初为了当副经理,仅给吴长安就送了十万,给局里的头头脑脑送了多少不得而知,估计也不会少。刘松年的位子也是这么买来的,吴长安不会拱手相送。他们要是不送礼,公司和局里没人替他们说话。
  其他的问题还有很多,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蔽。胡允初当了六年厂长,厂子基本上被他掏空了。工人拼命干,挣了几十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何况胡允初不只是王八蛋,而且是吃肉不吐骨头的大嘴鳄。他表弟租用总厂厂房开了一家私人工厂,用的水电煤都是总厂的,却一分钱不用交。房租更不用说,一分都没有,厂子反倒欠他钱。当然,胡允初在里面持有股份,欠总厂的钱也有他的份。

  厂子效益好的时候,外面有不少货款没有收回。起初有个清欠办负责催账,后来清欠办撤销,由胡允初和指定人员去催。但胡允初要回的货款多数没交到厂子,或揣进了个人腰包,或挪作他用,或声称给了公司。其他人要回的货款也是如此,给胡允初一点好处便归了自己。刘松年也这么干,招术跟胡允初一模一样。这些陈年旧账都成了糊涂账,谁也说不清楚,也没人过问,何况有的欠账单位已经解体,找都找不到了。

  现在说起来,仪表厂外面还有七八千万元货款,其实没那么多了,部分已落在胡允初、刘松年和几个业务员手里。有的业务员比胡允初和刘松年还有钱,养二奶的,买楼房的,开买卖的,投资均在百万元以上,钱从哪里来?都是货款!厂长自己都贪,怎能管别人。阎王爷成了泥菩萨,小鬼们就无法无天了,只怕没机会,有机会就捞一把。只是亏了厂子,穷了那些拼命干活的职工。至于偷漏税和虚开增值税发票,简直就是小儿科,放在胡允初和刘松年身上都不算问题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