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才是和珅-走出成见,走近真实》
第18节作者:
附壤 日期:2014-02-10 22:09:04
前面介绍过,三等轻车都尉,是和珅五世祖尼雅哈纳冒死立下战功之后,朝廷给予的特殊恩赐,品级高达正三品,级别可不算低。
但是到了和珅这一代,原来的恩赐,已经延用了一百多年。一百多年中,为清朝立下功勋的人层出不穷,这些人在清朝的历史上来了又去了,却永远地给子孙留下了**世袭的职位,清朝的皇帝很喜欢用这类世袭的官职赏赐功臣,而这种赏赐也的确诱人,可是时间长了,赏赐的世袭职位多了,问题就慢慢出现了。
问题就在于,当和珅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的时候,这个职位已经有些司空见惯了,自然也就没有那么显贵了。
所以,当1769年,19岁的和珅步入官场之后,紧接着整整三年的时间,一直都在郁郁不得志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升不降,不高不低。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和珅,更重要的是和珅那个身份显赫的岳父英廉,都在思索着和珅未来的出路问题。和珅的才学,没有人比英廉更加清楚,按部就班在官场中摸爬滚打过来的英廉,清楚地知道,科举不中的和珅,一定会在正常的职业发展道路上磕磕绊绊,而怀有“偏才”的和珅,也应该走上一条“偏”路。
当然,这些都是推测,推测的依据,是下面的事实:
1792年,和珅被授予三等侍卫,挑选“黏杆处”。
日期:2014-02-12 21:45:34
黏杆,其实就是一根竹杆,杆头上裹着黏胶,这本来是小孩子用来粘取树上知了的工具。但“黏杆处”,可不是这么简单了。
早在雍正皇帝还是一个皇子的时候,在雍正的府邸:雍亲王府中(即今天的雍和宫),每当盛夏时节,府中树上知了的叫声让雍正头痛不已,喜好宁静的雍正无法体会“蝉噪林愈静”的意境,便命家丁门客捕捉知了,而捕捉知了的工具,就是黏杆。
后来,雍正参与到了轰轰烈烈的康熙末年皇子争储斗争中,表面上,雍正与世无争,但暗地里,他可一点也没闲着,四处派遣门客家丁打探情报、铲除异己。当然,这些“地下工作”的特务人员,对外宣称还是给雍正黏知了的。
等到雍正继承皇位之后,为了答谢这些党羽,特意在内务府下设立了“黏杆处”,学名“尚虞备用处”。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黏杆处”表面上是伺候皇帝的服务机构,实质上,是一个特务组织,在雍正一朝,黏杆处里执事的人员,绝对炙手可热。
到了乾隆时期,“黏杆处”的特务用途渐渐废弛了,开始更多地转向“黏杆捕蝉”的本职工作。此时,黏杆处的侍卫减少到了10个人,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乾隆出行的时候,服侍在皇帝乘舆的左右,负责扶轿、擎伞盖、打灯笼的工作,而当乾隆出去巡狩时,这些人还要负责捕鱼、罟雀的事情。
自然,这也是和珅入职“黏杆处”主要从事的工作。
日期:2014-02-15 21:57:16
本人更新的确慢,多谢大家理解,明天晚上一定多更新一些,还有一些留言明天一块回复,这一段是比较精彩的一段,我得好好构思一下~
日期:2014-02-16 23:15:55
单位和工作内容都介绍完了,下面说一说和珅的职称:三等侍卫。
前面曾有人提到,和珅曾经做过大内侍卫。的确,三等侍卫已经可以算作大内侍卫了,不过不要被武侠小说中对大内侍卫的描写所蒙蔽。
对于经常出入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武功当然都要会一点了,但绝不是那种飞檐走壁、隔山打牛的“武林高手”,这里所说的武功,也不是《九阳神功》等等“神功”,而是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摔跤之类的技能,就像康熙智擒鳌拜的时候,面对鳌拜这个“武艺高强”的武将,康熙的那些小伙伴们也是用的一招经典的武林神功:摔跤。(满族称为布库)
对和珅来说,在咸安宫官学的时候,就有习武的课程,而且还是必修课,游牧的少数民族都有尚武的传统,所以,和珅进入大内侍卫的圈子,也不能说明和珅“武艺”多么高强,更多的还要归功于和珅的政治出身好(满族),长相好(这个也很关键),和有个岳父叫英廉。
还有一条:和珅担当的,是“三等”侍卫。有了三等,就有一等二等,这还不算,据记载,当时清朝侍卫处的编制:一等侍卫60人,二等侍卫150人,三等侍卫260人,所以,大内侍卫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而和珅的地位,是这个群体中比较低下的那一部分。
地位虽然比起同行们不算高,做的工作也是给皇帝抬轿子、撑伞盖、捕鱼等等苦累差使,但既然是给皇帝服务,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如同现在的一些领导,身边的秘书、司机等等,往往后来都会得到重用,个中的原因,更主要是这些人同领导接触的时间比较长,领导发现他们优点的机会也更多。
事业上的成功,除了努力,还有比机会更重要的吗?
同样,和珅所在的侍卫圈子,也是一个频频接触领导的肥差,而且是全中国最大的领导。另一方面,清朝皇帝也很重视身边侍卫的提拔,因为这些侍卫大多是从八旗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自己人”当然要重用了。
和珅的砥砺求学,和珅的“野心”,再也没有比这份工作更适合和珅施展抱负了,而和珅也的确明白这份工作对于自己的意义,有和珅亲笔诗为证:
纵马凌云志,
弯刀向月看,
莫嗟行役苦,
时接圣人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