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摩者说:精灵寻找替身,白领寻找爱情》
第2节作者:
云南西木
Rose手记
日期:2014-10-25 19:13:35
3.旺族
文化人就是好沟通。下马后,顺着城墙,嗅着文化味儿往前走,我很快便找到南街志趣相投的两位名士,我用甲乙来区分他俩,他们请我喝香味诱人的德江小灶酒。这民间美酒是用五谷杂糖发酵后,手工酿造出来的,酒味醇香,独具风格。
酒不易得,我们只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甲名士说。
我拿出两枚从西域带回来的玉佩相赠表达谢意。
到了德江城,必须去拜访一位长者。甲名士说。
谁?高量成吗?我向来与权贵无份,也不想有缘。
不,德江城里的老毕摩,他不是权贵,他是城里最有名望的长者。甲名士答。
他呀,早说嘛,我和他是老朋友了。
一直不说话的乙名士拍拍我的肩膀,说小兄弟你酒量太差,两杯酒才喝下肚,人便醉了,说话都变得颠三倒四了。
甲名士问我:“你去了那么多地方,你在找什么?”
我回答:“我在寻找一个‘往生者’。”
“‘往生者’?那是一个地名,还是一个人名?”乙名士满脸惊奇。
我笑笑,没有回答。
伍倮手记
日期:2014-10-25 19:15:36
3.去哪了?
城市越来越拥挤。
翻开今天的报纸,全世界都在寻找失踪的马航M370。关于寻找的消息,遍布了所有媒体:电视、网络、报纸、微博、微信……还有没被新闻碎片充斥的地方吗?有,火星。
视觉疲劳,审美疲劳,新闻疲劳。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转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你幸福吗?不幸福。
爸爸去哪了?时间去哪了?马航去哪了?
昨天,我去哪儿了?
Rose手记
日期:2014-10-25 19:27:27
4.彝王宫
按照甲乙两位名士的指点,我很快就找到位于德江城东南位置的彝王宫。
没有亲眼所见之前,我以为彝王宫只是一座普通的院落。
去年我去赶大理三月街,见识过真正的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常见的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格局。我看到那些房子建盖得精巧,特意走进几户民居仔细转悠。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瓦顶飞檐的粉墙照壁,有的照壁用凸花青砖组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有的镶嵌着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进门后,只见白墙青瓦耀眼夺目,山墙屋角均画有水墨图案,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铺成屋子的墙脚、门头、窗头、飞檐,天然鹅卵石砌筑成屋子的墙壁,精美的木雕分布在屋内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部分,屋子里龙凤雕刻、古董花瓶、精美花卉比比皆是。古董炫富,花卉养心,可见白族人家大多家境富足且人心平和。
说说大理三月街吧。三月街是传统叫法,民间习惯说民俗节,官方定义为三月街民族节。
老毕摩告诉我,三月街最诱惑人之处,不是大理风花雪月的迷人美景,不是大理阿鹏哥的潇洒帅气和大理金花的明艳动人,也不是水清如镜、蝴蝶翩飞的大理蝴蝶泉,而是三月街的赶集者。
当天的赶集者,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卖货者收到的钱,过后一看,一半是人民币,一半是冥币。
我哈哈大笑,说我去赶大理三月街那天也买过东西,不知后话如何。
三月街上让我最大开眼界的是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怪人,老毕摩说那些是外国人。
难道外国人不是人?
是生活在别的地方的人。
那为什么他们长得这样古怪?有一个长得黑漆漆的,吓得我拔腿就跑,以为是黑无常又来捉拿我。
这样诡异的三月街,阳间的人还年年来赶?
这是好事嘛,你想,有些人家忽然死了人,活着的人十分想念,就到三月街来寻找。真别说,还真有些亲人在街上遇到了。人们还像活着时候一样,拉家长,说东西,直到太阳西斜,忽然不见了一个人,才反应过来,他已经死了呀。
我刚站在彝王宫大门下,便有一彝族着装的青年汉子问我,“你找谁?”
“老毕摩。他认得我。”
“你稍等,我去看看他是否正在静修。”
过了一会儿,青年男子推门出来,说师父请你进去。
进门后,便惊叹这座宅院的空旷与奢华。
彝王宫内建盖有三层大殿,站在门口向里眺望,只见三层大殿一层比一层高出。层叠间,只见院内绿意盎然,虫鸟鸣叫,小桥流水,静谧安然。
每层大殿有一幢正房和左右两幢厢房,空荡荡的院落里,鲜见人影。
我问青年如何称呼。
他说我是老毕摩的弟子,你可以叫我阿木格鲁。
彝王宫里住着多少人?
就师父和我俩人。
我大张着嘴巴,着实惊呆了。
看来这高量成确实是爱才之人。德江城里,彝王宫建盖占地如此宽广,规模如此盛大,装修如此精巧,恐怕只比高量成的王府次之。
进到第三层大殿的正厅,老远就听到老毕摩爽朗的笑声,“请进,我昨日算过鸡卦,算到今日你会来,一早就在正厅等你。”
伍倮手记
日期:2014-10-25 19:28:01
4.群众在哪里
“理由是‘群众欢迎’。是的,群众永远欢迎——谁是群众?谁不是群众?当你需要群众的时候,群众就来了。你不需要群众,群众就消失了。”这段话,摘自作家张炜《你在高原》之《荒原纪事》。
近年,听到最多的词语,就是群众。
谁是群众?群众在哪里?群众的声音是什么?
有时,我会陷入这些问题的思索。那样的时刻,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哲学家,或者政治家。虽然,这两样都是世界上顶不容易的职业。
我更愿意说人民这个词语。
时代日新月异,岁月更迭变迁。生生不灭的,唯有人民。
世界发展得高速而畸形,在享受飞行之便捷的同时,我们要承担身体脱离大地那种不稳定感不踏实感虚空感飘渺感,偌大的天空中,飞机宛若小鸟,人宛如尘末。一股强大的气流,一场忽变的天气,甚至一只误飞撞进飞机引擎的小鸟,都会导致一次不可预料的事故。
活着的最大不安之处,莫过于面对内心的恐慌。
和群众对应的词语,是不是官员?或者领导?民间,甚至有人幻化成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称呼……汉语之博大精深,在某些领域可谓发扬到了极致。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背后,有的官员让人敬仰、爱戴、怀念,有的官员让人恨之入骨、咬牙切齿、提之不得。这真是天与地的差距。
天空和大地默默对视,却从无交集。
新华字典对“民”字的解释: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2.指人或人群。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4.某族的人。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6.非军事的。
人民和群众,是一对双生花,它们总是一起出现,出现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里,出现在各种媒体报道里,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线里听觉里感受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