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内外》
第16节

作者: 杜文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31 17:39:31
  再婚之路漫漫
  1
  这时候两个男子从后面赶来了,跑在最前头的是两个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男孩子一旦有了玩伴,蹦蹦跳跳玩得那叫一个疯。雪儿挓挲着小手,像只没长全羽毛的黄嘴小鸭子,蹒跚着不甘落后,无奈人小腿短不赶趟干着急。杜鹃妹夫怜爱地蹲下身一把抱起了娇娇女,亲了一口宝宝的胖脸蛋,继续与田勇说着话。
  杜鹃姐妹俩落在最后,一边说着话,一边沿着石阶路慢慢行走,道路两旁满山青翠的松树与鲜艳的映山红映入眼帘。
  杜若看着田勇挺拔的背影说:“这个小田个头很高啊,这个年龄了还没有啤酒肚,腰板挺直得像个军人。单凭外貌,比原来那个是好了不止一倍哪。单位也不错,在机关上班,还是个科长是吧?原来那个不就是个股级干部嘛,就膨胀成那样了。男人啊,男人和男人也是不一样的。姐姐,我看这次你不蒸馒头争口气,保准能让原来那个大跌眼睛,他不就是找了个临时工吗?”
  “这个小田条件看起来是不错,不过我心里总有点不踏实。”杜鹃沉吟着,慢慢说出自己的疑惑,“这么好的男人,他的老婆怎么就跑了呢?是不是表面上看起来完美无缺的人,有外人不知道的缺点呢?他们毕竟是原配,还有个九岁的儿子,难道一个女人为了追求婚外刺激真的可以抛夫弃子吗?”
  “姐姐,有的女人和男人没有本质的区别,男人有了钱和地位会寻求婚外情,女人,越是看起来什么也不缺的幸福的女人,反而会厌倦了平淡的生活,就是不安分,喜欢作,越是人到了中年,心理又回到了青春期,忙着去追赶爱情去了。就这个女人,我为了了解田勇和她离婚的原因,还托熟人打听过。他们说她在一个工艺品厂干后勤,娘家家境不错,长得好,很出名的,她的风流也出名。平时就喜欢打扮得很张扬,喜欢上网聊天。上班清闲,就跟男人QQ聊天打电话,办公室里人都知道。后来真就聊出了感情,干脆工作也不要了,不远千里跑去情人所在的省城去了,在那里打工,跟一个有妇之夫同『居』。听说过春节回来一次,过了没俩月,又跑了,反复这么几次,小田不再对她宽容,跟她离了婚。唉,姐,你去过他家吗?想了解一个人,得到他家里亲眼看一看……”

  “嗯,最近受到邀请去过一次。是他做的菜,可别说,一个大男人做饭挺好吃的,尤其熬的汤,又入味,又清淡。做饭好吃可不是一日之功,我猜测他前妻是不做饭的。还有他跟爸爸妈妈前后楼,听说孩子打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这个女人其实过的是少女一般的日子,除了生了这个孩子,其他一切都与她无关。杜若,你说女人太闲了,是不是难免精力过剩会想一些浪漫的事情,最终这浪漫也促成了她的冒险——我觉得一个女人有了家庭和孩子再为爱出走就是冒险,也许是我脑筋太传统了吧?换个角度想,她们那种女人倒是从不曾委屈自己,完全由着自己性子来,真是有个性。不像我这样的传统女性,典型的儒家熏陶出来的模板,却一直是个受气包,有什么好的呵呵……”杜鹃自嘲地一笑。

  “妈妈快来看哪,这里有一棵黄色的杜鹃花!”前方传来果果兴奋的叫喊,宛若发现了新大陆。
  日期:2014-11-01 05:09:07
  2
  话说山水环抱的山城L城,在中国地图上简直微乎其微可以被忽略,却是一处清幽宜居的所在。小城以这座莲花山而得名,而莲花山亦有几个名号,诸如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等等,即使算不上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绰绰有余。山上有四样不得不提的宝贝:寺庙、石佛、望海峰和杜鹃花。
  杜鹃花在南方常见,在北方却不常见。就说L城境内,除了莲花山区域,其他山上就没有杜鹃花生长。鲁迅先生一篇文章中说“物以稀为贵”,就连大白菜换了地方卖就尊贵起来,被栓了红绳摆上柜台称为“胶菜”——原文是这样的,“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是的,人们对于不常见的东西是感到好奇也愿意珍惜的,这符合人的天性。

  上帝的造物颇奇妙,他选择了大海之右这座突兀的山峰,在绵延起伏的莲花山之上,遍地种植了这样一种火红的植物。它们野生野长,长成了树的模样,花开时节动山城,万亩杜鹃花齐放,花树招展,红烈如火,鲜艳若锦,漫山披霞,山里人管它们叫做“映山红”,真是朴实而恰当的称呼呀。山上以红色杜鹃为主,也有些白色如雪、紫色如薰衣草的杜鹃品种。黄色的杜鹃倒是少见。
  此时此刻,听到果果的那一咋呼,几个大人也赶紧跑过去看个究竟,果然,在一簇火红杜鹃的簇拥下,悄悄生长着一株矮小的黄色杜鹃,开着一朵黄色花朵,花瓣比红色杜鹃小一些,金黄色的花蕊宛若龙须探出花瓣来,又像是伸出的金色的手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