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炼的角度 西游记》
第6节

作者: 易小卉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佛祖拈花微笑,迦叶创立禅宗,正是基于此意,“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跳出传统教宗里整日介念死的森严气氛,回复生命的活泼灵动。
  六祖之后禅宗的影响日益扩大,正式进入佛教主流。在教规律法森严死板的环境中,便再难有禅的生存土壤,所以后世有“禅宗之后再无禅”的说法。
  欲界的乐与色界的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色界禅的基础是轻安,一个修行者如果连轻安的体验都还没有过却成天说禅,骗骗别人是可以的,骗自己就免修了,白辛苦。
  但喜欢投机取巧是聪明人的天性。两界山前孙悟空求道的千辛万苦,都被聪明人故意忽略了。
  修禅的,大多也就变成了玩话头,讲空话的聪明禅了。
  日期:2015-08-06 14:40:37

  虽然是观音院僧谋宝贝,但真正窃袈裟的,却是黑风山怪,一只成精的黑熊。
  锦蝠袈裟和九环锡杖是唐僧的装备。
  观音菩萨在领取取经任务时,如来一共给了五件宝贝。袈裟、锡杖,与取经人亲用。另有三个箍儿,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是用各不同,分为金、紧、禁的咒语三篇。
  观音菩萨用紧箍咒来制悟空,而禁箍咒,则是拿来收这个黑熊怪。另有金箍咒,用来收红孩儿,这是后话。
  收服黑熊怪,菩萨道:“我那落伽山后,无人看管,我要带他去做个守山大神。”
  我们常说“虎背熊腰”,观音后山,自然是指后腰。
  所以,禅定修炼时,承恩前辈提醒我们,应收紧腰肾。
  日期:2015-08-07 12:10:55
  如来给菩萨的五件宝贝,如非修道者,当是神仙的道具,好奇一下也就是了。
  但修行人却别走眼了啊,佛祖给的东西,怎么会没点说法呢?

  如来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前面提过五组传六祖袈裟,传的是衣钵。佛祖传取经人袈裟,传的是智慧。
  诗曰: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
  锡杖是佛门法器,行脚时所携带的道具,意指修行次第。
  九连环喻禅定的九次第定:四禅八定加灭尽定。
  三个紧箍儿和三篇咒语则更有讲究。“禁”者,戒也;“紧”者,定也;“金”者,金刚般若也。三者合起,喻“戒、定、慧”是也。
  三个箍儿依人、依部位各有不同的功用,修行者自悟。
  日期:2015-08-07 15:28:28

  如来给观音的三个箍儿,还有另外一个强大的功用: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这种强制性的收徒行为,观音菩萨学会了,后世的许多大师们自然也跟着学会了。
  不但学会了,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威胁、利诱,各式各样的收徒法子比如来要强大得多了。
  不过与如来不同的是,他们强迫别人入门,并非都是劝人学好。
  日期:2015-08-08 12:11:22

  云栈洞收八戒,取经团队自此多了个大活宝。
  八戒的旧识浮屠山乌巢禅师,传了圣僧《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
  承恩前辈言,“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盖自唐僧西游取回真经,此经皆以《心经》之名,至今传世。承恩前辈以《多心经》名之,自是对后世各家解说此经时众说纷纭的幽默一笑。
  其实,这二百七十字的《心经》,各家解说大同小异;差别较大的在于对“色”与“空”的解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受想行识”是五阴区宇的概念,我们“以经解经”,看看《楞严经》里对“色”与“空”的解释。
  先上图,图示比较直观。
  日期:2015-08-08 12:13:26
  《楞严经》卷十: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五阴区宇就像五个重叠的小房子,“因界浅深”说的是这小房子的范围,如色阴区宇的边界:“色”是地板,“空”是天花板。受想行识与之类似。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意思是说,“色”边界不同于“空”边界,“空”边界也不同于“色”边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说,“色阴”就是要到达“空”边界,到达“空”了,“色阴”也就尽了。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的边界是“触”及“离”,套心经的路子,就是:
  “触不异离,离不异触;受即是离,离即是受”。
  想行识,以此类推。
  由于“色阴区宇”的简称“色”与其边界名“色”重叠,导致这几句话比读绕口令还绕口,唐三藏的这首《心经》,困杀历代多少聪明人。
  日期:2015-08-08 19:30:45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楞严经》认为修道解脱的关键,还是要从“色除”,也就是从色阴区宇着手,转化色阴。
  欲界的身心与色界的身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欲界的身体我们称为 “身”,而到了色界则称为“色身”;欲界的心是“心”,到了色界称为“心王”。
  这些概念如果不明确,在后面涉及“五阴区宇”、“八识心王”这些理论时就会含混不清。
  事实上,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局限于当时的文字表达和传承等因素,佛法的许多概念,无论是佛祖还是之后的许多大德,都未能够作出系统和易懂的准确解释。佛法的没落,跟教义里许多概念上的模糊有着很大的关系。

  前面讲了,欲界的“身心”我们主要通过道家的练气修身和佛法的“四大皆空”、“见性明心”等方法来调节。那么,色界之后的“身心”又是如何调节的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后面的取经故事里,有没有隐藏色界的实修方法。
  日期:2015-08-08 19:47:18
  我们先看第二十回开头的偈子。
  偈曰: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从这篇偈子看,虽然承恩前辈对那些聪明禅不感冒,但对禅宗的《十牛图》还是肯定的。
  日期:2015-08-09 11:44:2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