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检验了两万具尸体的日本法医讲述的故事》
第7节作者:
十五帮 于是从昭和五十一年(1976)到五十三年(1978)的三年间,我和两位同事一起调查分析,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老人与自杀”的演讲。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增长,但与之相对,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老年人自杀情况增多的趋势。人生阅历丰富的老年人,却在被逼无奈下选择死亡。社会不断发展,但有些东西却在悄然改变。尤其是我国的人口主要由以下三种人构成:接受战前教育的老年人,在战争年代长大的中年人,以及战争结束后,成长在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中的青少年。这三种人相互合作,构建了家庭和社会。
但是,这些从社会第一线退下来的老人们却因为思想、观念的不同,很难受到家里其他成员的理解与敬爱,只能勉强度日,了此残生。而我前去给这些老人验尸时,总能感受到家庭内部的冷漠。
先不论验尸的情况如何,我发现老人们总被冷落在一边,缺乏和家人的交流、团聚。即使我向家人打听老人的自杀原因,他们也会说:“其实我们也说不清楚呀,我们明明没有限制他的生活。”他们会撇清和自己的关系,甚至将老人当作累赘。
但我也会反驳道:“老人是活不下去才会自杀的,肯定有一定的原因,你们作为家人不可能不知道。”这时他们又会说老人是因为病痛缠身才去自杀的:“对了,也许是神经痛又严重了?”
但这些饱尝人世艰辛,活了七八十年的老人怎么可能因为神经痛而自杀呢?真正的原因肯定不在于此。
我知道这不过是家人的另一套说辞罢了,也就不再提问。压下满心的不快,我一言不发地结束了验尸工作。
家人早已将老人看做累赘,他们疏远他却不能将这些告诉其他人,只能像他们讲的那样,说老人是因为病痛才会自杀的。因此有关数据显示老人自杀的首要原因就是病痛。但身处现场的法医却十分清楚事情的真相。
因为家人的冷漠,很多老人疾病缠身,但这些都只是高血压、神经痛等不会致死且痛苦很少的病症,只要有家人的温情照料与关怀,就能够完全治愈。
老人自杀的真正原因不是病痛,而是隐藏在家庭中的冷漠。由此,我也重新认识到解决老人问题是何等之难。
在东京,和子孙一起居住的老人最多,其次是和子女一起住的,最后是独居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和家人一起住的老人最为幸福,但事实绝非如此。反观独居的老人,他们并不会因为一个人住而感到寂寞孤单。他们有一片自己的天地,会和来访的亲人、附近的邻居交谈,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而对于那些和家人一起住的老人来说,最难忍受的,是不被最信任的亲人理解,反被他们冷漠对待,排挤疏远而产生的寂寞。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才是导致他们自杀的真正原因。三代同堂的老人反而最容易自杀,这一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在老年人的自杀原因中,有七八成都是以婆媳关系为首的家庭问题。不论如何人到老年时,身心的机能都有所下降,对社会的作用也不如以往,与此同时收入减少,所以才会被家人疏远,被他们视为累赘。这并不是无关痛痒的事情,而是不久之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上野正彦:《不知死,焉知生:法医的故事》
日期:2014-11-02 15:06:00
赤坂殉情
早春时节,有天下午刚过两点我就接到警方通知,说在赤坂地区发生了一起殉情事件,希望我去验尸。
我坐上检案车,随行的还有司机和助手,一组三人向案发地驶去。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小组来说,每天处理五六起案件都是稀松平常的。一般情况下,每天早上9点半左右会有四五组人员出发前去验尸,下午4点左右再回来。这项工作其实很花费时间,先不说交通堵塞的问题,单说验尸本身,我们除了要和警方密切合作外,还需要从各个角度判断死者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是死于灾害事故还是疾病?我们需要找出真相,以维护死者的人权。
这天,我一共检验了四具尸体,包括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幼儿、独居的老人、上吊自杀的青年以及在打架中被刺身亡的死者。就在即将结束这天的工作时,我又接到了殉情事件的通知。春天也是自杀频发的季节。
在警官的指引下,我们走进公寓的一个房间,屋内还弥漫着煤气的味道。
那时人们使用的是煤气,与现在的天然气不同,如果吸入未净化的煤气则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很容易导致死亡。也许在不少人看来,这种方式简单且不会很痛苦,所以也成为继安眠药之后最常见的自杀方式。
双人床上躺着一男一女,只露个脑袋在外面。他们盖的被子上印有红花图案,仿佛也象征着这是一起殉情事件。有一根很长的橡胶管一直延续到女人嘴边。将被子掀开后,我们发现女人穿着粉色睡衣侧躺着,男人则穿着浴衣式睡袍仰面躺着。一时间,屋内充斥着殉情之绮丽。
鉴识科的人用相机捕捉着屋内的每个角落。法医的验尸则毫无情调可言,我们的工作只是冷静地判断这两人为何会死,从医学的角度解释其死因,推断死亡时间等等。
因为法医的工作就是如此,所以初次见面的人往往会感慨,原来也有这种不近人情的医生啊。
也常有人问我:“您在验尸、解剖时不会感到恶心么?”
我随即答道:“活着的人更可怕呀。”
活着的人会立刻向你抱怨哪儿疼哪儿痒。而且他们终究可能会死,所以对我来说,与给活人看病相比,面对尸体时反而更加轻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