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秋我做主——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第3节

作者: 海棠栖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周厉王一听傻了眼,只好带着几件褂子小衣仓惶逃窜,马不停蹄地跑到彘地(今山西省霍州市),再也不敢抛头露面。
  和尚虽然跑了,庙可跑不了,周厉王还有大把的老婆孩子在镐京,由于失去了周厉王的掩护,他们立马就成为了国人搜捕的目标。在这群孤儿寡母中,有个叫姬静的人尤为打眼,因为他是王室的太子,中国人历来讲究父债子偿,所以他很有可能会被亢奋的国人撕成碎片。
  姬静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并不笨,眼看没有来得及搭上老爸的末日列车,心知继续呆在王宫里无异于等死,遂赶在国人合围之前,逃到了召公姬虎的家里。
  姬虎素有贤德,为国人所敬重,姬静评估了一下风险,觉得冤有头债有主,国人大抵是不会冲击姬虎家的。

  姬静的算盘没有打错,只可惜他临时起意,这条路走得太匆忙,没留意暴露了行踪。于是,汹涌的人潮在王宫掉头,往姬虎家奔腾而去。
  姬虎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暴民,并没有失去智慧和勇气。他先是苦口婆心地做国人的思想工作,劝大家消消火,要不先回家去看看,水龙头和煤气阀啥的关了没有。国人们怒壑难平,非要对姬静实施精确打击。
  姬虎独力难支,只得仰天长叹:“先前我多次劝谏天子,天子不听,以至于遭受这样的灾难。如果今天我护佑太子不周,天子将会以为我是在记恨他昔日没有听取忠告吧?待奉国君的人,即使遇到危险也不该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该发怒,更何况待奉天子呢?”
  叹罢,轻声嘱咐下人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牵了出来。

  我们在历史上找不到关于姬虎这个儿子的更多记载,他留给世界的所有印记,全都铭刻在公元前841年那个混乱不堪的日子里。他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死,冒充姬静去送死。
  是的,狂暴而朴质的国人,并不能准确地辨识姬静,当他们把这个姬虎口中的“王太子”活活打死后,郁积了几十年的忿恨终于得到排解,那也就没召虎家什么事了。
  国人们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和一个抚尸痛哭的白发老人,构成了一幅凄绝而永恒的画面。画面外,房舍内的某个角落里,姬静仍在瑟瑟发抖,我相信,死里逃生带给他的感觉,应当不止是庆幸,还有深深的感动。
  对于公元前841年,我可以断言,无论再过去多少个世纪,这个年份永远都将是华夏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这一年中国历史解决了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明确了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公元前841年以前,中国历史一直缺乏正规的连续的记载,后人只能通过传说、出土文物和孤立的文字片段来追溯,很多人物、事件与时间的关系难以一一对应,因此不能把那段历史称为信史。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逐,朝中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代行天子职责,史称“周召共和”,这一年也被称为“共和元年”。
  从公元前841年起,中国的史官们开始以编年的形式记载历史,每个朝代和每个君主的起止时间,都能完整地接续起来。正因为这样,当我们追寻祖先的足迹时,才得以如此的精准和从容。
  周厉王的功过是非,在此我不想作过于深入的研究和过于细致的评价,毕竟那已是另外一个故事。不过,中国历史的确切纪年以他被国人驱逐的真实事件作为标志而开始,周厉王倘若泉下有知,无论如何应当不会有愉悦的感觉。
  而西周这台至今轰鸣运转了两百多年的老爷车,因为周厉王生硬的操作,愈发气喘吁吁,疲乏无力了。我们到周厉王的人生轨迹中去探寻西周终结的肇因,也就因此拥有了相当程度的法制意识和求实精神。
  日期:2015-02-24 17:32:33
  第二章 宣王中兴(一)
  周厉王被逐期间,无法行使最高行政长官的职能,中央政府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这种状态注定是不能持久的。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一旦面临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就只剩下两种应对方案。
  要么冒着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直至彻底分裂的高危风险,依靠传统的礼仪和制度,在国君缺位的情况下维持自动运行;要么迅速扶立一位君主,然后重新凝聚整合各方的利益诉求,避免政府分崩离析。
  有研究表明,相较于无政府状态,人民更乐意接受专制的统治。所以看起来,除了第二种方案,周王朝似乎已无路可走。
  但是,理论上的东西永远也不可能囊括千奇百怪的世间具象,就周王朝目前的特殊情况而言,到底选择何人担任君主,是个令人无比头痛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一点,立即迎接周厉王复位是不现实的。眼下国民们还沉浸在驱逐周厉王的亢奋情绪中,如果周王室跟国民顶着干,一定会激起更大的民愤,到时候打击的对象或许就不会局限于周厉王本人,连各个政府部门和各位高官贵戚都有被一股脑儿端了的可能。
  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一个曾经分封天下、推崇礼仪道德、披着神圣外衣的超级政权,国君被赶得抱头鼠窜已经够丢人现眼的了,谁也不愿意看到事态进一步恶化,毕竟他们还要厚着脸皮继续充当天下诸侯的宗主,没有人会傻到自己往自己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对吧?
  其次,我们应当注意到,周厉王并非完全没有复位的可能。他只是被驱逐了,生命还在延续。臣民放逐国君,历史上有没有类似的先例?有!如果我没有记错,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伊尹放太甲”。
  商朝时,国君太甲暴虐乱德,辅政大臣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自省,而自摄国政。三年后,通过考察,伊尹认为太甲已经痛改前非,就亲自把他迎回国都,且还政于他。太甲复位后,汲取以往的教训,励精图治,终于成为了一代圣贤之君。
  这个典故多用来证明,伊尹是个拥有大智慧的忠直之人,在他的改造下,一个胡作非为的典型官二代得以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好了,镐京留守政府需要的正是“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这八个字,既然前朝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那为什么咱们不能复制一下呢?
  所以,在镐京决策者们的脑海中,维持现状以观后效的做法,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吸引力的选择。
  最后,我们应当记得,周厉王的太子姬静还在镐京。假如说,让姬静暂时署理国君的职责,如果国人们的仇恨被时间逐渐冲淡,那就把周厉王接回来继续执政;如果国人们还是忘不了过去,那就把姬静慢慢扶正,取周厉王而代之。这种一就两便的折中方案可不可行呢?
  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根本不可行。
  至于原因嘛,大家不要忘了,在国人们的眼中,姬静早已经被打死了,那么现在突然又冒出来的这个姬静到底是不是本尊呢?
  如果是本尊,那说明国人们前次被当猴耍了。百死余孽竟然还敢现身,这不是公然藐视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决心与能力吗?好吧,算你狠,咱不嫌麻烦,重新再打一次就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