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秋我做主——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第4节作者:
海棠栖露
如果不是本尊,那也行,只不过你们这些当官的要给个解释,眼前这个叫姬静的家伙是从哪给弄来的,到底是机器人还是克隆人,要是解释不清楚,对不起,咱一样重新打过。
在这样的考虑下,王朝的重辅——周公和召公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决定在周厉王被放逐期间,由他们两人共同主持朝廷的日常工作。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好办法,不但为周厉王保留了回归的希望,而且避免了姬静过早地被暴露,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王朝的尊严。
此外,周召二公本就是上下公认的贤良,由他们摄理朝政,大家既服气,又放心。就这样,在周公和召公的引领下,一度濒临崩溃的西周王朝,又暂时地脱离了生命危险。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是公元前828年。这一年很普通,不过郁郁寡欢的周厉王死在了彘地。十三年来,周公和召公殚精竭虑,宵衣旰食,为增进人民福祉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大大改善了国人暴动以后人民与王室之间的紧张关系,虽然没有来得及迎接周厉王东山再起,但是为姬静的复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环境。
公元前827年,在周公和召公的扶持下,姬静重出江湖,顺利当选西周王朝的第十一任君主,史称周宣王。
日期:2015-02-24 22:52:28
第二章 宣王中兴(二)
周宣王继位之初,国内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经济景气有所回升,但少数民族不断入侵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显著扭转,反而变得更加严峻。
所以,新官上任的周宣王点起的第一把火,就是西征戎族。
公元前824年,大夫秦仲奉命伐戎,马革裹尸而回;随后,秦仲之子秦其率兵七千继续伐戎,凯旋而还。于是周宣王将占领的西戎之地封予秦其,从此,秦其的继承人被称为“西垂大夫”。
次年,周宣王与大夫兮甲一道攻伐犬戎,把一度迫近王畿的犬戎远远地赶到了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以外。
周宣王的第二把火是东征夷族。
他令召公姬虎等人数次率军沿淮水东行,把曾经屡屡进犯江汉平原的的淮夷打得落花流水(《诗?大雅?江汉》有云:“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可为证),连山东境内的徐夷(即徐国,淮夷的一支,地处鲁国以东,位列诸侯,实力强大,自周武王死后便屡屡发动叛乱,在它的威胁下,鲁国甚至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也被迫表示,愿意恢复国君赴镐京觐见周天子的旧制。
至公元前810年,淮夷悉数臣服,并向周天子进献了贡品。
周宣王的第三把火是南征蛮族。
他曾派方叔率兵车三千辆南征,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可为证)。兵车三千辆是个天文数字,个人以为不太真实,但即便扣除为了吓唬敌人而虚报本方军队规模的因素,周宣王的战车军团仍然呈铺天盖地之势。这个细节表明当时西周的军事动员能力和战争补给能力都很高。
此外,周宣王把他的外家——西申国的公子诚封到今河南南阳地界,建立起了屏翼王畿的南申国,然后以南申国为起点,陆续在汉水以东以北和江淮流域,分封了十几个被称为“汉阳诸姬”的姬姓或姻亲诸侯国,以阻遏着楚国的北上与东进,并可随时配合周王庭打击楚国。
在周宣王治下的前三十年中,西周依靠周召共和积聚的力量,八面出击,捷报频传,一时间,四夷宾服,颇有中兴的气象,因此史学界把这段历史称为“宣王中兴”。
自国人暴动以后,西周国势的沉浮与周宣王个人命运的衰荣显示出了惊人的同步,都是死里逃生,触底反弹。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延续下去,西周是不是有可能甩脱周厉王遗留的政治包袱,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西周衰落的根本原因。西周建立之初,实力鼎盛,分封出去的诸侯基本上都是当年追随周文王和周武王打天下的王室宗亲和勋臣故旧,故而能够同心同德,众星拱月般紧密团结在中央政府的周围。
随着世代变迁,周天子和各诸侯国君之间,无论是战斗情谊还是血缘关系,都在不断地模糊和淡化;而且诸侯国统辖一方,各有各的利益追求,在进行自我身份认定时,一国之君的意味显然要浓于西周臣子的意味,要求他们再像祖辈那般保持对周王室的绝对忠诚,已没有了现实的政治基础。
所以,西周衰落是中央政府和诸侯国之间权利博弈的必然结果,这个趋势绝不是仅凭周宣王征服四夷就能轻易逆转的。更何况,用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这种刚烈激进的方法来治疗西周的陈年宿疾也不科学。
《三国演义》有个很精彩的片段叫“舌战群儒”,里面描述了这样一组对话。首先是吴国的张昭诘问诸葛亮:“刘备没有得到你之前,尚能割据城池,四处蹦跶,天下无不拭目而待;怎么得了你以后,反而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身之地?先生你常以管仲乐毅自比,难道不觉得害臊吗?”
请看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
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那么周宣王接手的西周王朝,就如同是诸葛亮所说的沉疴病人,应当先慢慢地温和调理,待逐步恢复人体的各项基本生理机能后,再施以猛药厚味,促使其体质进一步提高。
倘若一开始就直接上人参和虎鞭之类的大补药材,病人要么会虚火攻心而死,要么就会莫名其妙地爆发出一股反常的生命力,如同打了鸡血似的活蹦乱跳一阵子,耗尽最后的一点精气后陷入重度昏迷。
因此对于周宣王而言,最佳的施政理念应该是先立德后树威。起初休养生息,培元固本,致力于发展工农业生产,重塑王室的道统形象,恢复对天下诸侯的影响力,然后再征讨敢于跳梁的异己分子。
只可惜,我们的这番真知灼见就像是黄健翔老师的足球评论一样,说得再好,也无法传递到场上教练兼主力队员周宣王的耳朵里,他依然还在专注地使用武力,肆意挥霍着周召共和积攒的那点可怜的资本。
日期:2015-02-25 00:10:46
第二章 宣王中兴(三)
《国语?周语》中有两段记述,就是通过臣子的劝谏,间接地批评了周宣王那种逐末弃本的思想。
有一年春天,周宣王不去籍田(又名“亲耕”,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它要求天子亲自下到田野之中,象征性地进行耕作,以表示国家重视农桑,且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
虢文公(西虢国国君)劝谏说:“国民的大事在于农耕,天帝的祭品靠它出产,民众的繁衍靠它生养,国事的供应靠它保障,和睦的局面由此形成,财物的增长由此奠基,强大的国力由此维持。所以圣贤认为,天子的要务在于注重农耕,不能让下属的官员干别的事而妨碍农务,应在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才有充足的财力和斗志应付战争,并受到神灵的护佑和民众的拥戴。现在您怎么可以不去籍田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