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第24节

作者: 锐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6-12-20 13:05:08
  【一四○】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六月,汉王还栎阳。
  壬午,立子盈为太子;赦罪人。
  ……
  秋,八月,汉王如荥阳,命萧何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事有不及奏决者,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关中户口,转漕、调兵以给军,未尝乏绝。
  《资治通鉴》卷九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
  如史家言,在楚骑兵追击下,刘盈被老爸三次推下车,比抛弃还抛弃,不知道心里有没有留下阴影,有没有心理疾病。反过来,刘邦立刘盈为太子,说明对儿子本无厌弃之心,如果有厌弃之心,推下车去,不管死活,或可理解。如此灭绝人伦的事情,事后竟然一点余波也没有,当事人也好像和好如初,心里一点芥蒂也没有,是为尊者讳?还是大家私下和解了而史家没有与闻?
  前206年项羽分封诸王后,先是齐王大将田荣不服,后来汉王刘邦也起事,一年之后,形成了楚汉相争,诸侯王或左袒或右袒,有坐观虎斗的,也有前拥汉后拥楚的。表面上看,楚军战斗力最强,刘邦率诸侯五六十万之众伐楚,并打进了楚国都城的彭城,这次刘邦不端着了,“汉王遂入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当时项羽正在齐国和田横干仗,一听老窝端了,马上回来,把刘邦打得不仅仅是丢盔卸甲,而是丢儿弃女,老爹老妈以及太太也做了俘虏。但是,从势力版图看,当时的诸侯包括刘邦、项羽、彭越、田横、英布、陈馀……,除了刘邦有关内、巴蜀根据地之外,其他列国都是暴露于敌方的攻击之下,连霸王项羽都没有战略纵深,稍一不慎,就让人家踹了老窝。
  所以,从战术角度看,项羽依然最强,能征惯战,所向披靡。但从战略上看,只有刘邦有自己的战略腹地,后力十足,一战而败,仍可以继续组织动员战争资源,应该说,天下大格局已经定下了。
  刘邦令萧何守关中,培养太子,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这都是胸有成竹的做法,萧何在关中,调度军需,补充兵源,有力地支持了刘邦前线的战争。有了大后方,刘邦就得到了战略的主动权,他后来基本采取了消耗战、持久战的策略,与项羽拼实力而不拼战力,最后终于取得胜利。

日期:2006-12-21 14:36:59
  【一四一】手中有粮
  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
  初,秦之亡也,豪杰争取金玉,宣曲任氏独窖仓粟。及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以此起,富者数世。
  《资治通鉴》卷九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
  从天涯上看到一份关于中国历代人年均粮食据有量对比:现代中国人均粮食据有量800斤以下,民国600斤以下,晚清800斤左右,乾嘉时期1000斤左右,康乾盛世时期1700斤,晚明近1800斤,宋代1300斤,盛唐1000斤,汉代500斤。
  一个人一年500粮够不够吃?够吃。但人均500斤,就会有很多人会饿肚子,何况秦末汉初,恐怕还到不了500斤。在一九七○年,我随父母下放到山西吕梁,有的生产队人均分配粮食180斤,还是带皮带壳的毛粮,当时又没有什么副食品(实际上绝大多数副食品是粮食转换过来的),怎么够吃?这样的公社社员都要吃返销粮,加起来够不够500斤我看够呛。中国几千年除了个别混蛋皇帝以外,都知道老百姓是要吃饭的,而且选择是依次是糠、粮、肉,所以“大块吃肉”一直是最能鼓惑人心的造反广告。
  对粮食的重要性,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有切身的感受,从“民以食为天”“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到“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小时候看电影,日本鬼子大扫荡,把老百姓抓起来,想要的除了八路,就是粮食。可以说,从三皇五帝到毛泽东,老百姓吃不饱一直是一个梦魇。到了邓小平时代,中国从大体上解决了吃饭问题,仅此一点,功在千秋。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到了一九八○年代,除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即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更主要的原因是化肥、农药、良种、水利等科技水平的提升,才让中国人脱离了千年梦魇。
  直到今天,在最高层,“手中有粮,心中不荒”的理念仍然在坚持,国情如此,不敢掉以轻心。
  说回楚相相争时代,天下大乱,民生荼毒,中国的历史,除了“人相砍”,还有“人相食”,《资治通鉴》里“人相食”出现多少次?有时间要数数,估计不在少数。
  原本生产力水平就很低,加上战争连年,粮食短缺成了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刘邦、项羽两大集团的生死存亡。
  首先,刘邦有根据地,有根据地,就有粮食,就有兵源,其次,刘邦在行军布阵特别注意就地取用粮草,“汉王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看来当时秦皇帝还是有战略储备的。在楚汉战争中,粮食供应这个大问题,只是在叙述萧何时才会提及,刘邦纠集反楚同盟军最多时达五六十万人,这么庞大的军队粮秣供应担子水轻哦。项羽按道理压力要小一些,他的八千子弟兵比较精悍,但长于攻拙于守,在中原大战场上,不仅没有战略纵深,割据一块地方的能力也似乎不足,这样,人员虽少,军需供应反而不如刘邦这边搞得好。
  宣曲在今天的陕西,关中之地,宣曲任氏祖上,是秦国官仓的管理员,天下一乱,国有资产流失,什么手续也不用办,也不用MBO,任家于是就“粮食大大的”。从史书的记载看,囤积粮食,在缺粮时代换成硬通货,于是成为天下巨富。故事的逻辑没有错误。但是,我一直纳闷,照常理,在那个动乱的时代,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守着大粮仓,除非有装备精良的武装部队保护,否则,那还不和美女带着粗粗的金项链走在深圳的街上一样。
  (以上《资治通鉴》卷第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