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第30节

作者: 锐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6-12-28 12:36:21
  【一五三】项羽版《隆中对》
  项王闻龙且死,大惧,使盱台人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必终为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资治通鉴》卷第十汉纪二
  项羽也有畏惧的时候,呵呵。
  以前有句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而有宗教信仰的人,还是有所畏惧的。现在做假酒,做潲水油,做假奶粉、做假药,人命关天也照样做假,真正是大无畏,不畏国法,不畏天谴,不畏报应。现在看来,彻底的拜金主义者才是无所畏惧的。话扯远了。
  项羽知畏惧,脑子就清醒了,什么都不怕,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得自己临末了很孤寒,都是胆子太大的缘故。项羽一清醒,也能搞出自己的《隆中对》。
  形势比人强,项羽也学会了折节下交,派使者武涉拜见原来的执戟郎,态度很友好,说话很客气,他建议“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又是一个三分天下的宏伟计划。
  韩信从主观上讲,是不愿叛汉的。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韩信宅心仁厚,有恩必报,这样的人,即使解衣推食之恩,也能记一辈子,所以也成就不了大事。能成大事者,大恩可以淡然忘之,深仇可以一笑泯之。
  从客观来讲,这个时候要搞点马列主义唯物史观,天下的客观形势是盼和平盼统一,陈胜起义以来,数岁间真可谓天下匈匈,争斗不息,六国遗族在战争中不仅肉体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关键是复辟的愿景越来越不现实了,以刘邦团队为代表的平民力量已经形成并且壮大,项羽在咸阳搞的新体制从第一天就开始崩溃,共主的权威建立不起来,大家或许会怀念秦始皇一统一天的日子也未可知。商周之际,生产力低下,人的活动半径有限,控制全国从物质技术角度讲都有困难,秦统一之后,“中国村”形成了,项羽、刘邦、韩信等戎马倥偬,纵横天下,对全国的地理形势都有了解,统治这些地盘技术上没有难度,反而,分裂状况下,卧榻之傍,他人的酣声声声入耳,当时的形势,三分天下,执行困难。
  武涉、蒯彻游说韩信,武涉以利诱,我认为没有效果;蒯彻以威逼,言及功高不赏,兔死狗烹,把韩信不背叛刘邦的结果分析得几乎和后来的历史丝毫不差,韩信应该是听到心里了,但韩信仍然不为所动。
  传统历史的着眼点,还在韩信不忍背汉。韩信不忍应该也是事实,也是关键因素,史家着力于此,盖为后来刘邦吕后诛杀韩信抱屈而已。其他因素,可能选择性失明了。韩信愿不愿意背叛是一回事,能不能背叛也是一回事。韩信带的是刘家军,不是韩家军,韩信不若彭越英布有自己的子弟兵,其一也;韩信性格孤傲,不善于笼络,即使项羽、蒯彻说动韩信,韩信平日没有结交死党,没有组织资源,也就没有行动能力,其二也;韩信身边有刘邦的监视器,左右有灌婴、曹参等友军牵制,三分天下有其一,势难得也,此其三也;韩信以做齐王为满足,并且以为功在刘汉,做下去也没有问题,不反是齐王,反了也是齐王,何必多此一举。

日期:2006-12-28 18:39:54
  【一五四】一副棺材体现的国家基本道德
  秋,七月,立黥布为淮南王。
  八月,北貉燕人来致枭骑助汉。
  汉王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四方归心焉。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资治通鉴》卷第十汉纪二
  没经过战争的人,可能对一副棺材的价值没有真正的了解。
  我的母亲曾参加过王震所部解放山西中阳县的战斗。她曾给我讲过:
  战前,军队要求地方准备几百口棺材,说是为突击敢死而备,我母亲当时是地方干部,地方上就竭尽一切办法,把老百姓的门板都拆了,钉了几百口棺材。总攻之前,领导做动员,说第一批敢死队员牺牲了,保证有棺材,言外之意,后来的就不保证了,结果是人人争做敢死队员。
  天下动乱,战争频仍,人命贱如草芥,两军对垒,对于小兵仔来说,不能没有必死之心,这战不死,下战亦死,谁敢期望活到和平那一天,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死后能够带副棺材入土,已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奖赏,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死了没人埋”。在我们老家,这是一句最恶毒的诅咒,所以,刘邦能提供这样的福利待遇,肯定就会有四方归心的效果。宁作太平犬,不为离乱人,这是中国人多少年拿无数生命换来的深刻总结,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其实百姓最明白。
  抚恤军人及家属,是国家的基本道德,比尊重人权还要迫切,不尊重人权的政权一大把,但不优抚军人的政权很快就会垮掉。《拯救大兵瑞恩》就是体现这种国家道德。前段时间,凤凰台《冷暖人间》栏目播出山西一位义士王艾甫,1996年的一天,他在一个旧书摊发现4本发黄的《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记载了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的基本情况,里面还夹带着84份“阵亡通知书”,籍贯涉及湖北、山西、河北等10个省区。十年来,他为送这84份迟到了近60年的死亡通知书,见识了不少官吏的恶劣嘴脸,也和一些烈士亲属尝尽了世态炎凉。这84份通知书也在拷问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基本道德。
  项羽不了喘口气,放还了刘邦的家属,希望划鸿沟而治。中国历史上有划江而治,楚河汉界嘛,兵卒拱两步就过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毛泽东在一九七零年五月二十日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这一著名声明时,引用过孟子的这句话。紧接着,有一首歌曲也流行大江南北,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人人会唱。
  “东风吹,战鼓擂,
  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得道多助,人道寡助,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不可阻挡。
  美帝国主义必然灭亡,
  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一定胜利!“
  这首歌,如果早创作两千两百多年,把“美帝”和“霸王”置换一下,也十分恰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