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黄巾大暴走(三国中平元年)》
第12节作者:
我狂我故 说句实在话,他们这样做,对社会倒是没有多大的坏处,对社会风气还是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就如现在的大明星们做慈善样,虽然说走得是形式,博得是名声,好歹也算是为国家、为人民做了点贡献,尽了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任何一种形式,刚开始时总是光明灿然的,展现出无限的勃勃生机,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后,总是会慢慢地变味,就如我们工作一样,换到新岗位上时,总是一腔热血在心头,努力着干出一番事业来,想象着美好的未来,而当经历过一番风雨后,成了世故的老油条后,一切都变得都不重要了,“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成为人生的第一信条,这是必然。
汉朝的这一种察举制度,刚开始时还能顾及到那些无权无势,只有名望的平民百姓,可随着士大夫队伍的日益壮大,队伍的纯洁性,即所谓的血统性,越来越受到上层士大夫们的关注。
日期:2014-02-20 20:53:19
性格
士大夫们终于想出了保持队伍于永恒的方法。
为了自身的切身利益,为了家族的共同利益,推举的范围,被限定在狭小的范围内,即本集团内部,非是自己家庭内部成员的,就享受不到这种大众权利。
所推举的人,也跟学识和品德没有多大的关系了,主要是看出身。
当时社会上所流传的一首民谣,正是这种现象的反应:“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以此为根基的,一种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门第观念产生了。
从此的天下,龙生龙,虎生虎,狗生狗,老鼠的儿子生来会打洞。
正是门第的巩固,有了紧密的团结,强力的归属感,使得士大夫阶层屹立不倒于世上。
在门第之中,做为高低的标准,只有两个,做官人数的多少与所做官位的大小。
东汉的政治虽然不靠谱,士大夫集团却是积极壮大起来,随着以官员的身份进入朝廷的他们,必然要想得到政治上的既得利益,以维护自己集团的长治久安。
利益蛋糕也就这么大,你多分了一点,他就会少一点,这必然会触及到另外两个集团的切身利益,一场没有硝烟的明争暗斗不可避免。
“士大夫”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清高。
不论是骨子里头的,还是娘胎里带来的,或是装出来给人看的,又或是习惯后的表情,他们都是十分的清高。
清高必自傲。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特喜欢在本集团利益内单干,瞧不起其他阶层出身的人,对于另两驾马车——外戚与宦官的态度,也只能是轻视了又轻视。
他们的圣贤书教导而成的他们的逻辑思想是这样的:
外戚是一群靠了与女人的裙带关系而获得了权力的凡夫俗子,宦官则是一群捧了皇帝的马脚而登上高位的寄生虫,士大夫们都靠得是自己的真才实学,十年寒窗苦读、多年忍耐力行,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与威望。
这就是资本,可以清高的资本。
这样一种集体性格,注定了他们很难与其他集团分享成果,反是将其他集团做为假想敌,尽情压制,反之,当另外集团掌权时,他们也注定了要被打压,要受到很大的祸害。
日期:2014-02-20 22:10:04
联合
士大夫们,爱好并不广泛,除了喜欢在一起谈论儒家经典外,最喜欢的就是议论朝政,对当权人物(外戚或是宦官,士大夫多数时属于陪太子读书的角色)的执政状况,给予或是“鸟生鱼汤”之类的赞扬,或是“独断专横”之类的抨击,且当是将名利场当做了发泄场。
当然,我们可以设想,当这帮人掌握了政权后,对于他们先前看不顺眼的那帮人,是不会有好脸色的,正因为读多了书,有了理论依据,行动起来也就更绝,更会耍手段。
外戚掌权时,士大夫们的主要对手是外戚,外戚也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不是打压,就是外放,或是毁灭肉体;等到宦官掌了权,形式又变了。
宦官是因外戚的存在而体现他们的价值,当外戚被整倒、整垮,一家独大后,宦官们没有了顾忌,更可以为所欲为。
大外戚梁翼滚倒后,仗着与皇帝生死同盟的关系,宦官们以朝廷大员的身份踏足政坛,大力提拔自己的家属、亲朋好友及狐朋狗党,结成强而有力的势力集团,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谋取福利。
宦官大集团别的本事没有,捞钱与压榨百姓还是有的,有他们来把持着政权,和先前的外戚一样,只是换汤不换药,外加上其生理及心理构造有异于常人的特点,有时行起事来比外戚同志们还要来得动物凶猛。
这些行为士大夫们看不惯,是要给予坚决回应的。
大名人李膺担任司隶校尉时,曾经好好整治过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宦官的帮凶张成,宦官们给予的回报,诬告李膺诽谤朝廷,桓帝因此下令逮捕了李膺等二百余人,后因朝廷众多大员的反对,桓帝迫于压力,才将李膺等人赦免,但规定他们只能在自己乡里一带活动,并且从此不能做官。
这也便是东汉王朝的第一次党锢事件。
士大夫们深深感受到所受到的迫害,比之从前还要有过之,万般无奈之下,他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那句名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并选择了一条不是办法的办法:
与曾经的敌人外戚同志们组成统一战线。
从情理上讲,万不得以时,士大夫可以和外戚集团合作,却难以和宦官合作,以他们的学识、身份、地位、性格,从来也没有瞧得起过皇帝身边这帮以出卖尊严为生的人群,也正是因为这种深入骨髓的蔑视,给予他们行使权力的肆无忌殆。
宦官与外戚的斗争,从而也转变成了宦官和外戚与士大夫联盟战线的斗争。
日期:2014-02-21 11:31:14
第五回合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也就是段颎平定羌人的前一年,灵帝刚即位没多久,在窦太后的支持下,大将军窦武(外戚代表)与太傅陈蕃(士大夫代表)联合作战,密谋除去大宦官曹节、王甫等人。
虽然说是密谋,事情办得一点也不密。
二人还没有商议出一个计划安排呢,曹节等人收到风声,迅速采取行动,率领大队人马,闯入宫中,名为护驾实为劫持来着,将汉灵帝与窦太后软禁起来。
之后,可以预料,子虚乌有的皇帝圣旨来了,命令是逮捕窦武的。
大将军就是大将军,一看形势不对,便往军营里跑,想此作为庇护,但这也只能是稍稍推迟他死亡的时间。
没有了退路的曹节、王甫等人,招集了数千的兵马直接向着军营展开了围攻,窦武有心无力,抵抗不住,只得跟其亲朋宾客一起去阎王爷那做畅快地长夜之饮。
当时,陈蕃听到了消息,顾不得年老体弱的身躯,招集了属下官员和学生弟子八十多人,拿了几把国家管制刀具,便向着皇宫冲去,一副拼命的架势。
有时拼命也是要讲究策略的,精神固然可嘉,一味地冲动行事,别人命没拼着,倒是将自己给搭了进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