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刀胜雪》
第45节

作者: 雪花与火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25 09:59:11
  (接上)
  宝玉虽然不济、无能兼不肖,但应可教授蒙童;湘云耐苦耐劳耐贫寒,幼年练就的针黹功夫也可相济。我想,他们就从此在一起,以卖字或与人授课及针线度日,相依为命,相守到终。苦难与学养,让他们哀厚而仁慈,他们相濡以沫,日臻大境,并共同写就一本曾经共历的书《情僧录》。
  探春嫁与了一位外藩之王为妃,以自己的才华辅佐该王起衰中兴,治理邦国井井有条,深得敬重与依赖。闻得了家里的变故,也曾遣使探问与寻访,最终也访得了宝玉与湘云,欲接引他们去同享荣华。但他们二人已宁静为怀,甘于贫苦、无心富贵,并拒绝接受救济。探春闻知他们的境况,悲泣不已,而又若有所思、所悟、所感与所敬……
  因为人生的遭际、境遇,因为这漂泊的尘土,因为在漂流中经历的辗转、生命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计的繁难、生活的艰辛、生存的摔打、世事的沧桑、家人的流离与悲欢,让我的胸怀日益地浑厚、沉郁、悲恻、哀悯,但又愈加地广阔、高远、清朗、明净,使我感觉自己的情怀与襟抱,与曹雪芹日益地悠然而合、心心相映、曲折相通,于是,我在那些关于《红楼梦》的纷乱的揣测与迷离中,日益地坚定与分明、渐渐地洞若观火,几乎如明察秋毫地般地洞悉、观测与认知到了它原有的真正的脉络与行状!生活呵,以及在中华的文化下,各受孕育、而涉身于红楼中经历苦难、饱罹沧桑、各得印证的那些人们呵,除了如此而外,他们又还能“夫复何为呢”……?!(本篇完)

  (待续)
  日期:2013-08-24 08:31:16
  (更新)
  第七部分第四节:
  姨母与舅爷爷
  粟子珍
  这一次去看望姨母时,却牵出了一段小弟的爱情故事。
  每次回到故乡,我们必要去看一看的,是我们的姨母和舅爷。
  姨母益发地老了,身材越来越矮小,满头白发中略夹杂着一些灰麻的发丝,牙齿也已全部脱落,只留着两颗豁了风的长长的龋黑色的门牙。
  姨母比我的母亲,大了几乎整整十岁。每次见到我们,总难免引发她流泪,哀哀地哭几声我们的母亲、她的妹妹,乃至再哭起她的母亲、我们的外婆来。她悲痛着唯一的妹妹早她而去,感叹着我们的母亲比她的命好,却不知享福,早早地离世;然后又哭起她的母亲,命太苦了,一辈子生了八个孩子,七女一男,只剩下她和我的母亲成人,而现在我的母亲又没了,只剩下了她这个最苦命的人……

  姨母的一辈子,确实比黄连还苦。
  由于我的外祖父去世得早,我的小脚的外婆,苦于家里没有劳力,也被迫改嫁了。我的母亲,只好由叔父抚养,姨母十五岁就嫁了人。姨母十六岁就做了母亲,一连生下了四男两女六个孩子,最大的表兄没有成活。我的姨父身体不好,得的是肺结核,那时候是绝症。那时候生活穷,姨父却经常要有好菜才能吃得下饭,姨母得四处借钱给他买肉吃。由于受不了病痛和生活穷困的折磨,姨父后来投了水塘,我的姨母不到四十岁就守了寡。

  姨母一个人拉扯着五个孩子,好不容易拉扯大,并给他们一个个成了家,姨母一辈子所受的苦处与逼迫,是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家里实在太穷,再无力给我的表弟娶亲,我的表弟是入赘了给人家的。而我的表姐,却因为嫁的姐夫太花心、不务正道,伤心绝望之余,丢下两个孩子,吃农药寻了短见,这也是我姨母一辈子的伤痛!
  母亲的去世,无疑对她又是一个最大的打击。
  每次我们回去看她,她总要对我们说起当初我们的母亲出生时的情景:我的母亲,是天亮前出生的;那时的人们勤劳,起得早,母亲出生的那一天,天刚亮,她的祖母,也就是我们的曾外祖母,起来一打开门,门口就来了一个卖麻糖的人,挑着担子吆喝着卖麻糖;我们的曾外祖母就说,这个孩子命好,将来有得吃有得用呀!因为那时候买麻糖,有人拿钱买,也有人拿谷米兑换的,所以,那天开门见喜,卖麻糖的人是送福来的,他的身上,要钱有钱,要吃有吃……

  姨母会对我们回忆起母亲的种种,而我们也会对一些细节询根问底,百听不厌。我们因此知道,我们有过的唯一一个亲舅父,比我们的母亲大,到了好几岁才去世的;我们的外祖父,是在母亲四岁那一年去世的;母亲的脚下还有一个姨母,外祖母改嫁时带去了新外公的家里,到十三岁时才去世,说到了这个十三岁才去世的妹妹,也令姨母格外伤心,常常哽咽着嗓子,她又哭起妹妹来;外祖母改嫁到宋家后,在那边又生了一个姨母,也没有成人……

  但这一回,姨母除了回忆母亲和外婆的事情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消息。她向我们的小弟,询问起了一个人,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小弟早年秘而未宣的一段恋爱的故事的细节。
  我们的一个堂姨母,在为一位产妇接生的时候,叙说家常,各自说起了自己的娘家,原来那产妇的娘家是我们村的,堂姨母就说起了我们家,那产妇不但知道,而且跟我们家很熟,并且很伤心,直言不讳地告诉她,与我们家小弟相好过,是她的初恋情侣。看那产妇的神情,对我们家的小弟,始终没有忘情,表现出特别的哀婉情深。连那堂姨母都非常感动,回来就告诉了姨母这件事情。所以,姨母一见我们,就向小弟打问起了这一件事来:“孩子,那女娃对你这么好,当初怎么就分了人家呢?”

  小弟十分黯然,摇摇头叹了口气,什么也没有说。
  回家的路上,我们再反复地询根刨底,小弟才闷闷地说:“是呀,那是华华,我们家确实太对不起她了。我曾与她有过整整五年的交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