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3-23 22:25:38
共和行政十四年(前828),周厉王在彘(zhi)(山西霍县)死去,召公把当年让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赴死的真相讲了出来,提议仍由静继承王位。此时太子静已长成颇具才干的青年,于是贵族们也不计前嫌一致拥立他做了天子,这就是周宣王。
宣王小时候经历了“国人暴动”,知道做天子可以任性,但也不能太任性,所以一上台就表态,按照共和时代的既定方针办,不打破利益格局。既然没有重新分饼的麻烦,诸侯该进贡的进贡,该朝见的朝见,宣王又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秩序仿佛恢复到了正常。可惜,这一次兴盛仅仅成为西周衰亡的回光返照。
西周继续走向衰亡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宣王有多昏庸,实打实的说,在召公的培养下,姬静成为了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但理想和抱负不一定只意味着年轻人的朝气,也可能意味着浮躁。稳定的生活一晃三年了,有理想的宣王终于忍不住内心地躁动:作为君主,如果连分大饼的资格都没有,那还是君主吗?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宣王就开始为自己的思路找理论支持。找不到借口打诸侯,那就命令诸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吧。宣王四年(前824),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进攻西戎,这一仗打得很要命,秦仲的命没了 。宣王又任命秦仲的儿子秦庄公兄弟5人去打西戎,终于赢了 。于是,宣王接连对西戎、淮夷发动战争,并大获全胜。曾经被周穆王收服后开小差的徐国,终于又俯首称臣了,淮夷各方国都前来进贡,南方的楚国这时候也消停了,为了巩固对南方的统治,宣王将自己的舅舅申伯分封到谢(今河南南阳),弟弟友分封到郑(今陕西华县东)。用一句话形容这一时期:形势一片大好。
人在窘迫的时候都能懂得夹着尾巴做人的道理,但一摆脱困境甚至柳暗花明,长期夹在屁股后头的尾巴,就有点仍不住想翘起来了。东西南北的蛮夷都已经收服,对于实权派诸侯,宣王终于忍不住要做点事情——干涉诸侯继承权。
周宣王这事情干得是相当而“二”。虽然在西周建立之初,明确规定周王有权过问诸侯的废立。但是,前提得要诸侯犯了事情,或者没按照规矩办事。据说,鲁国武公带着两个儿子到京城朝见宣王,大儿子叫姬括,小儿子叫姬戏。宣王看到鲁武公的小儿子姬戏乖巧可爱,觉得很投缘,就直接命令鲁武公立姬戏为太子。周宣王这样做,实际是让鲁武公违背周礼废长立幼违背周礼。鲁国和周礼的渊源,在前面我已经讲过了,鲁是周公的封地,鲁国是周礼最坚定的捍卫者。周宣王出这么一个难题,鲁武公被难住了。这时候,大臣樊仲山父出来阻拦宣王,说你这样做不合规矩啊,礼法是维护王室权威的总纲,您的命令只能贯彻这个纲领,现在你的命令跟治国的大纲相悖,你让鲁武公怎么办呢?听您的命令就是违背礼法,这会让诸侯跟着学样违背礼法,不听你的命令是违背王命,这会让诸侯学样违背王命,您好好考虑一下吧。遗憾的是,又一个任性的君主出现了。
大概鲁武公真感觉很为难,一回去就病死了,遵照周宣王的命令,姬戏就被立为嗣君,就是鲁懿公。懿公干了九年(公元前807年),姬括的儿子伯御掩藏不住内心的愤怒聚众杀了鲁懿公,自己做了国君,这就是鲁废公。姬御造反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当年我爹姬括本来可以做国君,那我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周宣王横插一杠子,我实在没地讲理去,只有造反了。宣王知道这个消息后怒不可遏,在伯御即位十一年的时候,带兵前去讨伐把姬御杀了,立了鲁懿公的弟弟姬称做国君。宣王为了一己之好恶,竟让一直规规矩矩的鲁国混乱了二十多年,诸侯们愤怒了,甚至很多人直接表示同情姬御的遭遇,周宣王终于把王室折腾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很多人评价周宣王做这件事,是因为年纪大了刚愎自用。其实,我倒觉得不一定是因为宣王年老昏聩,只是,宣王时期诸侯势力做大,宣王想要通过废立诸侯巩固权威。 只是考虑不周又用力过猛伤了自家的元气。
宣王带头直接砸了礼法,诸侯对于礼法就更嗤之以鼻了,既然礼法可以不尊,周天子比诸侯更高贵的理论基础也受到冲击,周天子的威信再一次直线下降。
也许因为感受到了诸侯的背离之心,宣王再一次想用武力征服四方蛮夷作为重塑权威的政治资本,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宣王帅兵与姜戎在千亩打了一仗,宣王的军队大败。
一切成败最后都会化作云烟。四十六年(前782),宣王逝世,儿子宫湦(shēng)继位。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