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秋我做主——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第53节

作者: 海棠栖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3-25 10:08:52
  第十三章 春秋第一相(九)
  其二“北征山戎”。公元前663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
  齐桓公帮助燕国抵御山戎其实也不是不计私利的助人为乐。
  那时候,戎人的势力很猖獗,中原诸侯都拿他们很头疼,齐国以前也吃过北戎的亏,所以齐国不愿意看到戎人摧毁燕国后又以燕国为基地南侵齐国。
  管夷吾让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去救援燕国,把戎人击退后,又“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燕国是召公的封国,后因地处偏远,渐渐地与中原疏于往来),赢得了满堂喝彩。
  其三“柯地盟会”。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伐鲁,鲁国战败。鲁庄公以割地为代价请求媾和,于是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
  接下来的情节直接引用《史记》原文:
  “鲁将盟,曹沫(陪同鲁庄公参与会盟的副手)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这件事生动地反映了管夷吾不拘小利,能准确把握战略利害关系转变的远见卓识和外交才能。
  第二个是从《论语》的研究方向。
  《论语?宪问》里有两段孔子和学生之间关于评价管夷吾的对话。
  对话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这段古文比较好理解。

  子路问:“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
  孔子说:“齐桓公不依仗使用武力逼迫,就能多次召集各国诸侯的盟会,这都是管仲倡导仁义的功劳啊。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事君以忠,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准则。按理说,管夷吾苟且偷生的行为应该惨遭孔子的鞑伐。但是孔子非但不置贬辞,反而盛赞管夷吾之仁。
  可见孔子虽然是封建思想的教主,但他还是掌握了朴素的辩证思维,看到管夷吾襄助齐桓公以仁义的力量九合诸侯,彰显了最博大、最宽泛的仁。

  对话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这段古文相对比较深奥。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在享受他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管仲哪能像匹夫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呢?”
  首先解释一个词语,什么叫“被发左衽”?
  “被”字在古代是“披”的通假字,衽是衣襟。诚如上文所译,“被发左衽”就是指披散头发,衣襟左开。
  孔子之所以庆幸自己没有“被发左衽”,其中含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被发左衽是当时被统称为“夷”的少数民族的装束,而中原主体民族,习惯于束发,使衣襟在右边分开(现代人的服饰,衣襟基本上都是中分的了)。
  (披发和束发好理解,左衽和右衽还是看图更加直观)
  所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深层次含义就是,幸亏管仲在齐国倡导攘夷政策,使得夷人没有侵占中原,从而保存了中原文明的完整与延续。
  对话二与对话一一样,准确把握到了管夷吾为中原民族立下卓越功勋的主要方面,而没有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这两段对话,没有论及管夷吾新政的具体措施,单纯地只是拿新政的效果说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日期:2015-03-25 16:06:55
  第十三章 春秋第一相(十)
  第三个是从《战国策》的研究方向。
  《战国策?东周策》中有一句极易被主旋律学者选择性忽视的话:“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
  “女闾”可以翻译成**,也可以翻译成Ji院。两种不同的翻译,使得“女闾七百”这个词组的意思产生了两种差别巨大的解释。

  翻译成**时,“女闾七百”就是指七百个**。
  翻译成Ji院时,“女闾七百”就是指七百间Ji院,假设每间Ji院仅仅只有三十名**的编制,那七百间Ji院总共就容纳了两万一千名**,真是数量惊人。
  考虑到春秋时期人口比较稀少,即便是在较为繁华的大都市临淄,想把色情行业搞到如此规模也极端困难,所以老师倾向于认为,“女闾”一词在此文中应翻译成**。
  当然,具体翻译成**还是Ji院其实无关大碍,我们只要从中得出齐桓公之世,娼妓在齐国很发达的结论就行了。
  齐国的娼妓业之所以这么发达,离不开政府的鼎力支持。上述“宫中七市,女闾七百”的现象就是一种国营企业行为,而其倡导者与实施者,正是管夷吾先生。
  管夷吾在首都经营官妓?乍一听似乎很不和谐,很不主流,很不正能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但老师要强调的是,一者这是事实,二者它很和谐,很正能量,至于主不主流嘛?一开始当然不是主流(要是主流的话也体现不出管夷吾的创造性),但各诸侯国很快就开始纷纷效仿,一眨眼就成了主流。
  下面我们看看,设置官妓到底在当时的齐国发挥了怎样神奇的作用。

  一是大大增加了齐国的财政收入。
  管夷吾经营官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中收税。
  狎妓对于男人来说是个致命的诱惑,手头稍微有点闲钱的男人只怕心中都怀有一个逛窑子的伟大理想,消费的热情十分高昂。
  (各位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的同学,稍微感受一下靡靡之风吧,老师只能帮到这了)
  管夷吾利用了这种市民心理,让闲钱大量涌入Ji院,然后抽取营业税以充实国库。
  清人褚学稼曾在《坚瓠续集》中写道:“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
  至于管夷吾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为国聚财,那也是出于把齐国做大做强的需要。
  同学们想想,齐国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支付四处攘夷的巨额军费开支,还要支付笼络周王室与中原诸侯的开销,这一切没有充裕的金钱做后盾是寸步难行的。
  (真实的影像。个人觉得形象都挺不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