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朱棣和方孝孺》
第14节

作者: tyalu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07 13:07:50
  按明史的记载:"王即帝位,殷尚拥兵淮上,帝迫公主啮血为书投殷。殷得书恸哭,乃还京。"(明史.列传9,除《明实录》外其它史料大致相同),也就是说朱棣都登基了,梅驸马居然还没动,还在淮安那儿守着呢!直到宁国公主咬破指尖用血给他写了封信,梅驸马才磨磨蹭蹭的到南京来了。
  "既入见,帝迎劳曰:“驸马劳苦。”殷曰:“劳而无功耳。”帝默然。"(明史.列传9) ---梅殷到了南京后朱棣亲自出迎,不承想热脸儿贴了个冷屁股。要叫我说梅殷人品有很大问题,人家建文皇帝那么信任你,把后期朝廷唯一的重兵(40万淮军)都交给你了,可关键时刻你就不出手救他(翻遍所有的正史野史也没有梅殷和朱棣的交手记录),这是建文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啊,你还来一句"劳而无功耳",你也没劳啊。

  3年以后,永乐3年(1405年)10月梅殷上朝时被都督佥事(正三品,副省级)谭深和锦衣卫指挥(正三品)赵曦使坏,一下把梅驸马挤下竹桥(南京城内有很多湖),梅驸马掉河里了,溺亡(梅驸马是北方人,很可能不会水,因为在南京10月也不算冷,会水应该淹不死),这下事闹大了。
  日期:2014-04-07 13:58:19
  "明年冬十月,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笪桥下,溺死,以殷自投水闻。"---明史原文。
  谭深和赵曦就没敢说是自己把梅驸马挤下河的,言"殷自投水闻"--我看到他自己跳的河!
  宁国公主不干了,扯住朱棣的衣服不放,又哭又闹("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明史原文),"谓上果杀殷"--说是朱棣让干的。
  《明史》《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等非《明实录》史料都认为这是朱棣让干的,会是这样吗?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
  1、从利害角度来讲:梅殷现在已经没有兵权了,对朱棣构不成任何威胁,那朱棣为什么要杀他呢?!而且事发前梅殷也没有触怒朱棣啊(起码没有记载)
  2、从亲情角度讲:这是自己的亲妹夫,你干掉他,你妹妹能放过你吗?!她要闹起来,朱棣一点招儿都没有,而且你的亲戚们会怎么看你?!
  3、看朱棣对类似的事情如何处理:对比徐辉祖,朱棣的大舅子,这可是真刀真枪跟朱棣干过的,而且一直打到南京城破啊!朱棣进南京城,徐辉祖都不理他("成祖入京师,辉祖独守父祠弗迎"--明史原文),对徐辉祖这样的朱棣都不杀,梅殷的态度可比徐辉祖好多了,该磕头磕头,还在朝廷当官儿啊,那就更应该不会杀了。
  4、看朱棣对事后的处理:
  梅殷死后,追封荣国公--"谥荣定",这基本上可以说是当时朝廷的最高荣誉啊,封赏驸马的两个儿子;处死谭深、赵曦;拼命讨好宁国公主,对待她比诸王还要好很多("岁时赐与无算,诸王莫敢望。" --明史原文)。
  对待此事的告密者都督同知(从二品,看官衔应该是谭深的上级)许成,封爵:永新伯,历史上因告密而直接得到爵位的古今大概也就许成这一份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朱棣应该是冤枉的。
  日期:2014-04-07 22:17:20
  顺便扯两句:
  历史上被民间野史骂的比较厉害的还有一个皇帝--雍正,跟朱棣其实很像的。雍正幸运的是生在了清朝,当时的民间野史说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株忠、好谀任佞",十恶俱全,说的一条一条的,有鼻子有眼儿的;我可以做一个推断--如果清朝的文风跟明朝一样开放,那清史应该会是另一个样子,雍正的骂名应该会比朱棣还臭!
  1个人说2个人说,人们不信,3个人10个人说人们就信了---"积毁销骨、众口铄金"啊!
  据说雍正在发现自己民间名声那么臭的时候当时就背过气去了,几天都下不了床,缓过劲来以后,雍正的反应很有意思也很耐人寻味:----我也不杀你,我跟你搞宣传战!写成了独一份的《大义觉迷录》,而且要求朝廷上下人手一本,四处去宣讲!
  日期:2014-04-07 23:44:30
  多说几句:
  关于解缙的死我也认为《明史》编造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对解缙之死在《明史》(卷147)是这么记载的:“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
  1、没有解缙死的具体日期
  2、根据语境分析,在永乐13年解缙灌醉后被埋在大雪里面("埋积雪中,立死."),而且是"立死":马上就冻死了----我觉的很假:南京在古代没下过大雪,小雪有可能,但能把人埋在积雪中我觉的是胡说,写《明史》或野史的人可能误会成北京了
  我翻遍《明实录》等资料也没发现永乐十三年南京有下大雪,也没找着解缙死的官方记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