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朱棣和方孝孺》
第15节

作者: tyalu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09 09:11:03
  转几首个人诗词:
  先来两首朱元璋的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
  只凭哓哓问姓名。
  相传是老朱在转战江淮期间到一所寺庙,仗剑而来,可能是刚打了胜仗,老朱挺自满,结果知客僧却不认识他,老朱就在寺院的墙壁上题了此诗。
  从诗中可以看出来,霸气外露,英雄气和杀气都比较浓。
  春望牛首
  遥岑峙立势苍然,春日莺啼景物鲜。
  叠嶂倚天江月外,三山映带石城边。
  老朱的这首诗就显的内敛多了,基本上都在写景。
  日期:2014-04-09 09:18:59

  再来一首建文帝的:
  新 月
  谁将玉指甲,抓破碧天痕。
  影落江湖上,蛟龙不敢吞。
  感觉建文应该向才子佳人那一类归,脂粉气比较浓---:又是"玉指甲",又是"碧天痕"的。后面就开始有点气势了。
  还有几首相传是建文出家以后写的,写的是出家以后寂寞生活的,不能肯定,所以就不转了。
  日期:2014-04-09 19:42:28
  建文四年(1402年)5月,攻取盱眙后,经朱棣在与诸将领讨论,5月11日统领大军向扬州挺进,于17日进抵天长(距扬州约50公里),朝廷派驻扬州的文官监察御史王彬本欲抵抗,无奈众武将不干,5月18日扬州指挥官王礼绑缚王彬,举城投降朱棣。次日,高邮、通泰都举城投降。这不得了啊,扬州已经是长江边上了,马上就到南京了。
  朝廷剧震,上下一下全懵了,一番讨论之后,建文下罪己诏,并号召天下起兵勤王(《明实录》《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明鉴纲目》等资料均认为有下罪己诏,《明史》的说法只是下诏天下勤王。根据情理分析,我认为情势危急,下罪己诏的可能性极大)。
  罪己诏下后,据史料记载后续天下起兵响应来勤王的只来了4个文官--3个知府1个知县(详见上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朝廷上下离心离德已经到了什么成度!民心也失到了什么成度,快成孤家寡人儿都。
  这时候老方又登场了,不倦不馁,再给建文出一计。
  "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
  --《明史》.卷141,其它资料大致同"

  ----派人去跟朱棣议和,说割一大块地盘儿给他,先把这小子拖住然后我们在南方慢慢募集兵员。而且北军不擅长水战,即使真在长江上打起来,他们也不一定能赢!
  按理说遭受这么多打击,老方居然还能挺住继续给建文出招,确实很沉得住气。他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根据他自己的文章来分析一下。
  日期:2014-04-09 19:51:15
  在清朝人吴乘权、吴调侯编纂的《古文观止》里面收录了几篇方孝孺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豫让论》,原文如下: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hang杭)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日期:2014-04-09 20:23:58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先曾在范中行氏手下工作过,后为晋卿智瑶(智伯)家臣,智伯待他不错。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后世有个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其中的"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从豫让这儿来的。
  从老方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他的为人臣的态度:
  1、"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对待自己的君主应该"竭尽智谋,忠告善道",在君主之祸出现之前就把它消除掉,达到"双赢"的目的--既保全了君主又成就了自己的美名。
  2、"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那些在君主败亡之后,才去殉身相随的臣子都是"沽名钓誉,眩世骇俗",君子所不取也!
  方孝孺确实是按照自己所说的,一直坚持着给建文出谋划策,以干掉朱棣,力图"销患于未形",以达到"俾身全而主安"的目的。
  可是恰恰是因为老方的计谋才使建文一步一步的走上了毁灭之路,在南京城破后,老方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我认为老方那时的心态应该是充满了惭愧之情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