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10 21:59:09
1402年5月22日,扬州城陷后的第4天,朝廷派遣庆成郡主(朱棣的堂姐)过江来与朱棣谈判。这是双方第三次议和,从朝廷态度上看:第一次朝廷派的是六品官儿尚宝司丞李得成(管印玺的),从这级别看明显是应付差事;第二次朝廷派的是四品官儿大理寺少卿薛岩,官级高了两品,朝廷显得重视了;第三次朝廷派的是庆成郡主(大致相当于正二品官员),不光是重视,还多少加了一些亲情在里面,说明朝廷方面明显软了。
朱棣和郡主相见,大哭。哭后,郡主就顺势把朝廷愿意割地跟他讲和的事儿说了,大致按长江南北分。我觉的要搁一般人,一听:哎呀,这江山要有我一半儿了,这么大馅饼砸脑袋上且得晕一阵子呢!但朱棣想都没想立马拒绝:"凡所以来,为奸臣耳。皇考所分吾地且不能保,何望割也!但得奸臣之后,谒孝陵,朝天子求复典章之旧,免诸王之罪,即还北平,祗奉藩辅,岂有他望。"(《明史纪事本末》.卷16,明实录同)---我来是为奸臣来的,只要把奸臣交给我一杀,让我给老爸上一下坟,见见天子,把诸王的罪也赦免了,我马上还回北平就藩。 接着又说:"此议盖奸臣欲缓我师,俟远方兵至耳!
(出处同上)"---朝廷派你来议和,应该是为调兵争取时间吧!
郡主也无言以对,然后就回去了,朱棣在送郡主回去的时候还说了几句:"为我谢天子,吾与上至亲相爱,无他意,幸不终为奸臣所惑。更为我语诸弟妹,吾几不免,赖宗庙神灵,得至此,相见有日矣。(出处同上)"---回去告诉建文,让他千万别不要再被那些大奸臣所迷惑了。我差点就让这帮家伙干掉了,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祖宗神灵在保佑我啊,告诉我那些弟弟妹妹们,我跟他们相见的日子不远了!
----前面对建文帝还是规劝,最后这一句里面明显就有威胁的味道了:再不听我的话我就要杀过来了。
从这个对白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别管现在朱棣有没有野心,他的表面姿态确实摆的挺高。如果现在建文帝就坡下驴的话,把齐、黄、老方他们一杀,诸王一赦,朱棣回北平的可能性应该还是有的,起码建文皇位应该能保住,当然实权能不能保住就不好说了。
日期:2014-04-10 22:39:26
庆成郡主回去以后跟建文一说,建文就找到老方问:"今奈何?"--现在怎么办啊。
老方回答:"长江可当百万兵。江北船已遣人烧尽,北师岂能飞渡。(出处同上)"---皇上请放心,长江北岸的船我都派人去烧光了,难道燕军还能飞过长江来吗?!
朱棣在扬州等朝廷回信等了8天,一看朝廷又没动静了,知道这次议和果然又是耍诈,这才开始准备进攻。6月1日(六月甲寅)朱棣命令把高邮、南通、泰州的所有船只向长江浦子口集中。
这8天中朝廷确实也赢得了一些喘息时间,得以把残余兵力向长江南岸集中,盛庸驻军在南岸的高资港,按史书说法"缘江上下二百余里尽列海艘"严阵以待。
6月2日(六月乙卯)长江北岸的船只调集完毕,朱棣在祭拜祭大江之神以后,命令进攻。
------------------------------------
凭心而论,我认为这次议和中朱棣还是有诚意的,因为他毕竟等了8天嘛,对于孤军深入的燕军来说还是难能可贵的。
日期:2014-04-12 16:48:44
这块有个情况需要辨析一下:
在6月1日这一天,因为老方让人把长江北岸的船只基本上全烧了,所以朱棣把高邮、通、泰等地(应该是和长江相连的大湖)的船只调至长江浦子口,一些史料说法在这过程中和盛庸有战斗:
首先说一下,所有史料上关于第2天(6月2日-甲寅日)的记录是一样的,下述事件都是在1天之内发生的事情。
先看《明史纪事本末》上的说法:
"六月癸丑朔,燕王命都指挥吴庸集高邮、通、泰船于瓜州,命内官狗儿领都指挥华聚为前哨。兵至浦子口,盛庸诸将逆战,败之。
燕王欲且议和北还,会高煦引北骑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钺抚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殊死战燕王率精骑直冲庸阵,庸军小却。"
---《明史纪事本末》.卷16
这个说法太假,因为浦子口在长江上,所以这是发生在江上的水师战斗,你朱高煦领着北方骑兵来有用吗?你骑着马把人家水师就打败了?!
而且朱棣居然还要议和?!
再看《明通鉴》的说法:
"六月癸丑朔,燕师将渡江,盛庸扼之于浦子口,败之。燕王欲且议和北还,适高煦引兵至,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率众殊死战,庸兵失利,退屯高资港。" --《明通鉴》卷十三
这个说法比《明史纪事本末》上圆滑多了,不告诉你在江上打的,只说朱高煦领着援兵来把盛庸打败了;要叫我说呢也很假:朱高煦和朱棣一直在一起啊,什么时候分开了,难度在要进攻南京的这种关键时刻,朱高煦反而跑了不成?!而且朱棣是英明的军事统帅,他就那些兵,谁在哪儿他能不知道吗?!搞的朱棣就像一个笨蛋一样。
"六月癸丑,盛庸帅舟师败燕兵于浦子口,复战不利。都督佥事陈瑄以舟师叛附于燕。"
---《明史》.恭闵帝本纪第四
明史的说法看起来就合理多了,明确这是水战,也不提朱高煦了。
《明太宗实录》上面的说法是"四年六月癸丑朔吴庸等集高邮通泰诸郡县之舟于瓜州",这1天的时间用来调集船只。
日期:2014-04-12 17:43:49
早先5月份盛庸在防守淮河的过程中,把兵力集中,数千战舰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朱棣得以采用"一点两面"的战术,派出精锐骑兵偷偷沿淮河向西20里渡河绕至南军后面进攻,和正面的进攻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所以盛庸大败,单舸逃走;在那次战斗中朱棣就收服了一部分水军。
在防守长江的过程中盛庸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为防止朱棣再次采用"一点两面"的战术,他的布置是"所驻海艘,列兵沿江上下二百里"(《明史纪事本末》.卷16,其它大致同),也就是沿长江南岸用战船布置了近200里的防线---能防止朱棣偷渡啊,可是这种布局有致命的弱点,兵力不集中,非常容易突破。
所以这次朱棣没有采用什么特殊策略,而是把战船兵力集中在一点上进攻,得以迅速突破南军的水上防线而登岸,登岸后回身扫荡南军的岸上补给线,结果盛庸大败,单骑逃走。
当然,这次朱棣胜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负责朝廷水军总体调度的都督佥事陈瑄投降了,所以水军基本上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
6月3日朱棣顺利抵达长江南岸,向南京方向挺进。6月6日抵达长江南岸南京的门户---镇江。朱棣并没有进攻,因为镇江临江,所以朱棣让大量船只挂着降旗在紧邻镇江城下江面上来来往往,镇江守城司令官童俊在城头上看到了:哎呀,都投降啦,算了,我也降吧!("海舟皆已降,吾何能力?!")于是同日镇江举城投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