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12 22:06:53
渡过长江这对朱棣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很难的一环,因为北兵不习水战,虽然淮河之战朱棣收服了一部分水军,但毕竟燕军才是主力,朝廷负责调度水军的都督佥事陈瑄的投降起的作用非常大,这从朱棣登基以后的封赏中可以看出来:
朱棣登基后,陈瑄被封为"平江伯",比侯爵低一等,是降将里面唯一被封爵的。另两个是参与打开金川门的吏部尚书茹瑺和王佐。陈瑄在后续历史上很有名,朱棣后期的大举措开凿清江浦和疏通大运河都是他主导的。
朝廷在听到燕师不止是过江而且把江南重镇镇江也拿下了,乱成一锅粥了,很多大臣都已经开始想后路了。建文帝"甚忧郁",召方孝孺问计,按照《明实录》的说法老方称病不起,我认为比较合理---老方刚信誓旦旦的说完"长江可当百万兵",结果人家过来了;而且以前老方出一招就失败一招,老方硬挺着不倒下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次打击太大了,倒下是很正常的。
非《明实录》的史料上没有老方称病的记载,可能认为这样不符合老方高大的形象,但我觉的老方在这么大的打击之下还能厚着脸皮若无其事的给建文出招,那根本就不像人了。
我这里没有贬低方孝孺的意思,只是从人性角度推测而已。
建文遣人强起之,
日期:2014-04-14 18:48:56
顺便对建文的削藩再补充一下:
在建文登基以后还活着的朱元璋的儿子中,年龄比建文帝大两岁以上的藩王有:--
燕王朱棣(1360年生,比建文大17岁,军事能力极强)
周王朱橚(1361年生,比建文大16岁,军事能力不强)
齐王朱榑(1364年生,比建文大13岁,有军功)
楚王朱桢(1370年生,比建文大7岁,曾领军,但因军事素质差被朱元璋诘责过)
蜀王朱椿(1371年生,比建文大6岁,没带过兵,喜好诗文)
湘王朱柏(1371年生,比建文大6岁,有军功,武力过人)
代王朱桂(1374年生,比建文大3岁,镇守边塞大同)
被建文削藩的是周、齐、湘、代,岁数比他大的、军事经验稍强的叔叔都被他削掉了,除了朱棣。
岁数跟他相当或比他小的他可能认为威胁不大(但是后期干掉的岷王比他小)。
当然削掉的这几个藩王有的也有违法的因素在,但我认为他的削藩是有明确目标的。
日期:2014-04-14 23:37:23
关于本次老方给建文帝献策的说法在各种史料记载中分歧很大,下面我把《明史》、《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资料原文列出来,然后再分析:
"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明史.方孝孺传(列传29)
"庚申,燕师营于龙潭,京师大震。上徘徊殿廷间,召方孝孺问计。时廷臣劝上幸浙或湖、湘以图兴复,孝孺曰:“城中尚有禁兵二十万,唯有力守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国君死社稷,正也。无已,且遣大臣、诸王等再诣燕师以缓之。”辛酉,上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复至燕军申前请,燕王曰:“皇考已分封,今割地何名?公等归奏上,但奸臣至,我即解甲谢罪,退谒孝陵,归奉北藩。”景隆等惶惧不能对,遽还。壬戌,上复遣谷王橞、安王楹等往,王卒不奉诏,唯与诸王相劳苦,宴罢遣归。" --《明通鉴》卷十三
"孝孺曰:“城中尚有劲兵二十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尽撤城外居民驱入城,城外积木,皆令民运入彼无所据,其能久驻乎!”帝从之,下令军民商贾昼夜撤屋运木。盛暑中,饥渴劳苦,死者相枕藉。民惮于运木,多自纵火焚其居火连日不息。西南城崩,役兵民修筑,未竟,东北复崩,民昼夜不得息。方孝孺请令诸王分守城门,乃命谷王惠、安王楹分守都城门,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常、都督王佐往龙潭,仍以割地讲和为辞,观虚实以待援兵。景隆、常至龙潭见燕王,伏地叩头而已。燕王笑曰:“勤劳公等至此,有言乎?”景隆等惶恐叩头,稍稍及割地事。燕王曰:“公等说容耶!始吾未有过举辄加之大罪,削为庶人,云:‘大义灭亲。’吾今救死不暇,何用地为!且今割地何名?皇考裂土分封吾故有地矣。此又奸臣计也。凡所以来,欲得奸臣耳。公等归奏上,但奸臣至,吾即解甲谢罪阙下,谒孝陵,归奉北藩,永祗臣节天地神明在上。”景隆、常还报命。帝令景隆再如师,言罪人已窜逐,候执至来献。景隆趑趄,帝令诸王与偕。既至燕王见诸王相劳苦,诸王具述帝意。燕王曰:“诸弟试谓斯言诚伪。”诸王曰:“大兄洞见矣。”燕王曰:“吾来,但欲得奸臣耳,不知其他。”遂宴诸王,遣归。帝会群臣恸哭。或劝帝且幸浙,或曰不若幸湖湘。方孝孺请坚守京城以待援,万一不利,车驾幸蜀,收集士马,以为后举。" ---《明史纪事本末》.卷16
"(六月)辛酉建文君闻缘江海舟兵皆降,又闻镇江降,忧郁不胜,徘徊殿庭之间。方孝孺称疾不起,遣人强起之问计,孝孺曰:“今城中尚有劲兵二十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尽撤城外民舍,驱民入城,足以为守。城外积木悉运入城,彼无所据,虽来能久驻乎?”
建文君从其计。乃役军民商贾工匠日夜拆屋运木,盛暑饥渴劳苦不胜死者相枕藉,嗟怨盈路,城外积木既多,兵民疲于搬运,私纵火焚之火,连日不息,西南城崩,役兵民修筑未竟,东北城复连崩不已,兵民老壮昼夜不得休,咸有来苏之望。乃方孝孺言:“前遣郡主未能办事,今以诸王分守城门,遣曹国公、茹尚书、王都督往龙潭,仍以割讲和为辞用,觇其虚实以待援兵至,则选精锐数万内外夹击决死一战,可以成功。万一不利,车驾幸蜀,收集士马以为后举。”
建文君然其计。乃遣李景隆、茹瑺、王佐来见景隆等见上。俯伏惶恐流汗浃背不敢仰观, 上曰:勤劳公等至此,雅意良厚景。隆等再三叩头,不能发一语。 上曰:“公等有所欲言,第言之。 久乃以割地讲和为请, 上笑曰:公等今为说客耶?始吾未有过,举輙加之大罪,削有庶人,以兵围逼云大义灭亲。吾今救死不暇,何用地为?且今割地何名?
皇考混一天下为天子,诸子已裂土分封,各有定分,割地之说孰主张?是此又出奸臣之计也!吾今之来但欲得奸臣耳!公等归奏上,但奸臣至是,吾即解甲免胄谢罪阙下,退诣孝陵,归奉北藩永祇臣节。 天地神明在上,吾之此心明如皎日,不敢渝也!”
壬戌景隆等归其陈上语,且曰:“彼必欲得罪人!”建文君令景隆等再往言罪人俱已窜于外,无在京师者,俟执至则来献,盖用以缓我师,景隆等迟回不肯行,遂令在京诸王与之偕行。
癸亥诸王来见,上对之怆然泣下,相劳苦外,诸王以朝廷所命之言达上, 上曰:“诸弟试谓斯言当乎否乎诚乎伪乎果出于君乎抑奸臣之谋乎?”诸王皆曰:“ 大兄所洞见矣。诸弟何言,诸弟之来岂得已哉?”
上曰:“吾此来但得奸臣而已,不知其他。”遂赐宴遣诸王归"
--《明太宗实录》.卷9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