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活下去——南宋的百年挣扎》
第36节

作者: 暮雨飞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04 08:44:06
  秦桧也知道,不可能所有人都和自己同流合污,想整他的人多的是,所以他就把同党尽可能多的安插到御史台,看谁不顺眼就弹谁。此时,秦桧基本已经天下无敌了。只是有一点,不知是过度迷信权力,还是出于侥幸心理,他把儿子秦熺弄进了史馆,一顿乱涂乱改,把国史和实录祸害得不轻,他希望千百年以后,当我们在阅读这些重量级的史书时,对秦先生的敬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好吧,总会有人信的。

  多年来,也有人表示过疑惑,秦桧不嫌累吗?为啥不干脆废了赵构,自己当皇帝得了。我不知道秦桧想没想过,但我相信他即便想过,也只是一闪即逝。秦桧没有直接掌控的军队,想逼宫是没希望了,秦党内部也就是那么回事儿,都是为了搞点钱,把你老秦扶上位,对自己也没多大好处,弄不好再把自己脑袋扶下去。而且赵构是什么人?他以出格的狠毒和惊人的耐心,一步步地成功收回了全部的军权,如果哪个文臣倒想取而代之,实在是不自量力。造反毕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只要被赵构看出点端倪,哼哼。此外,“谋逆”这种活动在宋明时期有点过气了,在理学长期的忽悠之下,忠君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篡位者比以前更加不宽容,未来的南宋,还会出现各种皇帝,窝囊废、半白痴、小孩子,但也没见哪个权臣想篡位。明朝也是,正德皇帝死的时候没儿子,嘉靖就是首辅杨廷和整上来的,老杨的权力大到这种程度,也不可能自己坐上去。

  和议签订以后,秦桧做了将近十三年的宰相,在这期间,他对公事没有兴趣,公文堆积如山,他也懒得管,但敛财非常积极,本来赵构就给了他无数的赏赐,他又搞起了副业,积极创收。其实也没什么新鲜办法,主要就是卖官,卖得昏天黑地,至死方休。
  1155年十月,重病在身的秦桧终于感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就给赵构上了个折子,表示我要够呛了,您就允许我退休吧,顺带让我儿子也回来照顾我,秦熺也上书附和。起初赵构不同意,后来到秦家亲自看了一下,一看这家伙确实要完蛋了,回宫就告诉秘书们起草诏书,允许秦桧父子致仕。
  日期:2014-05-05 08:48:26
  其实秦熺上的折子都是故作姿态,满心以为赵构会挽留自己,即便将来老爹去世了,也会给他“夺情”,不允许他守孝。这么多年顺风顺水习惯了,头脑里形成个错觉,以为赵构离不开他们老秦家。所以赵构去他家看秦桧的时候,这小子就趁机问赵构下届的宰相是谁,赵构一句话就把他噎了回去,“此事卿不当与”。但秦熺还是不甘心,就指使几个秦党人物推举他继任宰相。怎奈赵构出手更快,还没等他们上奏,就发下了恩准秦氏父子致仕的诏书。秦桧的两个孙子也从中央被外放到江州,至此,秦家风光无限的日子终于成为了历史。

  秦桧这个家伙,实在是没做过多少好事,但是即便没有他,赵构也会选出另一个奸人来饰演他的角色,只不过可能没有他演得到位。宋金和平以后,他身居相位,不为国家争取和平建设的时间,把心思都用在了逢迎上意和中饱私囊。以至于后来宋孝宗北伐时,府库都没有足够的储备,作为一个承平日久的国家,出现这种情况,秦桧难辞其咎。可惜他写的那一笔好字,失去了应有的书法价值,要是您苦练颜体,您可以说,看我写得越来越像颜真卿了,您要是描摹秦体,您还好意思出去说吗?

  秦桧一死,赵构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控制日后的政局,说实在话,老秦这些年让他省了不少心,既压制了北伐的声音,又平息了关于他老娘的绯闻。现在该找谁继续下去呢?秦桧的铁杆们是不行了,如果再由着这个派系折腾下去,自己就真有点悬空了。但是不能用主战的大臣,朝廷的妥协立场是不能改变的,这可怎么办呢?赵构有招儿,他先是给秦桧歌功颂德,加谥号“忠献”,追封“申王”,没过几天,就把那些被秦桧赶到外地的秦党人物都召回了朝廷,比如魏良臣、汤鹏举等人,这些人既支持和议,又与秦桧有仇,实在是新时代不可多得的人才。赵构又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表示秦桧死了以后他陆续看到了不少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原来是秦桧“玩文弄法”,把朕忽悠得不轻。

  日期:2014-05-06 08:35:42
  政治嗅觉极其灵敏的小人们立即心领神会,纷纷上书弹劾秦桧及其死党,说他们“擅作威福”、“违法横敛”等等,当然,他们攻击别人的同时也被人攻击,能跟秦桧划清界限的,本来也没几个,于是朝廷陷入了混战。最终,大批的秦党人物被贬官甚至流放。秦老夫人(就是当年满地打滚的那个王婆)也感到了害怕,给赵构写信,请求允许她出家去当姑子,连道号都自己起好了。但赵构并没有把事情做绝,对秦家一直恩遇有加,所以秦桧的孙子一直过得不错,整天呆在建康的豪宅里,一年光是地租就有十万斛。

  秦桧死后第二年,赵构召回了秦党的前大佬——万俟卨,任命他为参知政事,虽然赵构的心思已经很明显,就是还要维持妥协路线不动摇,但毕竟老秦死了,很多主战的官员决定造点声势,主张让张浚回来,以便将来适当的时候再干金人一下。万俟卨等人吓得直哆嗦,虽然张浚并不可怕,但如果政治气候真的改变了,搞不好得让他们给岳飞偿命。为了安抚老蟹的情绪,赵构下发了一道措词严厉的诏书,告诉大家,议和是朕自己的主意(断自朕志),不是秦桧,谁要是一看秦桧死了,想搞点小动作,小心你们的脑袋!(如敢妄议,当重典刑)

  其实赵构也想过,是不是可以重新起用一些主战的老臣,在朝廷里平衡一下各方的利益,所以他让张浚从永州搬去了郴州,又恢复了他部分的官职,哪知道张浚立即给他写了一封信,表示我是赞成和议的,但我觉得咱得和金人再好好谈谈,现在咱大宋的地位太憋屈啊!赵构一看,你特么的,给点阳光就要灿烂,可别给我找事儿了,滚回永州去吧。所以,赵构就放弃了起用抗战派大臣的想法。将领们一看皇上这么讨厌打仗,那咱就继续享咱的福呗,于是军备更加废弛,很多将领通过喝兵血完成了资本的初步积累,之后进军工商界,成绩斐然,可喜可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