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
第30节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21 08:14:49
  《十三、大秦碑与红衣炮》(中)
  “总之鞑靼人占领了它,总督悲愤自缢。皇帝派遣的巡抚被敌军俘虏,鞑靼人用尽方法都不能使他屈服,他不同意授予蛮夷王衔;鞑靼人为嘉赏他坚贞不屈,免他死刑并给予开释;但是,他知道因作战不力,根据中国律法,他罪该万死,比蛮夷更残酷,因此他上吊而亡。”
  正如传教士所言,辽东经略袁应泰在辽阳城破之后自尽,当时他在城楼上穿戴整齐, “佩剑印自缢死”,从而成为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死于战事的明朝最高级官员。《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应泰历官精敏强毅,用兵非所长,规画颇疏”,说的还算比较中肯,也给“慈不掌兵”的俗语,添加了最好的注脚。这位水利专家兼军事庸才,慈悲为怀的父母官兼东郭先生般的滥好人,死后并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被朝廷追封为兵部尚书。

  至于传教士说的那位“巡抚”,名字叫做张铨,大家也许还记得这个人,当初萨尔浒战前上书批评杨镐是窝囊废并强烈建议换帅的就是他。不过传教士记载有误的是,张铨的官职并非辽东巡抚,而是一字之差、级别低得多的辽东巡按,相当于中纪委驻辽东巡视员——换句话说,他只是个监察官员,并没有军事职责,即使辽阳失守也不会受到处分。因此袁应泰自杀前曾劝其赶紧离开:“公无守城责,宜急去。”当初袁接纳蒙古降人的时候,张曾极力劝阻,想必临死之时,经略大人仍心中有愧吧。

  但张铨却并没有独自逃走,而是随守军战斗到最后一刻,直至力尽被俘。他在白刃加颈之时仍拒绝投降,而且还故意立而不跪,显然只求速死。这位不屈的官员赢得了对手足够的尊敬,努尔哈赤并没有处死他,反而将其礼送回原来的巡按官署,一路上辽阳百姓夹道哭迎,张铨见状叹道:“大家都是大明的好百姓啊!”他在衙署整理好衣冠,向着北京方向叩头,又遥拜完远方的父母,最后从容自缢。张铨死后被明廷谥为“忠烈”,当真号如其人。

  纵观整个辽沈之战,明军总司令袁应泰从一开始就犯了战略性错误,虽然他最后以死相谢,但已经于事无补;沈阳守将贺世贤英勇战死,但他的表现并非无可指摘,对于袁应泰收纳蒙古降人的行为,不进没有劝阻,甚至有可能暗中支持——因为他手下的兵源确实有限——对于这些新兵大概也没有采取任何监视或限制措施,导致关键时刻内部反水全盘皆输;真正无愧于心死得其所的,大概要算张铨巡按以及那些在浑河血战殒身的官兵了,他们也是这场惨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攻陷辽阳之后,仅仅花了几天时间,后金军便又接连拿下了金州(今辽宁大连金州区)、复州(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海州(今辽宁鞍山海城市)、盖州(今辽宁营口盖州市)等州县。至此,明帝国在辽河以东、锦州以北的大片国土,已经全部丧失。
  面对严峻的形式,刚刚上台不久的东林党内阁做出了颇为艰难的抉择,一方面,他们不得不重新起用令努尔哈赤颇为忌惮的熊廷弼,尽管这些人与努尔哈赤同样讨厌——如果不是更加厌恶的话——这个口无遮拦的“熊蛮子”;另一方面,虽然徐光启等人关于引进西式武器的提议很有吸引力——徐光启甚至宣称,“可以克敌制胜者,唯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但这些建议背后所隐藏的政治与文化风险,一向以儒家正统自居的东林党人肯定不会忽视。

  对于明廷的左右为难,后来的研究者认为,朝廷内部对引进葡萄牙大炮并非全无异议,由于这种新式武器同万历、天启年间令人困窘的基督教有着某种联系,一些大臣对使用这些洋炮深感厌恶。例如,在天主教势力极大的福建,张赓(泉州人,曾担任教育官员,他与耶稣会士合作翻译了<伊索寓言>)等教徒就希望基督教能将中国社会从混乱中拯救出来。
  而军界官员则对西方国家的扩张忧心忡忡,并将基督教同这样一种罪恶阴谋联系起来,即企图侵蚀中国固有的儒家正统思想,而后者正是使中国保持强大的法宝。因此,帝国朝廷对是否要以自由传教为代价换取欧洲先进的火炮技术,仍然犹豫不决。
  明朝人叫这些欧式火炮为“红衣大炮”,关于该词的来源,一说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毛发偏红,当时中国人称呼他们“红夷”,这两个国家是明帝国在欧洲的主要贸易伙伴,因而来自欧洲的火炮便被通称为“红夷大炮”,后来以讹传讹成了“红衣大炮”;一说这些欧式火炮来到中国后,明军经常给它们披上红色的炮衣,既做装饰又遮风挡雨,“红衣大炮”因而得名;还有一说认为这些大炮本来只有“红夷”而无“红衣”之名,是出身少数民族的满清统治者忌讳“夷”字,才改为“红衣”。

  红衣大炮的身管细长,类似于现代加农炮——拉丁文“加农”即“Canna”的本意,便是“管子”,这种炮初速快射程远,弹道低平易于瞄准,直到现在仍然是各国炮兵的主力装备。从保存至今的一些红衣大炮来看,有的重达2吨甚至更高,以当时的度量衡换算,已经属于三千斤(明朝1市斤合今天596.8克)以上的重炮,这么沉的大块头显然移动不便——事实上,许多红衣大炮其实本为舰炮,引进中国以后又固定在城墙后做为城防炮使用,并不需要多少移动空间。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