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
第31节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22 08:24:19
  《十三、大秦碑与红衣炮》(下)
  虽然中国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建立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装备了各种火铳,而且朱老四在和蒙古的实战中,还总结出“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使用战术,可惜进入十五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火器水平一直徘徊不前——其原因很多,就不细说了——反而是传到欧洲以后突飞猛进,取得了飞速发展。
  十五世纪五十年代,欧洲人发明了制造颗粒状黑火药的工艺,大大提高了火药的威力、稳定性和防潮性,逐渐取代了此前的粉末状黑火药,不过也有人认为明朝其实也有类似的发明,不一定比欧洲晚。新火药也淘汰了此前分节铸造的低膛压火炮,促进了制炮技术的发展。其中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功不可没,对火炮发展史颇有研究的恩格斯曾写道:
  “他彻底取消了可拆卸的炮尾部,开始铸造完整的青铜火炮,采用了炮耳轴和带车轮的炮架,并且只使用生铁实心弹。”
  照葫芦画瓢,在明廷狐疑的注视下,传教士们受命开始试着铸造西式大炮,可我们知道,这些家伙的主业是超度众生的上帝仆人,而非消灭众生的的武器设计师,杀人的经验远低于救人,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根据自己掌握的数理知识,以及从澳门过来帮忙的几名葡萄牙炮手的切身经验,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慢慢摸索。
  当时西方已经有了关于火炮制造、炮兵以及炮弹飞行方面的理论体系。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于1537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抛射体理论的书,他发现在真空中45度的射角可使炮弹达到最大的飞行距离。西班牙人科耳亚多和乌凡诺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不可忽略的当然还有伟大的伽利略,他们共同奠定了炮兵弹道学的理论基础。
  几乎在同一时候,意大利冶金学家比林古乔对铸造技术的研究,大大改进了火炮的制造法,而哈特曼研究出了口径比例表,用它可以按火炮各部分与炮口直径的比例去计算火炮各部分的尺寸,这就为火炮的构造提出了一定的标准,给此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开辟了道路。
  这些现成的理论和数据,无疑对传教士们大有裨益。可就在辽东战事如火如荼的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遥远的陕西出土了一块石碑,随即在基督教世界掀起轩然大波,以至于正在潜心研制火器的耶稣会士们,也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参与其中。
  这块石碑就是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谓“大秦”,是汉唐时人对罗马帝国及其统治的近东地区的称呼,《后汉书》写道:“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而该石碑之所以能在基督教世界引发巨大争议,正是由于其中的“景教”。
  景教,即基督教聂斯脱利派,这是基督教早期的一个派别,名称源于公元428年担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即大主教的聂斯脱利,此人主张耶稣同时具有神性和人性,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只是生育了基督的肉体,没有赋予耶稣神性,因而并非圣母。聂斯脱利的这些理论受到许多基督教士的激烈反对,最终在公元431年召开的以弗所基督教大会上,聂斯脱利及其追随者被宣布为异端,随即驱逐出教会。
  聂斯脱利最后死在埃及,但他的理论并没有消亡,既然罗马帝国不能相容,信徒们便逃往国外传教,足迹遍布两河流域、波斯甚至印度,并正式脱离罗马教会,自称迦尔底教会或亚述教会。尤其是在波斯的萨珊帝国时期,出于对抗罗马帝国的需要,聂斯脱利派曾获得大力扶持,传播范围逐渐扩展到中亚和远东。
  大约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欧亚民族大迁徙,聂斯脱利派传入了中国,它在当时有着波斯经教、大秦教等许多称呼,后统一改称景教——“景”在古汉语里为“光”、“大”之意。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一个名叫阿罗本的景教僧侣来到长安,向太宗皇帝申请在帝国传教的权利,对宗教、民族并无成见的李世民大帝不仅痛快地答应了这一请求,还亲自接见了阿罗本。

  这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便是唐朝聂斯脱利派基督徒在公元781年时树立的,碑文用古汉语撰写,共有1780个汉字,另有数十字的古叙利亚文。虽然说的是形而上学的宗教,但文风却行云流水毫不晦涩,显示了作者相当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至于其具体内容,由于与本文关系不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找来欣赏,这里不再赘述。总而言之,基督教从此获得了中国官方的认可,在伟大的东方古国生根发芽。

  石碑出土后被送到了陕西首府西安,并很快引起了酷爱金石学研究的中国学者们的兴趣,但他们对上面的叙利亚文毫无概念。直到其中的一位基督教徒将碑文拓片送给了当时著名学者、同是基督徒的李之藻,后者与几名耶稣会传教士参照汉语碑文,几乎不费多大力气就得出了结论,碑中那个曾经十分显赫的宗教,正是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
  欣喜不已的耶稣会传教士马上给罗马教廷写信,宣布中国这一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在西安发现了一通古碑,该碑证实了神圣的福音确实在中国传播过!”附在信中的还有初步译成拉丁文的碑文,尽管有些内容还没有搞清楚,但已译出的碑文已经足够证明,那个受到唐朝皇帝礼遇的传教团,无疑属于基督教——白璧微瑕的唯一疏漏,在于中国学者和传教士们认为阿罗本属于自己所在的天主教,因为景教在欧洲早已绝迹多年,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过这一教派。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对于这一重大发现,欧洲人的反应却是异口同声:假的!先入为主的他们,根本不相信基督教曾在中国传播过,这样一个异教徒的古老国度怎么可能有基督教的遗迹呢?!
  于是,耶稣会传教士被基督教学者指责为骗子,而景教碑的出土,当然是耶稣会刻意营造的一场骗局。甚至直到一个多世纪以后,大思想家伏尔泰还专门写诗嘲笑耶稣会的拙劣“骗局”,据说这些诗篇在当时巴黎的沙龙中广为流传:
  “啊!您还不算老啊!
  您还要我去骗人,
  您还是先好好骗骗我吧!”
  事实上,在景教碑发现后的一百五十年里,它都被欧洲人视为伪造。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以往的错误。今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真实性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因为通过对朝代记载的研究,还有过去八十年来考古的发现,确认了碑文记载绝非空穴来风。
  不过,当时的耶稣会传教士们已经无暇与人争辩了,因为随着明军在辽东再次惨败,这些半吊子火炮专家刚刚鼓捣出来的那些试验品,将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去接受战场上的真正考验。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