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
第36节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05 11:35:38
  《十五、传首九边》(中)
  据统计,从公元1618年起,双方正式开战的四年间,明朝向辽东一共派了二十名总兵级的高级指挥官,至此已经有十五名阵亡,但战局却越发糜烂,包括辽东巡抚驻地辽阳、辽东总兵驻地广宁在内,几乎所有重镇统统失守。已经到了必须有人为此负责的时候了,否则号称“众正盈朝”的东林党内阁,无论如何也没法向天下人交待。
  不幸的是,现任辽东经略和巡抚,自然成了被抓现行的倒霉蛋。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农历二月,王化贞被逮捕,熊廷弼也被免职听候处理。四月,明廷的正式调查结果终于出来了,由刑部尚书(司法部长兼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王纪、左都御史(监察部长)邹元标、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周应秋等帝国公检法一把手——他们也基本都是东林党成员——给出的结论是,熊、王二人都必须为辽东的乱局负责,建议皇帝判处他们死刑,“廷弼、化贞并论死”。

  这个判决显然是不公平的,朝野上下的舆论谴责更使得东林党内阁声名狼藉。后人认为,此时的他们,已经不是“东林八君子”时代的东林党人了,那时的东林党激浊扬清,受到崇高尊敬,具有广泛影响。现在,清流久历污渠而变浊。他们一样失去了是非对错的标准,一样缺少政治才能与胸怀,一样置国家利益、辽东大局于不顾,埋头党同伐异。东林党人就这样用自己的党同伐异和失败,为阉党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据说熊廷弼被捕的时候,“天日辄为无光”,人们议论纷纷,认为这正是他含冤的铁证。也许是考虑舆论的压力,熊廷弼的死刑判决一直没有执行。三年以后的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魏忠贤的阉党已经把持了朝廷的大部分权力机构,杨涟、左光斗等六位党首被捕,不久都被虐杀于狱中。
  尽管一直是东林党的眼中钉肉中刺,但熊廷弼却几乎与他的对手们同时共赴黄泉,关于他的最终命运,后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写道:
  “尽管这次失致并不是熊廷弼的责任,但是由于魏忠贤朋党中显赫的成员之一、寡廉鲜耻而又肆无忌惮的冯铨,以熊廷弼为死敌。冯铨将熊廷弼逮捕人狱,最后将他处死。”
  但其实,最终导致熊廷弼丧命的,主要是两件事。一件来自政治斗争,我们说过,杨涟是东林党首脑中唯一欣赏和庇护过熊廷弼的人,同时,他也是东林党剩余已经不多的真正君子,以及反对阉党最激烈的英勇战士。杨涟被捕后,其死敌魏忠贤为了罗织罪名,便诬陷他之所以维护熊廷弼,是因为受了后者的贿赂,两人内外勾结,完全违背了太祖皇帝关于朋党的警告,简直是罪大恶极。
  另一件则是私人恩怨,而且还真和贿赂有关。原来,熊廷弼入狱后做了件蠢事,他托人联系上了魏忠贤,表示愿意用四万两银子买下自己一条命,其死刑一直拖着没有执行,也许与此有一定关系。但后来,熊廷弼却不知道为什么又反悔了,让已经将这笔钱列为应收账款的太监头子十分恼火,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要宰了言而无信的熊蛮子。等到杨涟下狱,阉党便趁机将两人扯在一起,来了个一石二鸟。

  据说,为了尽早送熊蛮子上西天,阉党的重要人物、上文中传教士提到的那位冯铨(此人据说有熊廷弼有私人恩怨),借着自己担任皇帝“经筵讲官”也就是家庭教师的机会,故意让天启看到了一本名为《辽东传》的书——它是当时民间流传的绣像小说,里面歌颂了熊廷弼镇守辽东的英雄事迹,而我们都知道,通常在这类演义里,皇帝要么是暴君要么是昏君,总之都是不怎么中看的角色。
  看到自己在书中的不雅形像,再加上冯铨在旁边煽风点火解说,还添油加醋地声称该书的作者就是熊廷弼,这个本来识字就不多的木匠皇帝果然大怒,当场下令立斩这个诽谤天子的可恶家伙。
  于是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农历八月,被关了三年的熊廷弼终于在劫难逃。当众斩首之后,他那颗死不瞑目的头颅被“传首九边”,也就是在大同、榆林、甘肃、宁夏(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太原、辽东、宣府(治所在今河北宣化)、蓟州(治所在今天津蓟县)和固原,这九个帝国最重要的西北边镇巡回展览,以儆效尤。
  熊廷弼死后也不得安生,阉党借着追缴赃款的名义——有人揭发他贪污了十七万两军费,也有人说他聚敛的家财高达百万——将其搞得家破人亡,他的长子被迫自杀,就连熊家的姻亲们也全都破产。不过另一方面,与后来的袁崇焕等人相比,熊廷弼无疑又是幸运的,因为普天下都知道他的冤情,“远近莫不嗟愤”。
  于是可想而知,不断有人为熊廷弼鸣冤,认为他不仅无罪,反而大大有功,“其罪无足据,而劳有足矜也”,其中,就包括工部主事徐尔一写的一份奏章。在奏章里,作者愤怒地质问道,王化贞拥兵十三万却一败涂地,熊廷弼虽然手头只有五千人,但在大军溃败后仍保持了完整的建制,这样的表现怎么还有罪呢:
  “广宁兵十三万,粮数百万,尽属化贞,廷弼止援辽兵五千人,驻右屯,距广宁四十里耳。化贞忽同三四百万辽民一时尽溃,廷弼五千人,不同溃足矣,尚望其屹然坚壁哉!廷弼罪安在?”
  徐尔一接着认为,与纸上谈兵的王化贞相比,熊廷弼可以说事事都料得先机,帝国在辽东之所以一败涂地,就是因为多了王化贞这些只知党同伐异的混蛋:
  “化贞仗西部,廷弼云“必不足仗”;化贞信李永芳内附,廷弼云“必不足信”。无一事不力争,无一言不奇中。廷弼罪安在?且屡疏争各镇节制不行,屡疏争原派兵马不与。徒拥虚器,抱空名,廷弼罪安在?”

  徐主事的嘴相当损,他毫不留情地揭开了熊廷弼必死的内在原因——恃才傲物口无遮拦的熊蛮子是犯了众怒,他坏了官场的规矩,因而无论东林党还是阉党,两个死对头竟然在要他命这件事上达成了难得的一致:
  “而今俱抹摋不论,乃其所由必死则有故矣。其才既笼盖一时,其气又陵厉一世,揭辩纷纷,致撄众怒,共起杀机,是则所由必杀其躯之道耳。”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