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大的巨人——隋文帝杨坚的成功之道》
第39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13 08:29:02
  NO.64
  与此同时,南方却并不安定。
  早在杨坚称帝之前,南陈皇帝陈顼趁北方内乱,派大将任忠、鲁广达、萧摩诃、周罗睺等人渡江北伐,企图收复淮南。
  陈军一度进展颇为顺利,先后攻克了临江郡(今安徽和县乌江)、郭默城(今湖北黄梅)江淮一带的等大片土地。
  一时间,隋朝的南方边境形势非常危急。
  杨坚问计于高颎。
  高颎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韩擒虎,一个是贺若弼。
  韩擒虎出身将门,其父韩雄是北周大将军、中州(今河南灵宝)刺史。
  他身材魁伟,高大威猛,手臂可站人,胸口碎大石,有万夫不当之勇,曾经多次率部与陈军作战,屡建战功,威震江淮,后出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和韩擒虎相仿,贺若弼也是将二代,其父贺若敦在北周官拜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他曾率军在湘州(今湖南长沙)和南陈作战,在孤军被围的不利情况下依然全军而返,自认为功劳很大,没想到却反被当时北周执政的宇文护撤职除名,因此牢骚满腹,颇有怨言。不料后来他的话不断被别人转发(超过了五百次),最后竟然转发到了宇文护的耳朵里。
  宇文护勃然大怒,逼令其自杀谢罪。
  临死前,贺若敦把儿子贺若弼召了过来:我向来有平定江南之志,可惜已经无法实现了,你将来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
  接着他又说道:我是因为出言不慎而死的,你一定要引以为戒!切记!

  随后他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得满是鲜血。
  贺若弼年轻时就以足智多谋而闻名于世,周武帝宇文邕亲政后他出任小内史,很受信任。
  当时他的同事内史中大夫王轨对太子宇文赟很不看好,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宇文赟的不是,有一次心直口快的他还把贺若弼给牵了进去:太子没有帝王之才。我和贺若弼讨论过,我们两个看法是一样一样的。
  宇文邕随即找到了贺若弼。
  关键时刻,贺若弼想起了父亲的遗言,便违心地说道:哪有这回事啊,王轨这在说书呢。我没看见皇太子有什么缺点。
  这话等于是把王轨给卖了,因此后来王轨忍不住要责备贺若弼:没想到你小子竟然是跟甫志高一样的叛徒!
  贺若弼却振振有词地说:管不住自己的舌头,就可能保不住自己的人头。咱们做臣子的,说话之前怎么能不好好考虑呢?
  果然如他所言,太子宇文赟即位后,管不住舌头的王轨最终被杀,而管住了舌头的贺若弼却毫发未伤。
  之后贺若弼跟随韦孝宽一起攻打淮南,是韦孝宽最倚重的智囊,战后他担任了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
  高颎对贺若弼的评价极高: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出贺若弼之右者。
  杨坚对高颎的推荐自然是言听计从。
  于是,贺若弼升任吴州(今江苏扬州)总管,韩擒虎则出任庐州(今安徽合肥)总管,一东一西,共同负责筹划未来对南陈的作战事宜。
  得到了这个任命,贺若弼仿佛蜜蜂见花丛、蛟龙入大海、楼主我进夜总会一样地兴奋——父亲的遗志,自己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他特意写了一首诗送给自己的好友徐州总管源雄,抒发了自己渴望踏平江南、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
  不过,贺若弼的激情还是来得太早了点——杨坚的确有灭陈的志向,但不是现在!
  因为现在有强大的突厥在北面威胁着隋朝的背后,如果没有降服突厥,就大规模对南陈用兵的话,很可能会被突厥人乘虚而入!
  因此,杨坚的计划是先北后南,先突厥后南陈,对南陈,目前不应大动干戈!
  日期:2014-08-15 08:10:27
  NO.65
  杨坚的意图从他给寿州(今安徽寿县)总管元孝炬的诏书中就可以看出来。

  元孝炬出身于北魏皇族,也是杨坚的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杨勇。元孝炬当时镇守的寿州离南陈边境很近,向来是南北争霸的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杨坚在诏书中是这么说的:以公志存远略,今故镇边服,怀柔以礼,称朕意焉。
  “怀柔以礼”四个字清楚地说明了杨坚对南陈的方针——对南陈要以笼络为主,要和对方保持礼节,不要擅自开战。
  此外,益州总管梁睿也曾主动请命伐陈。
  杨坚对他的回应是:陈国来朝,未尽藩节,如公大略,诚须责罪。尚欲且缓其诛,宜知此意——陈国对本朝没有尽到一个藩国的礼节,正如你说的那样,确实应该问罪,但这事我想从长计议,以后再说。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

  由此可知,对南陈保持克制是杨坚经过审慎考虑后作出的战略决策。
  当然,保持克制,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以战促和——杨坚打算要打一场有限的反击战,把陈军赶回江南,以便震慑南陈,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此时刚刚建立不久、立足未稳的隋朝简直被当成了人尽可欺的弱女子,她刚伸手想挡住那只袭胸的咸猪手,又有人一把撩起了她的裙子——还没等杨坚对南陈动手,位于隋朝西北的吐谷浑也来趁火打劫了!
  吐谷浑出自鲜卑慕容氏,其首领吐谷浑本是西晋时期辽东鲜卑慕容氏大单于慕容廆的庶长兄,公元四世纪初因与慕容廆不和而率部西迁到了今青海、陇西一带建国,以自己的名字吐谷浑为国号,国都设在伏俟城(今青海共和县)。
  在北周时期,吐谷浑就很不安分,经常骚扰北周边境,现在看到隋朝初建,吐谷浑国王夸吕自认为有机可乘,便出兵攻打弘州(今甘肃临潭县)、凉州(今甘肃武威)等地。
  妈的,给点颜色就想开染坊,开个小卖部就想去纽交所上市,对这种毫无自知之明的小国,杨坚当然不会客气,他马上任命自己的老朋友元谐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贺娄子干等人西征,讨伐吐谷浑。

  他给元谐的指示是:公总兵西下,目的是要保全黎庶,切勿贪无用之地。王者之师,意在仁义。宜晓示以德,临之以教,谁敢不服也!
  很显然,杨坚对此次作战的定性非常明确——保境安民,自卫反击,而不是要灭人之国,夺人之地!
  隋朝的百战精锐对付小小吐谷浑的乌合之众,相当于冲锋枪对付红缨枪,结果自然是毫无悬念——隋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先后俘虏、斩杀敌军万余人,打得吐谷浑举国震骇,国王夸吕仓皇逃窜。
  之后元谐没有继续扩大战果,而是按照杨坚的要求停止了进攻。

  杨坚任命元谐为宁州(今甘肃庆阳)刺史,贺娄子干为凉州刺史,以防备吐谷浑的再次入侵。
  西北安宁了,杨坚得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南陈。
  公元581年9月,他任命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为行军元帅,从东西两面发兵反击南陈,尚书左仆射高颎则奉命赶赴前线,节度诸军。
  隋军水路俱进,攻势凌厉,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尽复失地,把陈军赶回了江南。
  公元582年年初,大批隋军在长江北岸摆开阵势,大有乘胜渡江之势。
  53岁的陈宣帝本打算在杨坚新上台的时候趁机浑水摸鱼,占点便宜,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而蚀了一把米,立功不成反而丢了一次人,夺人土地不成反而陷自己于险境,当时就又羞又恼,又忧又惧,又惊又急,急火攻心,心力交瘁,很快就一病不起,一命呜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