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枭雄的传统形式》
第52节

作者: 东成ABC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人说,我华夏自古为礼仪之邦,况此“礼”非彼“礼”也,你这是在偷换概念。我回道:“恕在下眼拙,实是没看出其中的分别。”有人又说,你辩了这半天,莫不是有人拿不出来这点钱,想以礼服人?我又回道:“当然拿得出来,堂堂朝廷命官,若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说出去谁信?说出去不丢脸吗?”因此,此番争辩的结论是,丢脸即是失礼。
  第二天一早,大家如约献银,但个个愁眉苦脸,都背过身去不愿看老郑一眼,缺少为朝邦做贡献时那种该有的踊跃的狠劲。捐款数目同郑卞心中所算完全一样,足足二十六万七千两雪花纹银,这说明当官的很多,但会算账的不多;也说明大家无论情绪如何,总归是实诚君子,最少对吾皇之承诺,还是言出必践的。
  朝廷当然想不到,刚获得南林之役大胜的耿老元帅跟朝廷诉苦要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郑卞想不到是因为他是只管花钱的,为什么要花钱的事不归他管;周元想不到是他正陷入拯救周家威名的困惑与激动中,无暇他顾;冯保想不到是因为他切身体验过贼军的狡诈凶顽,认为耿异要钱备战的理由很充分;其他臣工各有各的理由;其中有些人想不到的理由同皇帝一样:天真得啥也不懂;皇帝想不到的另一个理由是:我对臣下恩德如天,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会欺骗我。

  如你所知,如果一国之君怀有投桃报李的高尚情怀并认真地认为他人理应也有这样的情怀时,那他就是不懂帝王之术的昏君。
  多年后,行走于另一条时间线的明君乾隆乘龙舟南巡,见运河两岸民众稠密勤劳如蚁,忍不住开金口问曰:“为何?”一代名臣和珅大学士回曰:“名利耳”。
  一离开高级子宫就名利双收,兼处于安全地位的帝王乾隆当然不会懂从追名逐利到保名护利的辛苦过程,自然会微生匪夷所思之感。当然,帝王若是天生狭隘的阴谋论者或怀疑论者,如刘兄邦,曹兄操,朱兄元璋等等,那么帝王之术不学立成;或者,如李兄世民般辛苦杀得天下,也可以在历练中得出“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帝王宏论。
  若两者都不是,兄台您已经不该当皇帝了,如果碰巧兄台您诚信仁慈,那么,您的老师就应该告诉您帝王是古今最高危的职业,如果他没有说,那他就显然是不忠的,犯了慢性弑君之大罪,兄台应立斩其首,以完成帝王心之历练。如果你舍不得,那么,希望你身边有人悄悄告诉你:“耿异那老东西其实是不愿进兵,恐贼灭后为人所忌,故假借要钱整备拖延时日兼壮大自己。”假如有这样的佞臣肯进此谗言,兄台,在下要恭喜您了,您或许能活到寿终正寝的那一日。

  可惜啊可惜,耿异在如期收到十万两纹银后,笑着对侯猛道:“不出老弟所料,果然满朝昏昏,无一明者。”
  兄台,在您杀鸡取卵努力为臣下建设更好的平台时,可曾想到,他竟然会嘲笑您和您身边那些真真假假的拥趸们没一个明白人。
  日期:2015-08-30 02:17:51

  耿将军尝到了甜头,隔了一月又上书道:李庭水军迟迟不至,干脆再给微臣一些银子造军船训练水军吧,不然这仗真的没法打,或者乞朝廷另请高明。
  这下朝中诸位总算看出他的意思了——工作准备不充分、不先进的话,洒家就只好作罢了。但老耿将军还是给了朝廷一些面子,比如上次收到这十万两银子时,朝廷让他调两千军兵办点其它事,他就毫不犹豫答应了,在奏书中自表其功道:“奏章递到京城之日,侯猛已至舞阳数日矣。”
  朝廷也只好还他一个面子,说元帅一职还是您老干最合适。,上次跟众官借的钱一时还使不完,正好再拿出十万来安抚老帅之心。
  跟侯猛在一起的时间一长,耿异感到智慧上颇受其压力,尤其是侯猛经过几次精准的预测之后,举手投足间睥睨自雄的味道很浓。老耿十万两银子到手后,便觉得很有些闻不惯,正好有机会送上门来,就把侯猛打发到钱惟才那协助办案抓贼去了。
  惟才公起初的想法是算定上面抽不出人手,希望能用虚情假意搪塞朝廷和周元,谁知弄假成真,反误了卿卿,现今身边平白多出来两千惹不起的虎狼,又是要吃饭,又是要出场费,心下自是苦不堪言。本想写信给老耿说几句好话让这两千人自理伙食,但总觉得难以开口,毕竟人家来地方上是帮你办事的,你没有点表示怎能说得过去?想来想去,信寄出去必将换来训骂,遂忍了下来,尽力伺候这帮大老爷们。

  侯猛到了舞阳跟惟才公了解了一下情况,第二天便带着数十名护卫亲赴弘农调查第一手资料。

  自周虎死后,弘农县尹一直无人接任,一是周青天死得太突然,搞得很多有志之士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时间,二是士人君子间传闻该处经济、民风早已疲不可救,到时候非但捞不上油水,恐怕还要担不少责任。
  惟才公前段在弘农查案之时本想在当地土绅中提携一位临时主事之人,顺便敲几声竹杠,打几点秋风,因人丰富而抽索之,然周虎殷鉴不远,谁都不肯在此风雨飘摇之际站在飘摇枝头。命运有训: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死猪不怕开水烫,千年王八万年龟……,大伙宁愿做缩头乌龟,藏在硬壳中安稳活着。
  士绅们属于成功阶层,有个龟壳可以躲风避雨,世上没龟壳的小鱼小虾还多的是。惟才公正为弘农无主事之人发愁之际,最近蹿红的外地佬羊老夫子持名帖拜见。老羊知道最近世道混乱,很多东西大家无法也无心查证,就在名帖里大胆自称为某某年秀才,惟才公见同是衣冠中人,怕不小心开罪个什么人,面子上也抹不开,遂强打起精神接见。一见面,原来是从前有一次在某乡绅家里陪过酒的羊先生,虽多久不见,却还有些面熟,忍不住失笑道:“原来你就是秀才羊公旦啊,我道是谁?找本官有何事啊?”

  羊老夫子正了正衣冠,肃然鞠躬道:“小可因仰慕圣贤周公旦为人,因此起名为羊公旦。听说钱父母要寻一主事弘农之人,小可不才,愿毛遂自荐,代钱父母分忧。”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小袋碎银子放在惟才公身侧几上,道:“这是十两银子,小可的一点心意,还望钱父母笑纳。”

  惟才公又好气又好笑,此人行事风格直爽诡异,一扫官场含蓄吞吐之陋习,一时还真让人不适应。正想喝斥他几句,转念一想,把钱袋纳入袖中,道:“好说,好说,难得先生这么有心,愿为朝廷出力,难道我钱惟才竟要阻你报效朝廷之心不成?这样吧,你回去收拾一下,明天一早来县衙报到。”
  羊公旦面不改色,心下大喜潮涌,拜谢出门。
  惟才公心念一动,问道:“羊先生,你可知姬旦者谁?”
  “下官不知。”
  “好了,那你先去吧。”老羊一走,惟才公笑得鼻涕都喷出来了。

  老羊又怎知惟才公所说之姬旦正是他所仰慕之圣人周公,回去冥想思索了一晚,觉得理解不了钱父母这一问,出于小心,第二日去时提了一篮子鸡蛋,然后莫名其抄地看着钱父母大笑至流泪,也陪着干笑了两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