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大的巨人——隋文帝杨坚的成功之道》
第46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9-17 08:37:13
  NO.78
  突厥对隋朝的臣服极大地震慑了其他的草原民族。
  自从沙钵略向隋称臣以后,契丹、靺鞨、奚等东北各部族也都争先恐后地遣使入朝,宣布归附隋朝。
  隋朝北方边境的威胁从此基本消除。
  开国仅仅几年的时间,内政一片清平,外患已经解决,国家转危为安,制度走上正轨,新朝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着实让人叹服,这也让杨坚和他重用的心腹重臣如高颎、苏威、虞庆则、杨雄等人迅速积累起了很高的声望和权威。
  然而,正如物理上有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政治上也有得意守恒定律——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
  上柱国王谊就是其中一位。
  王谊文武全才,在北周时就深受重用,曾先后担任内史大夫、相州刺史、襄州总管等要职,封爵杨国公——记住,这个爵位不是像杨坚那样继承来的!

  周武帝在临死前对太子宇文赟说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王谊在他心中的地位:王谊社稷臣,宜处以机密,不须远任也。
  杨坚矫诏执政的时候,王谊鼎力相助,曾临危受命出任主帅,率军平定了三方叛乱之一的司马消难,为杨坚的上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隋朝建立后,王谊本期望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大干一番事业,然而理想很灿烂,现实却很破烂——他被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大司徒,职位虽高却只是个名誉职位,没有任何的实权。
  其实王谊和杨坚私交甚好,两人不仅是同学,而且还是亲家——杨坚的第五女兰陵公主嫁给了王谊的儿子王奉孝。

  年富力强却被晾在一边,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王谊的心里别提有多失落。
  偏偏官场失意,家事也不如意。
  就在这个时候,其子王奉孝年纪轻轻竟然因病去世,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兰陵公主要守丧三年。不过当时兰陵公主也就十多岁,看着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每天披麻戴孝的,王谊有些于心不忍,便上表请求提前解除其孝制。
  没想到王谊的一片好心却成了别人攻击他的把柄——御史大夫杨素竟然以此为由弹劾王谊,说王谊的做法违反了有关礼教的律令,请求将他治罪。
  杨坚虽然没有按杨素的要求将其法办,但也对王谊进行了一番警告:下不为例。
  之后杨坚对王谊也更加疏远。

  小子我觉得,身材比脸蛋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识时务比识字重要。
  其实这个时候王谊应该清楚,杨坚现在对他已经是非常非常地猜忌了——就好像杨坚怕光,而他却偏偏是灯。
  如果识时务的话,此时王谊应该知道,此时他只有远离杨坚,远离朝政,远离是非,彻底隐退,才可能全身而退。
  但他偏偏依然毫无顾忌,我行我素。
  恰好此时元谐也因为对高颎等人不满而被免职,两个同窗好友同病相怜,便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
  两人都是杨坚的旧友,都建有大功,都是豪门世家出身,都向来自视甚高、心高气傲,如今又都有受到了杨坚的冷落,他们的心里当然不能平衡,有时也难免说一些过头的气话。
  然而除了发牢骚,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请些和尚道士来做做法事,以图改变运气。
  公元585年3月,他们的这些行为被一个和尚告发。
  杨坚立即下令对此立案调查。
  究竟是怎么调查的,史书上并没记载,只知道最后的结果是王谊因“大逆不道,罪当死”而被赐死,同案的元谐却因“无逆状”而被释放。
  王谊临死之前,杨坚特意和他见了一面。
  杨坚的脸绷得像铁板,表情沉痛得好像在进行遗体告别,一字一顿地说:朕与公旧为同学,甚相怜悯,将奈国法何?——我和你曾经是同学,很可怜你,可是你触犯了国法,我也没有办法。
  小子我觉得,听了这样的话,王谊也许根本不需要再被赐死——当场就已经气死了。
  日期:2014-09-19 08:30:28
  NO.79
  这次对王谊的处理和开皇初年对刘昉、卢贲一案的处理完全不一样。
  一方面是时势不同。那时刚刚建国,人心不稳,不能妄开杀戒,而如今国家已经稳定,杨坚的地位正如日中天。

  另一方面是对象不同。刘昉等人不过是佞臣而已,对自己威胁不大,而王谊却不一样,地位高名望高军功高,杨坚对他自然也更为防范。
  事实上,王谊的罪名肯定是莫须有的,这从杨坚给他定罪的诏书中就可以看出来:信用左道,所在诖误。此而赦之,将或为乱——信用旁门左道,犯下不少错误。如果这次赦免了他,将来他也许会作乱。
  显然,王谊的罪状只不过是“信用左道”而已,而“将或为乱”四个字更说明了这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为这几个字完全可以加在任何一个人头上!
  王谊死得真是冤啊!

  也许他至死都不理解,杨坚为什么要杀他?当年那个肯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好哥们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无情无义?
  但他不知道的是,杨坚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杨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关系——他们曾经情同兄弟般的友情就像他们的青春一样早已远去,而且再也不可能找回来了。
  改变这一切的是权力。
  为了权力,易牙可以烹儿;为了权力,吴起可以杀妻;为了权力,李世民可以弑兄;为了权力,杨坚当然也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同学赐死!
  而杨坚之所以执意要将罪状并不明显的王谊置之于死地,就是要借他的人头震慑那些对自己不服的关陇勋贵!
  论职位,王谊官居一品,位列三公;
  论功劳,王谊曾率军讨平司马消难;
  论关系,王谊是自己的儿女亲家又是同窗好友。
  连这样的人我都杀了,看你们谁还敢对现状不满!

  不过,就像任何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一样,杨坚的这种高压政策不可能对所有人都起作用——比如梁士彦和宇文忻这种桀骜不驯、敢作敢为的人。
  两人都是在北周时就威名远扬的大将,在平齐的时候,梁士彦凭借死守晋州一战而威震天下;宇文忻也曾多次力挽狂澜扭转败局。
  平定尉迟迥之役,两人均担任行军总管,为官军的获胜立下了大功,尤其是宇文忻在邺城一战几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杨坚对战功赫赫的梁士彦极为猜忌。

  隋朝刚一建立,他就把梁士彦征还京师,免去一切职务,让他赋闲在家。
  由于和杨坚有旧交,宇文忻在隋初还颇受重用,担任右领军大将军,后来杨坚还曾想让他率军攻打突厥。
  然而高颎却劝谏说:此人有野心,不能让他统领大军。
  经此提醒,杨坚也想起了当初宇文忻曾接受尉迟迥贿赂的往事,对宇文忻也不再信任,后来干脆随便找了个理由将他免职,赶回了家。
  宇文忻从小就胸怀大志,一向以韩白卫霍(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自许,怎么甘心就这样在家里浑浑噩噩地度过余生!
  于是他找到了与他命运相仿的好友梁士彦,图谋起兵造反。

  他鼓动梁士彦说: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帝王难道是天定的吗?只要咱们互相扶持,我们也行。
  不久,又有一个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谁呢?
  当年扶持杨坚辅政的关键人物——刘昉。

  如果说宇文忻和梁士彦的友情来源于同样的经历,那么刘昉和梁士彦的关系则是来源于同一个女人——梁士彦的妻子。
  据说好色的刘昉看中了梁妻的美貌,经常到梁士彦家串门。
  刘昉泡妞,例无虚发,很快他就和梁妻好上了,可怜的梁士彦戴了绿帽子却毫不知情,居然还和刘昉成了好哥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