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大的巨人——隋文帝杨坚的成功之道》
第47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9-22 08:33:46
  NO.80
  三个人经常在一起策划。
  他们最初是打算在皇帝去宗庙祭祖之时乘机率僮仆发难,袭击车驾,后来又觉得这样实在太过冒险——成功的可能性比成仙的可能性还低;便重新制订了另一套方案——从河东重镇蒲州(今山西永济)起兵,招募流寇充当兵士,夺取朝廷征调的布帛充作军需,随后攻取河北一带,再图谋天下。
  没想到他们的密谋被梁士彦的外甥裴通偷偷向杨坚告发了。
  老谋深算的杨坚故意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反而将计就计,任命梁士彦为晋州(今山西临汾)刺史。
  心想事成,梁士彦自然喜出望外:真乃天助我也!
  宇文忻也非常激动,霎那间灵感如尿崩:太好了,你在河东起兵,我肯定会参加征讨。到时我们里应外合,大事定然可成!
  随后梁士彦又奏请让他的心腹爱将薛摩儿担任长史,杨坚也爽快地答应了。
  一连串的好消息让三人仿佛吃完春药又吸K粉——肾上腺素一路飙高,兴奋得难以自已。
  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杨坚全都了如指掌——裴通相当于一个网络摄像头,把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全部拍下来实时传给了杨坚!

  公元586年8月,杨坚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在朝会的时候把梁士彦、宇文忻、刘昉三人全部抓了起来,怒斥道:你们想造反吗?
  三人大吃一惊,随即本能地否认。
  杨坚让薛摩儿与他们当场对质。
  这下他们才没话可说。
  很快,三人都以谋反罪被处死,家产妻子全部籍没(家产充公,妻妾儿子都充作官奴),其兄弟叔侄则被免死除名——比如宇文忻之弟、时任莱州刺史的建筑大师宇文恺就因此受到牵连而被削职为民。

  过了几天,杨坚下令把三家的财产全部置于射殿(皇家练习射箭的宫殿),让官员们随意射取,给文武百官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警示教育课。
  写到这里,小子聊发考据狂,在这里对宇文忻和梁士彦的年龄做一个小小的考证。
  《隋书》上说宇文忻死时是64岁,由此可以推算出他应该是生于公元523年,但同时《隋书》又说他18岁时曾跟随北周齐王宇文宪一起征讨突厥,如果《隋书》所载年龄是正确的,那么宇文忻18岁应该是540年,而事实上宇文宪是544年才出生的,突厥更是到553年才崛起于草原。
  显然,跟着一个尚未出生的人去攻打一个不存在的国家只有穿越剧才能做到,现实中是完全不可能的。

  可见,《隋书》所载宇文忻的年龄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个人推测宇文忻的年龄应该和杨坚等人相仿,死时大约四十多岁。
  梁士彦呢,按照《隋书》的说法,他死时是72岁,由此可知他生于515年,如果这种说法正确的话,他在公元576年死守平阳一战成名的时候已经62岁了,似乎可能性也不大,我个人认为这个年龄也是有问题的。
  和梁士彦、宇文忻等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名北周宿将——上柱国梁睿。
  梁睿自从率军平定王谦之乱后,就一直担任益州总管这一要职,手握重兵,雄踞西川,威名远扬,隋朝建立后,看到杨坚的所作所为,他心如明镜,便主动申请入朝。

  杨坚其实对梁睿也早就感到不放心了,现在看到他这么善解人意,自然是非常开心。
  他好,我也好。
  杨坚立即批准梁睿的请求,召其回京,并大加赏赐,礼遇甚厚,在大殿召见他时,杨坚还特意走下御座,与他亲切握手,交谈极欢。
  之后梁睿就一直称病在家,深居简出,很少和外界往来。
  杨坚对他也极为尊重,特地赐给他版舆(木质座车),每次朝觐时都派三人护卫他一起上殿。

  梁睿也因此得以善终。
  日期:2014-09-24 08:34:26
  NO.81
  然而,像梁睿这样主动功成身退的人毕竟是少数。

  对那些不识时务恋栈不去的勋贵,尤其是在北周时就成名的武将,杨坚往往会找理由将其免职。
  比如元景山,自北周末年起就曾先后担任亳州(今安徽亳州)总管、安州(今湖北安陆)总管等要职,一直在南线与陈军作战,屡战屡胜,威震江南,但隋朝建立后没多久他就被杨坚以某种借口撤职,后来一直未被起用,终老于家。
  再如宇文庆是杨坚称帝前无话不谈的老友,甚至连夺取天下的构想都对他毫不避讳,尽管在隋初宇文庆颇受信任,历任左武卫大将军、凉州总管等职,但数年后他就被征还京师,虽然待遇很高,但却不再任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显然,隋朝初年这一串串看似扑朔迷离的人事变动,一次次仿若暴风骤雨的人事风波,其实都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除旧布新——抑制功勋卓著的旧将,重用威望不高的新人。
  这段时间杨坚的政策,其实有点像后世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对于他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勋贵武将,通常会解除他的权力将其召回京城,但依然给他们很优厚的待遇,虽然也有一些杀戮,但通常并不滥杀。
  而杨坚之所以能在人事问题上作出如此大的调整而没有引起过多的动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极高的威信。
  当时的隋朝在他的统治下,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迅速,GDP不断增长,CPI保持稳定,如果那个时候有民意测验的话,估计他的支持率可以达到99%。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杨坚的勤政是分不开的。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天不亮就上朝,上朝后依次召见五品以上的官员,和他们一起商讨各项国事,忙得连午饭也不回去吃,而是让侍卫随便拿点盒饭凑合,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宫。
  回宫之后,他还要继续批阅文件和各种奏折,经常要工作到深夜。
  礼部尚书杨尚希看他事必躬亲,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忍不住劝谏说: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周文王因为过分勤劳导致早死,周武王因为安乐得以长寿,陛下您只要抓大的方针,其他的事您只要责成宰相处理就可以了。繁碎的小事不是皇上您应该处理的。
  小子我觉得,杨尚希估计中学历史没及格,用的典故好像与史实完全不符——事实上,是周文王长寿,周武王早死才对。
  当然了,杨尚希的水平糊弄杨坚是足够了——史书上称杨坚“素无学术”。
  听了杨尚希的话,杨坚回答了四个字:公爱我者——你是爱我的人啊。
  不过,话虽这么说,他并没有改变他的工作作风,依然是那么工作狂,依然是那么废寝忘食。
  除了勤奋,杨坚的节俭在历史上也是很出名的。
  据说他每次吃饭,只允许有一道荤菜(还不如我,我吃快餐都要两荤三素),六宫嫔妃穿的都是多次换洗的旧衣服(还不如我老婆,一天到晚买新衣服),就连自己上朝时乘坐的车子坏了,也舍不得报废更换,而是无数次地修了又修,反复使用(幸亏当时车辆不需要年检)。
  有一次他无意中看到送到宫中的干姜是用布袋包装的,认为太过浪费,便召来有关官员一通怒骂,但这官员不知是听错了还是笨死了,下次送香的时候竟然用更贵重的毡袋包装,杨坚更火了,立即把这个官员抓来痛打了一顿。

  我觉得,杨坚这个皇帝的工作生活状态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吃得比猪还差,干得比驴还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