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
第46节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9-26 17:22:46
  《十八、坚城利器》(下)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农历七月初,山海关,辽东经略衙门。
  人们都已睡去,昏暗的灯光下,两位身着红袍头顶乌纱的大明高官,面面相觑地枯坐夜中,他们都已口干舌燥,头脑麻木得几乎停转。终于,其中的大胡子首先站了起来,他长叹一声:“明初兄,言已至此,孙某再无话可说!”遂拱手而去,留下那位山羊胡子呆若木鸡……
  此时,大胡子——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已劝了山羊胡子辽东经略王在晋整整七天七夜,无论前者对后者如何“推心告语”,仍然毫无成效,双方只得不欢而散。关于这场长谈的结果,各种史籍说法不一。
  《明史》等大多数资料都记载王在晋最后无言以对,即“在晋无以难”;而王自己的《三朝辽事实录》则称,最后答不上来的竟是他的上司,即“臣遂无以应”——“臣”指的是孙承宗,据王在晋说,这是孙承宗奏章中的原话。
  后一种说法尽管接受度较低,但并非没有可能。从史料来看,孙承宗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实干家,并不擅长口舌之争,还经常遭到以此为业的言官暗算。而孙本人回京向皇帝复命时,形容王在晋“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也就是此人写作和辩论都是一流,但里面却绣花枕头一团糟,显然在伶牙俐齿的巡抚面前,拙言敏行的宰相起码嘴上没占到什么便宜。

  双方辩论的焦点仍然是把前线设在哪里,当时主要有三种观点,辽东经略王在晋坚持山海关,山海关监军副使阎鸣泰主守觉华岛(又名菊花岛,是辽东湾最大的岛屿,位于宁远二十多里外的大海中,由一个主岛和三个小岛组成,是当时明军重要的后勤基地),而宁前道佥事袁崇焕等中级官员则认为这两个方案都太保守,应该把防线大胆前移,直推到关外二百里的宁远(今辽宁兴城市),与附近的觉华岛互为犄角。

  让宰相大人犹为挠头的是,这几个人很可能都是他推荐的,王在晋上任时孙承宗刚好接管兵部,阎鸣泰则“受知孙承宗,屡疏推荐”,而孙承宗对袁崇焕的印象也非常好,很快便将他提拔为兵备副使。
  在听取各方建议后,孙承宗并没有轻下结论,他宣布必须实地考察才行。这一举动把王在晋吓坏了,劝上司说,现在关外到处是女真人和蒙古人,如果您有个三长两短,那我可就没命了!见对方笑而不答,巡抚涕泪横流,终于让孙承宗勉强同意,只视察到中前所(在今辽宁绥中县城西44公里外的京沈铁路北侧)为止。
  出关之后,只见满眼荒凉,到处充斥着牛马骆驼的气味。到了中前所后,孙承宗并没有遵守与王在晋的约定,而是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一直到达最前线的宁远。途中他了解到,帝国名义上的盟友蒙古人收到赎金撤离后,还经常过来烧杀抢掠,山海关以东至宁远以西,一共有五座城池二十七座堡垒,而明军实际能控制的只有一城一堡,所谓中前所早已破败不堪,如果这两处城堡丢失,那么关外就再不复明朝所有了。

  孙承忠发现,做为关外唯一在明军手中的城市,宁远的位置极其重要,扼守着辽西走廊的中间地带,东南是渤海,西南是水面辽阔的六股河,西北是山地丘陵,东北则有一座名为首山的高山成为天然屏障,海中矗立的觉华岛,与宁远形成了一副左右收紧的夹子,孙承宗不禁感叹,这简直就是老天赐给明朝克制努尔哈赤的礼物啊!视察回来后,他马上成了袁崇焕等人的支持者,转而试图说服王在晋。

  但没想到的是,尽管宰相“推心告语凡七昼夜”,但经略就是不同意——后人写道,他坚决拒绝接受孙承宗的看法,并且很动感情地说,与国家安全比较起来,个人身家性命微不足道。过去的失误就在于帝国过于轻佻,抚顺之战失之于轻敌,萨尔浒之战失之于轻进,沈阳辽阳失之于轻战,而广宁则失之于轻逃。一个轻字,导致帝国的辽东覆亡。时人有言,自辽东战祸以来,从未见堂堂正正地做过一件事情。如今只能慎重于固守山海关,方是君子务本之道。①

  孙承宗没有办法,只能回京复命,天启马上赏赐大量礼物,慰劳自己的老师。随后,趁着给皇帝讲课的机会,孙先生指出,王在晋这人是不靠谱的,但人家没功劳也有苦劳,不如明升暗降,再找个能人接替他为好。于是,明廷提升王在晋为南京兵部尚书,同时宣布,废止在八里铺筑城防御的方案,据后人统计,此举共节省经费九十七万两白银之多。
  阻挠者尽管离任,但谁都不愿接过辽东经略这个烫手的山芋,孙承宗见状道,既然没人去,那还是我去吧!遂慨然“自请督师”。天启“大悦”,马上下旨表彰,宣布让老师“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便宜行事,不从中制”。
  即,他仍身兼大学士和兵部尚书的职务,做为蓟镇、辽东、天津、登州、莱州等地的明军总司令,遇事可以自行决定不必请示。皇帝随即颁发了委任状即“关防敕书”,里面有“朕所能倚靠的,就只有老师您了,对我来说,你就是蜀汉的孔明和唐朝的裴度”之语,显然让孙承宗极为感动。
  八月十九日,孙承宗正式启程,天启亲自前往送行,同时授予他两件极为尊贵的信物,一件是可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另一件则是崭新的蟒袍——按照明朝官制,“贵而用事者,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而这件蟒袍“尤贵”,因为它上面绣的是坐蟒,即脸朝正面的蟒,而非通常侧面斜向的蟒。
  随后,内阁宰相们代表皇帝,一直送到崇文门外。时人感慨道,当年唐相裴度讨伐淮西吴元济叛军,宪宗亲自送行,君臣洒泪惜别,史书载为盛事,从那以后宰相领军出征所受到的礼遇,再也没有能超过孙先生的了。

  史书中通常称孙承宗为“督师”,而非熊廷弼、袁应泰等人的“经略”,前者的级别通常更高,一般都由内阁大学士出任,如孙承宗、杨嗣昌等,最不济也要像袁崇焕、洪承畴那样,带有兵部尚书衔。但这种划分也不绝对,比如王在晋也有尚书和副都御史头衔,仍被称为经略。
  于是,明清战争揭开了新的一页,后人叹道,随着孙承宗的到来,这段惨痛的历史终于抹上了一道极为耀眼的亮色。
  【待续】
  国庆前不再更新,祝各位节日快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