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01 23:53:01
二十三、文人消遣说元曲
说到元代,就不能不说说元曲。曲这种东西并不是在元代才出现的,但是却是在元代发展盛行起来的,就像词这个东西不出现在宋朝,但在宋朝却有着特殊的发展和辉煌。那么为什么曲这种文学形式会在元朝特别兴盛?而这种兴盛又有什么意义?我们这节就来好好说说。
日期:2015-12-02 00:00:02
在说元曲前,我们首先要说说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分类,文学形式该怎么分类呢?从最广的角度上说分两种,一种是韵文,一种是非韵文,顾名思义韵文就是有韵律的文章,诗、词、曲都是韵文,非韵文就是没有韵律的文章 散文、骈文、小说、传奇都是非韵文。知道了这个分类之后,我们就该说说文学的发展了。
日期:2015-12-02 07:46:37
先来说说非韵文,先秦、两汉的主流非韵文是散文,到了魏晋南北朝,靡丽之风盛行,非韵文的主流就成了骈文,四六为句,追求的是文辞的华美。到了唐朝,盛唐气象万千,带来了很多胡人的风气乃至外国的风气,开放而包容的心态,导致了唐朝对传奇有着特殊的热爱,于是唐传奇成了非韵文的主流。可是到了宋朝随着文化的温柔化,内敛化,渐渐的传奇这种东西就不受欢迎了,而过分旖旎的文风也不是宋朝的风格,文化艺术总要跟经济挂钩,宋朝的经济形势使得宋朝比较务实比较保守,于是言之有物的古文成了宋朝非韵文的主流,这就是所谓的古文运动,元朝没有代表的非韵文形式,到了明清,章回小说就成了主要的文学形式了,近代的主要形式就是白话文了。看到这里你要有没有觉得有点奇怪,似乎写红拂女、虬髯客、聂隐娘等等侠客的唐传奇和水浒传、封神榜、三国演义等章回小说更像,为什么中间却夹了一个跟这两种主流不太相似的古文?别着急,我们后面慢慢说。
日期:2015-12-27 06:00:27
看文非韵文,我们就要说说我们本节的重点韵文了,韵文也是有一个发展脉络的,先秦的时候韵文的主要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和“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楚辞,到了两汉,由于承平日久和国家礼乐机构乐府的设立,古体诗、汉赋和乐府诗成了韵文的主旋律,于是就有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汉乐府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古体诗。到了魏晋南北朝,乐府仍然是韵文的主体,而另一个主体是受骈文影响的骈赋。到了隋唐,中国进入了空前繁荣和开放的时代,于是近体诗开始成了韵文的主流,无论是中国小孩的启蒙读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是反应当时历史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无论是反应田园风光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还是反应边塞风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近体诗在隋唐两朝发展繁荣,创造了中国文学的辉煌。到了宋代,主流由近体诗变成了词,也由于有文人的加入,词的文学造诣也极大提高了,既可以低浅吟唱“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又可以引吭高歌“大江东去”。到了元代,曲的时代就来临了“碧云天,黄花地”的杂剧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小令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到了明清,韵文的主流就成了戏曲,这里有“莫吼威,往后退……惊了凤架理有亏”的秦腔,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青云刚出岫”的越剧,有“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昆曲,当然还有后来成为国粹的京剧。
日期:2015-12-27 06:16:16
说到这里,各位读者就不难发现了,中国的韵文是随着历史走出高阁的过程,是不断地走向民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通俗化的过程。诗经中的诗大部分是国君、家君祭祀用得曲子,也有描写民间风气情趣的曲子,但也是由文人整理,乐府是皇家机构,所以可以想象,这种文学的创作和欣赏也不是普通百姓的家常便饭,至于骈赋更是文人雅士的娱乐。到了唐诗,就通俗化多了,文人雅士可以创作阳春白雪,一般人学习学习也可以写首打油诗,而且唐诗中有的有故事,比如琵琶行、长恨歌,有的很通俗,比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了宋词,文人的雅趣和市井的生活结合了,因为词比诗更容易吟唱,每个词牌有固定的唱法,这样,大文豪写的词,市井小民可以根据词牌来演唱,这就使得词更加容易走进百姓的生活,“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一方面说明了柳永的地位,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词在民间的普及程度。到最后,明清的戏曲的故事性、通俗性和可表演性,终于使得韵文成了街头巷尾,普通百姓的休闲娱乐方式。听一位北京的老大爷回忆,几十年前漫步在北京的胡同,时不时就可以听见有人哼唱“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我是既无埋伏也无兵”。足见韵文的普及程度。
日期:2015-12-27 06:30:28
细心地读者不难发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性里程碑是元曲,为什么呢?您仔细看,宋词虽然可以唱,可是篇幅并不很长,如果要完整的叙述故事比较难,而元曲中的杂居则不然,长篇大段叙述故事很简单。第二呢,宋词表演性不强,很少有分角色的宋词,但是元杂剧就不是了,有故事,而且有人物。第三呢,宋词还比较艳丽,元曲就很俚俗,所以郑骞说词和曲师兄弟,但词是翩翩公子,而曲是个纨绔恶少。这个比喻甚是妙,为什么呢?您想,要是一个翩翩公子文质彬彬,到街头巷尾找老百姓玩,老百姓虽然很喜欢他,但是可能也比较难亲近。但是一个提笼架鸟的纨绔少爷到街上找人玩,虽然可能俗气了不少,可是能玩到一起的人也就多了。还有最后一点,宋词很少写套装的,元曲就不一样了,他是个套装的文学形式。什么意思呢?苏东坡写个水调歌头就是独立成篇,没有续集,而你看西厢记第一折先来一曲“点绛唇”,再来“混江龙”,然后是个“油葫芦”,然后是个“天下乐”,他是用一组曲子组成一套讲故事,而且在曲子与曲子之间有时候还有两句念白。后来的明清戏剧也是这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