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说,别讲鬼故事,因为啊,鬼也喜欢听故事!》
第56节

作者: 卜芷卉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这倔孩子,说谎的时候,瞪眼睛,拱鼻子,小时候惹祸哪回不是谎话连篇?你奶的眼可还没瞎呢。”
  我暗暗点头,心里淌着泪,攥着她老人家的手说道:“奶,小七一定会赚很多钱回来,找最好的医生,治好您的眼睛。”
  她悻然一笑,往眼角一抹,假模假式地叹了口气儿:“风大迷眼睛,我得回去弄点药水了。”
  他知道我最见不得人哭,尤其是她,所以她选择回避,因为她对我的心,亦是如此。
  说罢,她一步一挪地走去,但我知道她一直躲在不远处观望着,看着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奶,保重!
  喇子山,再会了!
  二爷,小七来找你了!
  天边的鱼肚,张罗着朝霞升起,一抹金黄洒在我的脸上,很暖.....

  行驶的火车,退景如图,车厢内,从不缺乏耍嘴皮子叨逼的“说书人”。
  “诶!小子,你手上那扳指挺好看的。”同座的老叔,呛着一口蒜头味儿眉眼一笑。
  “别动!”我瞪了他一眼,他顿时唬住了,磕着下巴指着我的左眼,半晌不敢说话。
  我尴尬地一笑,新鲜的世界,让我这个农村小子格格不入,神经异常过敏了。
  “老叔,这东西不是扳指,是虎撑。”我木讷一笑,缓解气氛。
  他松了口气,拉下老脸:“唬死我了,这眼睛咋生的,跟头豹子似的?”
  “对了,你手指套的东西倒是挺稀罕的?”他露出一脸好奇,翻翻眼珠子。
  “这是虎撑,是我讨活的家伙事儿。”
  同座的四五个人齐眉横目地看过来:“咋使唤的?”
  咕咕~

  我舔了舔嘴唇,尴尬一笑,火车上的东西,王八抄番薯--翻了几番,哪是我这穷酸饿醋能消受得起的,只有苦了我那三层薄肚皮。
  “来,小子,垫点东西,离到站还有会儿功夫呢?铁打的身也遭不住三顿饿呢。”这老叔一张国字脸,倒是慈眉善目。
  于是我接过他手上的面包,狼吞虎咽起来,乐得几个大叔阿姨呵呵笑。
  “我瞅着这小子有点意思。”那老叔递过一瓶水说道:“能说说你的家伙事儿么?”
  我愣了一下,二爷说过,咱鬼门虽然干的都是驱邪治鬼,替天行道的事,但是绝不能暴露身份。
  只是眼瞅着那群人已经在兴头上了,我的嘴和肚子又被收买了,怕是难回绝。
  “成,那我小露一手,见笑了。”我噎了口面包,只要不说暴露咱路挡子的身份就成。
  哗啷~

  我摇了下虎撑,哗啷的声音荡在车厢里,吸引了不少目光。
  “有意思。”老叔啧啧称奇:“能借我使使?”
  见我有些为难,他推过一只烧鹅腿:“鹅腿也给你,就借我开开眼!”
  我耸耸肩,把虎撑取下来,给了这老顽童。
  那老叔套上虎撑,但摇断了手指头也没能听个响。
  “咋还哑了?”
  “我说过这是我讨活的家伙事儿,它认主的。”我啃着香喷喷的鹅腿卖乖,二爷说过,心与意动,要用阴力。

  那老叔不信邪,摇的热汗直冒,转手给其他人试试,但每一个能出声的。
  “我敢包票,一车子的人,它只听我使唤。”我嘿嘿一笑。
  邻座的都围过来凑热闹,大眼瞪小眼儿地见识这生手摇不动的手铃铛。
  “你们说,都是两片铜环,里头一个锃子,跟铃铛没啥区别,咋还认生呢?”那老叔说得头头是道:“不平凡呐!我看呐,是件钟灵秀气的宝贝。”
  还别说,虎撑倒是大头来头。
  传说,唐朝时有一只猛虎来找药王孙思邈治病,那老虎难受地张着嘴,喉咙被一根骨头卡住了。
  于是孙思邈取来一只手铃套在食指上,往喉咙探去,用力一抠,抠出了骨头,老虎顺势一关,所幸只咬到了手铃。
  所以走方郎中的代声手铃,就叫做虎撑了。
  不知不觉,我成了说“古”,把肚子里所知道的那些稀罕事儿摆了几道,人群渐渐多起来。

  呜呜~
  火车停稳,传来娇甜的广播:长沙欢迎您!
  我随着拥挤的人潮出了张口,手里拿着一张名片。
  我奶说过,三叔公跟着儿媳来长沙享福了,有需要就找他。

  如今人生地不熟,我所能依靠的就是祖辈们的关系了。
  “唉,小伙。”身后挤出一人,是火车上那老叔:“咋?不认识路?第一次来?”
  我愣愣地点头,他瞅了一眼我手上的名片地址,嘀咕道:“可巧,我就住那小区。”
  “那你认识我三叔公,林权?”我顿时欣喜。
  “真是天上地下一方圆,巧了去了,权叔就住我隔壁,三步不离远。”

  于是他领路带着我到了权叔的住处,都市繁华,一路无话。
  “就是这了。”他冲我一笑,敲开了一家铁门:“权叔!你家乡来人啦!”
  里头传来小孩子的打闹声,一个小老头戴着鸭舌帽,穿着围裙,手拿着玉米糊出来了。
  “老陈?咋了?”
  “权叔,你家乡来人了,我看他无依无靠的,就领他上这了。”老陈说道。

  “三叔公。”我冲他鞠了一躬,苦笑了一下。
  三叔公在咱喇子山算是德高望重的,想不到成了个带孩子的保姆,都市就像个大染缸,谁能不沾半点风尘呢?
  “是小七啊!”三叔公喜出望外:“你咋来这了?你奶,邹瞎子呢?”
  “没,就我一人。他俩搁喇子山呢。”
  三叔公拉我进了屋,三室一厅的房子,阳台种满了花草,两个四五岁的孩子在打闹。
  三叔公的儿子应该上班了,他的儿媳拿着拖把拖地。
  “老爷子,孩子衣服晾了没有?”那女人头也不抬地问道。
  “就去就去!”三叔公应和着。
  我把行李放下,客气道:“阿姨好。”
  谁知道热脸贴了冷屁股,那女人瞥了我一眼,一脸嫌弃。
  “那啥,儿媳妇,小七初来乍到,没啥门路,先搁这住下了。”三叔公有些支吾。
  “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按理说,咱是得帮。但你也看看,这家里家外,哪不是我操碎了心的,何况孩子多,闹腾,怕是人住不惯。”

  “可是...”三叔公腆着一张老脸。
  “到底是乡下,半点规矩都不懂,才刚拖的地,就印了一地的泥。”那女人一边抹掉我的脚印,一边埋汰。
  我也不想让三叔公为难,但三叔公心善,劝道:“儿媳妇,娃儿没个仰仗,咱就帮衬一下。”
  “成,他进来,你出去,一眼望透的经济房,还成了招待社了?”
  好话说尽,我也只能另谋活路了。
  日期:2015-07-26 16:3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