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卫子夫(详尽史实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汉)》
第54节

作者: 南方有樗
收藏本书TXT下载
  3、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居然被刘彘轻易放弃了。
  推恩令放在最后说,是因为这点子对汉朝来说太重要了。当时汉朝一直受诸侯国过大的威胁,当年还在刘彘的老爸刘启时代,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就提出了诸侯国太大的问题,建议要削减诸侯国的封地,晁错认为,反正不削减封地诸侯也会反,削减封地诸侯还是会反,还不如早削早好,否则削减晚了,祸就大了。刘启非常赞同,马上颁布削藩令,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也就是诸侯造反,刘启没办法,听信谗言,忍痛杀了晁错。当然,最后七国之乱还是平息了,但平息得很不容易,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诸侯国之乱这个心结传到刘彘时代,他更想把这个老爸未能解决的头疼问题给处理掉。现在,主父偃出现了,提出:“以前诸侯国大小不过百里,强弱十分明显,很容易控制,而现在诸侯国可够大的,动不动就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希望皇上您下令,让诸侯推恩将土地分给自己的儿子孙子们,到时候人人都很高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皇上您看起来是施以德行,实际上却把这些国家都切割得碎碎小小的,用不着削他们的土地他们就自己变弱小了。”(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推恩令太绝了,每个诸侯子弟都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他们会感激刘彘,同时,土地这么分来分去的,就变得又碎又小,还怎么和中央抗衡?刘彘不花一兵一卒,就把诸侯国威胁一劳永逸地解除了,他还算是做了一回好人。

  按理说,这么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哪怕他有再多的毛病,刘彘也得护着点啊。因为执政基础还不稳,需要主父偃的帮助,可是刘彘干了什么呢?把主父偃给杀了。主父偃的死罪有两个,一是是赵王告发主父偃收受诸侯国的贿赂,所以才会想出推恩令这主意来帮诸侯国的子孙们讨封。二是主父偃劫持齐王,命令他自杀了。主父偃认第一项罪,也就是说认可收受贿赂,但第二项罪坚决不认。刘彘看来还是认可的,可是他仍然认为主父偃是有罪的,所以他的想法是,罚还是要罚的,只不过就用不着把主父偃给杀了。后来受过齐国之恩的齐国人公孙弘出于私心点出:齐王无子,如果不杀主父偃,就无法向天下人交待。刘彘立马动了杀心。由此可见,主父偃在刘彘心目中的地位其实并不太高,否则,他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就中了公孙弘与赵王的招呢?

  对比一下桑弘羊的待遇,桑弘羊应该是史书上记载,可以与主父偃媲美的谋士,他提出的盐铁令。但个人认为,盐铁令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实际上还不如推恩令,但仅仅作为盐铁令的提出者,桑弘羊在刘彘那儿拿到的好处简直无法计算。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盐铁令也不例外,虽然国家暂时多捞了点钱,但打击了富商大贾,实施过程中还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所以桑弘羊得罪的人实际上也蛮多的。当时的御史大夫卜式向皇帝谏言说盐铁专卖不有弊端,应该废除。刘彘对卜式那么的信任,可是他宁可把卜式赶去给自己儿子刘据当太子太傅,也要护着桑弘羊。后来桑弘羊又受到家族子弟犯法的株连,可刘彘只是降低了他的职务,仍然对他非常信任,官小了,原来的事还是他管。再往后,桑弘羊和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一起成为了刘彘的托孤大臣。

  应该说,后期的刘彘更易暴易怒,可是,前期的谋士主父偃死了,后期的谋士桑弘羊活得精彩无比,为什么?
  日期:2016-01-08 20:35:37
  是否有一个可能,主父偃实际上是卫青的代言人。从史书记载来看,卫青是个低调的人,有没有可能他实际是在暗中做着刘彘的谋士呢?而主父偃本来就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如果给别人当棋子能得到大好处,相信他不可能不接受。

  事情的起因应该是推恩令,推恩令得罪人啊,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是建筑在另一部分人失去的利益基础之上的,那些失去利益的人能不恨提出这个缺德点子的人?那些失去利益的人可都是各诸侯国的嫡长子,权势大呢。晁错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卫青如果不愿意出这个头,实在太正常,他又不缺荣华富贵。相比较,主父偃是个不穿鞋且急吼吼想出人头地的人。两人如果达成协议对大家都有好处:卫青,帮皇帝解决心腹之患又不求名,皇帝喜欢;主父偃,求仁得仁,名气、地位和钱财都有了。

  如果这么分析,前面的疑问都可以解决。
  1、迁豪强到茂陵是卫青的点子的话,刘彘就会担心郭解知道实际上是卫青提出了迁徙豪强这个点子,否则,为什么郭解谁都不找,就找卫青呢,打击郭解,实际上是刘彘希望给卫青一个警告,既然你想做幕后,那就呆幕后。
  2、河套地区是卫青打下来的,卫青天天在这块土地上跑来跑去,自然熟悉这块地方,他提出设朔方郡,似乎更合理。
  3、如果主父偃是冒卫青之功,而刘彘也知道,甚至也支持这种行为,那他杀主父偃就可以说得通了,没办法,虽然主父偃很好用,问题是主父偃太没脑子了,偏偏还去混乱得一踏糊涂的齐国,齐王不管是怎么死的,他都得担责啊。因此,刘彘杀主父偃来平息诸侯对他的怒火,也是有必要的。

  史书上对卫青善谋实际上有很多暗示:卫青先后做过侍中和太中太夫,侍中还需要做鸡毛蒜皮的杂事,太中太夫就专管在国家大事上出点子了,这从侧面说明,卫青在谋略方面很有水平,以至于皇帝不用他再打杂,让他专门做谋士了;卫青打龙城之战,就是在别人根本就想不到的地方出手,一鸣惊人;卫青在苏建的事情上,他压根不听周围谋士的建议,果断选择了第三种方法,将苏建交由皇帝处置......这些都说明了他有着超人的智慧。

  日期:2016-01-10 20:42:14
  第四十六节 如影随形的君臣
  野史:
  读者:卫将军已经很久没露面了,放出来遛遛吧。

  刘彘:不允许。
  卫青:我不高兴。
  司马迁:我不是无良作者,只是他们都不愿意,我也没办法啊。
  正史: 
  主父偃之后,卫青一直笼罩在辉煌的战绩之中,一直到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后。前面说过,这以后,卫青受了伤,再也没有出征过,从武将回归了文臣,那么,卫青是否又重新做起了他的老本行了呢?
  我们现在说欢迎他人到来,会用“欢迎大驾光临”这个词,啥叫大驾?其实在古代大驾可是如泰坦尼克号一样豪华版的出行,皇帝专用,前面要有公卿乘车在前面作前导,中间皇帝车上还得有大将军陪乘,随从车子有八十一乘。(索隐汉官仪云:“天子卤簿有大驾、法驾。大驾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属车八十一乘。”《史记.孝文本纪》)现在谁能有这样豪华的手笔?所以大驾也就成为了敬词,仅仅是敬词。不过在刘彘时代,他是经常大驾光临某处的。刘彘“大驾”一出去,卫青作为大将军,就必须要陪着,否则规格不够啊。这从侧面说明了,刘彘到哪儿都会把卫青给带着,如果卫青啥也干不了,刘彘到哪儿都把他给带着干什么?卫青又不是个美女,刘彘哪怕是双性恋也不会对自己的姐夫兼妻弟下手的。想当年,齐厉王和他姐姐乱伦,因为担心刘彘知道后被发落,自己吓得就先自杀了,后来的赵国太子刘丹与他的姐妹乱伦,刘彘就把刘丹给废黜了。这类的故事还是很多,说明刘彘虽然不拘小节,不在乎自己的娘是否是二嫁,不在乎馆陶公主找个小情人,但在亲情方面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