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11节

作者: 枫昀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相比之下,武则天就是山西并州文水县的一个农民企业家的女儿。
  高宗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六月登基,到了第二年永徽元年(650年)的一月份,才正式把太子妃王氏册立为皇后。从登基到立后,时间拖得相当长。
  在立皇后的第二天,高宗又把宫女刘氏所生的长子李忠封为雍州牧。唐朝时各个州分成七个等级,雍州属于最高一等,管辖范围包括了首都长安及附近地区。而“雍州牧”是一个名誉头衔,一般封给重要的皇室成员,提高他的身价。又过了一个月,李治又给另外三个儿子封王,其中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被封为“雍王”。
  王皇后没儿子。高宗给她的父亲王仁祐加官进爵,官职为“特进”,是一个散官,官阶很高,为正二品,但无实职;爵位则是魏国公,王皇后的母亲柳氏就跟着被封为魏国夫人。没过多久,王仁祐病逝了,获赠“司空”,正一品。不过王皇后好像并没有亲兄弟。她当这个皇后,直接受益的的不是王家人,倒是她舅舅柳奭(shi4)。永徽二年(651年),柳奭被高宗提拔为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手握实权。

  日期:2015-08-24 21:48:51
  ~~顺便插一句:
  这个萧淑妃,说她出身于兰陵萧氏,可能是后人想当然才这么说。正史上根本没有交待她的来历。但是以常理推测,应该是南朝梁国的皇族。
  日期:2015-08-25 01:10:07
  王皇后大约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很不稳固,受到萧淑妃的严重威胁,因为淑妃的儿子素节很可能会被立为太子。正史上说,王皇后为了对付萧淑妃,就把武媚娘从感业寺接回宫,让她蓄上头发。我们从正史上这一极为简短的记载可以推测,那个时候唐高宗确实和武则天在感业寺打得火热,起码在一个小范围内,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所以王皇后也知道有这么一位尼姑,不但知道,还计划利用她来对付萧淑妃。

  史官们的意思似乎是,武则天能够再次回宫,应该感谢王皇后才对,后来把王皇后打垮、加害,纯属恩将仇报。我不知道武则天到底有没有必要感谢皇后,反正她最初是被拿来当成后妃宫斗的棋子的。
  一夫一妻多妾制的社会里,正妻的地位远高于妾。皇宫里更如此,皇后地位远高于各级嫔妃。武则天初回皇宫,连个正式身份都没有,在皇后眼皮底下过日子,当然得小心翼翼。于是史书上就说武氏拼命讨好王皇后。《资治通鉴》说:“武氏巧慧, 多权数,初入宫,卑辞屈体以事后(王皇后)。”这些史官最不请愿承认的一点就是李治早就做出了选择。他们非要说王皇后的倒台都是因为武则天太奸诈,而王皇后太单纯。

  日期:2015-08-25 22:24:35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06)永徽宫斗
  【武则天胜出】
  不管怎样,武媚娘终于到了李治的身边,于是立刻得到专宠,还接二连三地生孩子。后来她得到一个身份--昭仪,在后宫中为九嫔之首,正二品。武则天究竟什么时候被接回宫,又是什么时候被封为昭仪,史书上都没有明说。从各种史料推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出生于永徽三年,那么武则天回宫多半在此之前,而封昭仪多半在此之后。

  其实王皇后和萧淑妃都不傻,见机都很快,马上从对手变成了同盟军,在高宗面前一起说武则天的坏话,高宗不听不听都不听。大约王皇后和萧淑妃一开始很轻敌,只看到武则天当时的尴尬身份,或者还会因为自己比她年轻几岁而沾沾自喜。她们不了解武则天,更要命的是,她们不了解唐高宗。
  日期:2015-08-25 22:43:14
  继续贴武则天的宫斗八~~
  【武则天胜出】-2
  《资治通鉴》尽管对王皇后抱有极大的同情,却也说:“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这几句话透露出很大的信息量,值得仔细分析。首先,“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我们由此知道王皇后不但对左右的宫女太监比较冷艳高贵,对高宗也是很有态度的样子。
  做为补充材料,我们还可以看看《唐会要》上关于亲蚕礼的记载。为了表示对农桑的重视,皇帝皇后都会主持重要典礼。皇帝要亲耕藉田,皇后则是亲蚕。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在贞观元年三月就主持了亲蚕礼,贞观九年又率领内外命妇再次亲蚕。亲蚕礼的整套过程相当繁琐,不是那么容易操作的。高宗即位后,效法父亲亲耕藉田,同时也希望皇后亲蚕。永徽三年三月他特别下诏要举行亲蚕典礼。可是王皇后居然不去,高宗只好派官员替皇后去。(永徽三年三月七日,制以先蚕为中祀。后不祭,则皇帝遣有司享之,如先农。)

  外戚问题也是王皇后的一个致命伤。其实所有的皇帝都介意外戚问题,无论是长孙皇后还是武则天,对于外戚的处理都是让皇帝满意的。但是王皇后正相反。长孙皇后和武则天都有足够魄力,能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外戚。王皇后天生没有这样的政治手腕,大概只是妈妈的乖女儿,舅舅的乖外甥女。她在宫斗中处于下风,还得倚靠舅舅想办法,促使高宗立了陈王李忠为太子,以帮助她巩固后位。所以王皇后做不到约束母亲和舅舅。而母亲和舅舅看起来也缺乏政治敏感性,出入皇宫后院很张扬,“入见六宫,又不为礼”,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敌意。柳奭和柳氏可能和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样,以为李治一直是贞观年间那个孝顺柔弱的孩子。

  武则天本来就在这后宫里住了十多年,对人际关系和各种潜规则恐怕远比王皇后、萧淑妃来得熟悉。从上述《资治通鉴》记载来看,武则天第一是成功地笼络了后宫中下层,甚至把王皇后和萧淑妃身边的人都拉拢过来了。第二,利用这些人际关系,成功地建立了后宫情报网。第三,武则天在后宫做的这一切都与高宗进行了交流--“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皆以闻于上”,这点最重要。本来,她在后宫如此笼络人心,大搞情报,相当于培植私人势力,这是让皇帝很忌讳的事情,可是武则天有办法把这个情报网变成高宗和她两个人的共享资源,高宗对她自然就不会有猜忌,只会有赏识。
  日期:2015-08-26 22:07:59
  【武则天胜出】-3
  不过,虽然武则天那几年在宫里可能混得风生水起,但日子恐怕并不好过。正史记载,永徽五年十二月,高宗从长安出发去太宗的昭陵拜谒,武昭仪当时身怀六甲,还跟着一起去,在大冷天里饱受颠簸之苦,结果半路上生下孩子,就是她的次子李贤。按常理,就算高宗再怎么离不开武则天,也没必要把即将临盆的她带在路上。之所以带在身边,可能是担心皇宫里不够安全。
  在李贤出生之前,还发生了小公主突然死亡的事件。武则天的这位长女到底是哪一年生的,又是什么日子死亡的,史书上不写。但《唐会要》上说,小公主暴卒,武则天对高宗说这是王皇后干的,高宗因此起了废后的心思(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即便小公主是意外死亡,可武则天说是王皇后干的(她没说是萧淑妃干的),而高宗信了武则天的话。这起码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武则天想趁机扳倒王皇后,取而代之。但也可以是第二种解释,就是王皇后也对武则天做过很多充满敌意的事情,以至于她首先就怀疑是皇后害了自己的女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