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29节

作者: 枫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武则天何时直接参与政事,新旧唐书的《则天皇后本纪》都很笼统地说是显庆之后,也就是她一做了皇后就开始了。《资治通鉴》则说得很具体,是显庆五年十月。皇后此前无论怎么招摇,无非就是在场面上出出风头,可是直接处理大臣们的奏事,性质又不一样了。
  显庆六年改元龙朔。龙朔二年(662年)春,朝廷又实施一项重大措施:改官名。唐朝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尚书省,大体相当于国务院,改为中台;中书省是起草诏令的,改为西台;门下省是审核诏令的,改为东台。中书令改称右相,侍中改称左相,等等等等。
  不但前朝的官名改变了,后宫也改了。按《唐会要》记载,原先的正一品夫人(也就是妃子)改叫“赞德”;正二品九嫔改叫“宣仪”;正四品美人改为“承闺”;正五品才人改为“承旨”,等等等等。旧的嫔妃名称着重于品行、容貌、才华,而新名称着重于职务功能。这肯定是武则天的主意,强调后宫的女人也和前朝大臣一样,是为皇权服务,同时也是为国家工作的。
  两年后的麟德元年年底,上官仪提出废后。这时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才两岁。
  --女权分子看女皇,从头细说武媚娘--
  日期:2015-10-30 04:51:28
  ●◎◇◆◇◆◇◆◇◆◎●
  ~~继续贴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21)掺乎皇帝家事,上官仪糊涂送命--01

  麟德元年(664年),也就是武则天成为皇后的第八年,唐高宗突然起了废后的心思。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宦官王伏胜的小报告。按正史记载,王伏胜向皇帝揭发说,有一个道士叫郭行真的,出入禁中(后宫),和皇后在一起,两人搞厌胜之术。
  厌胜是一种让历代皇帝深恶痛绝的妖术,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搞厌胜都是后宫大忌。当年王皇后就曾经因为和母亲柳氏一起搞厌胜之术,被高宗严厉制裁,从此禁止柳氏入宫。无独有偶,后来唐玄宗的皇后王氏也因为与武惠妃争宠而搞厌胜,被玄宗废为庶人。不管这两位王皇后是否冤枉,总之厌胜是一件非常严重的罪名。
  果然,唐高宗一听到王伏胜的报告,便“大怒”。大怒之后,高宗就把上官仪给找来了。为什么单单找到上官仪呢?因为当时上官仪已经成为唐高宗的笔杆子,相当于是身边最顺手的秘书。那几年高宗的很多诏令都是上官仪起草的,现在我们在《全唐文》中还能见到很多条。
  上官仪当然不仅仅是给皇帝代笔。他的官职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资治通鉴),是个宰相,看来正得高宗的重用。这时候他就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王伏胜的小报告上再添一把火,鼓动高宗废掉皇后。他说:“皇后太霸道,废掉得了(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高宗竟然同意了,让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待续)
  日期:2015-10-30 04:57:28
  ●◎◇◆◇◆◇◆◇◆◎●
  (21)掺乎皇帝家事,上官仪糊涂送命--02
  【武后去找皇帝评理,高宗态度惊天大逆转】
  我们知道,武则天后来并没有被废,上官仪反而因此丢掉性命。何以如此呢?这实在是桩谜案。史官们试图解释其中缘由,说都是因为唐高宗怕老婆。不过这种解释在我看来十分搞笑。
  史书上对上官仪案件的描述不长,却十分戏剧化。高宗让上官仪草拟废后诏书,地点在哪里,史书上没说,推测是在后宫,一般朝臣没资格进去的。眼看着废后诏书写好了,当时伺候在左右的侍从们却坐不住了,于是,“左右驰告则天”(大唐新语),或者“左右奔告于后”(新唐书,资治通鉴)。意思是说,左右太监或者宫女眼看皇帝要废掉武皇后,立刻行动起来,一分钟都没耽误,跑步前进,向武后通风报信--这些太监宫女竟全然不怕皇帝会怪罪他们?抑或是这些太监宫女心里明白,废后之事完全是胡闹,皇帝正在犯错误?

  更滑稽的还在后面。史官说,武则天去见皇帝,自我辩解,此时诏书还在皇帝那里,没有正式下达。而高宗见到武则天之后,态度居然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非但不废后了,反而百般安慰。《新唐书》说,高宗见到武后,立刻后悔了,还怕老婆生气(帝乃悔,又恐后怨恚);《资治通鉴》上说:高宗看到武则天来了,羞愧难当,龟缩起来(“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
  这些旧史官们异口同声地表示,高宗害怕武则天心里有怨气,竟然出卖了上官仪,对老婆揭发说:“上官仪教我”。可怜的上官宰相因此大难临头。
  如果史书上描述的是真,那唐高宗确实是怕老婆。但是问题又来了:高宗为啥这么怕老婆呢?武则天到底有什么可怕的呢?
  以后宫女人的角度来衡量,武则天当时已经快四十岁了,按世俗标准,早已青春不再。以前朝政客的角度来衡量,武则天当时虽然也参与政事,但无论文臣武将,无一是她心腹。李义府当时已经被贬官了,许敬宗一向是高宗的亲信,对武皇后充其量是个同情者。相反,朝廷中倒是充斥着上官仪这类对皇后早就看不顺眼的官员。
  武则天的儿子们,长子兼太子李弘是上官仪的学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只怕对母亲平日的招摇也是一肚子意见。次子李贤、三子李显,无论对母亲的真实感情如何,都只是无实权的亲王。幼子李旦才两岁。如果她真的被废掉,四个儿子恐怕一个也指望不上。再看武家的外戚,几个哥哥被她自己搞掉了,侄子们都还在流放地,外甥贺兰敏之虽然正得重用,却是个惯于胡闹的公子哥儿,不给她添乱就不错了。

  因此综合来看,麟德元年的武则天,最大的依靠就是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以前是,这时候也是,将来还是。当然了,还有左右的太监宫女,看起来对武皇后十分维护,可是这些人能做的最多是通风报信,他们还能胁迫皇帝不成?
  总之,尽管史官们说武则天自从当了皇后就开始作威作福,牵制高宗,可是我们仔细分析就知道,武则天当时在硬件上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威胁到皇帝,相反,高宗倒是一纸诏令就能废掉她。高宗也不并胆小--搞掉盘根错节的长孙党,不过是几年前的事情。那么高宗一见武则天的面,态度立刻软化,转而对皇后百般安慰,就只能有一个解释:他还是爱老婆哒。废后,根本不是他的本意。恐怕连身边的太监宫女都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敢于自作主张向武后通风报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