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30节作者:
枫昀 日期:2015-10-31 08:31:32
●◎◇◆◇◆◇◆◇◆◎●
~~贴点儿正文。前面说到上官仪废后事件。这一节继续。~~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22)处理上官仪,牵连一大批--01
麟德元年的废后案也是高宗一朝的大案,数人被杀,多人被流放、贬官。
被杀者包括宦官王伏胜,西台侍郎上官仪,以及上官仪的儿子上官庭芝。庭芝当时在李显的周王府担任官职。上官仪全家籍没。上官庭芝的女儿上官婉儿当时尚在襁褓之中,与母亲郑氏一起被没入掖庭。
另外一个死于此案的是废太子李忠。李忠于显庆五年就被废为庶人,软禁在黔州。废后事件发生后,许敬宗上奏高宗,说王伏胜、上官仪二人都曾经在李忠的王府任过职(上官仪曾为陈王府谘议),李忠与此案也有关系。不久,李忠被赐死在流放地。
一批官员也因为与上官仪的交往而受到轻重不同的处分。按照《册府元龟》上开列的名单,被除名和流放偏远地区的有六人(郑钦泰,高正业,魏玄同,张希乘,崔道默,薛元超);遭贬官的有四人(刘祥道、郭广敬、尔朱仪深、窦斌)。
其中刘祥道当时正得高宗重用,拜为右相,这次被贬官后没多久就重获启用,还在一年后的封禅大典中担任登封(祭天)仪式的终献。
值得一提还有一位薛婕妤。她是隋朝大文豪薛道衡的女儿,被唐高祖纳为婕妤。史籍上说她“妙通经史,兼善文才”,其才学被唐太宗看重。李治还在做晋王时,太宗就把薛婕妤留在宫中教授晋王。李治继位后,对薛婕妤以师傅之礼相待,封她为河东郡夫人。薛婕妤有志向佛,高宗就专门在皇宫里为她建造了一所鹤林寺,还安排数十人出家来服侍她,并保证各种供给。可是上官仪案把她也牵连进来了。高宗因为此案而剥夺了她的封号,把她软禁到了静安宫。静安宫在唐高祖献陵旁边,所以薛婕妤等于是为唐高祖守灵去了。
薛婕妤的侄子薛元超也因为此案被流放到巂州。不过他后来重获启用,还在仪凤元年(676年)拜相。
大唐新语、册府元龟、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不但异口同声地替上官仪喊冤,而且都说背后的主使是武则天,是武则天为了泄私愤,指使许敬宗诬陷了上官仪。但是当我们看到被处理的不仅仅是上官仪、王伏胜,还有这么一长串名单,特别是其中还有李治少年时代的老师薛婕妤,就不能不问:那时的武则天真有这么大的能量吗?没有唐高宗点头,这一切能做到吗?
日期:2015-11-01 13:16:05
●◎◇◆◇◆◇◆◇◆◎●
~~正文,继续说上官仪事件的余波~~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22)处理上官仪,牵连一大批--02
【道士郭行真到底什么来头?】
现在再回头看看,高宗李治最初到底为什么要废后。废后显然是他一怒之下的冲动,而引起他冲动的是王伏胜的小报告。王伏胜说: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后宫),和皇后一起行厌胜之术。高宗一听,便“大怒”了,要废后了。
虽然厌胜是一个严重错误,可很难说清楚,高宗究竟是因为皇后搞厌胜而怒,还是因为她跟道士郭行真在一起而愤怒。从高宗前前后后的表现来看,他更像是在吃干醋,所以一下子那么气愤,但是当武则天把事情给他解释清楚,便立刻尽释前嫌,转而担心武则天“怨怼”(大唐新语)、“怨怒”(资治通鉴)、“怨恚”(新唐书),为了安抚老婆,便严肃处理了上官仪等人。
这位道士郭行真何许人也?其实高宗对他应该不陌生。早在三年前的显庆六年(661年),郭行真就带着徒弟到泰山上为高宗和武后行斋醮(道教的祈福仪式)。就在那次泰山之行,郭行真等人还替高宗、武后在山上竖起了奇特的“双束碑”,石碑至今仍在。
正史上对郭行真这个人一笔带过,倒是唐朝的佛教典籍《法苑珠林》里对他多了几句叙述。只因郭行真是个道士,在佛家典籍里自然是负面人物。郭行真是长安西华观的道士。《法苑珠林》说他“家业卑贱、宿素寒门。”可就是这位出身寒门的道士,却受到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青睐,获得一个“朝散大夫”的散官职务--虽是散官,官阶已经是“从五品下”,属于中层了。
郭行真虽是个道士,但脑子十分灵活,可能灵活得过头了。他不但在泰山和衡山上为皇帝皇后主持道教仪式祈福,又在长安替皇家造金铜佛像5躯、十一面观音像2躯,还声称改信佛教。但他似乎又不是真的皈依佛教,而是企图从佛教经典中吸取营养来充实道家。当时佛教徒与道教徒正吵得不可开交,郭行真这种做法被佛教徒视为违反知识产权,最是无法容忍。
麟德元年,郭行真与长安另外两所道观的道士一起“总集道经”、“重更修改”,就是利用佛家理论来完善道家的经书。结果这件事被佛教界弹劾,一直汇报到皇帝那里。郭行真居然因此被下狱,又遭严刑拷打,然后“敕恩恕死,流放远州”。他还曾娶妻,在获罪之后,“所有妻财并没入官”。
但是就在这年年底,王伏胜揭发说郭行真出入禁中,和皇后一起搞厌胜。由此推测,很可能郭行真被下狱判刑之后,又由武则天保了出来,并且开始出入后宫,而高宗很可能并不之情,所以当他从王伏胜那里听说此事,马上发了脾气。
废后事件发生后,上官仪、王伏胜等企图对皇后不利的分子固然被处死,道士郭行真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他被流放到了爱州--就是当年褚遂良被流放的地方,今天的越南境内。
【武则天可能很受伤】
史官们把武则天定位成一个能量巨大的女魔头,所以在描述废后事件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废后失败的无比惋惜。可是如果反过来站在同情武则天的立场上看,她也是很受伤的。
上官仪出生于官宦世家,老家在陕西,但本人随父亲在江都(今扬州)长大。他父亲上官弘死于隋末战乱,他则因为年幼而侥幸躲过死亡。上官仪在贞观年间由科举入士,太宗、高宗两朝一直在京城担任中层官员。大约到龙朔元年(661年),上官仪更获重用,出任中书侍郎。第二年改官名后,他任西台侍郎,东西台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
上官仪一直以文采著称,到龙朔年间,俨然已是文坛领袖。武则天是相当看重文才的,因此上官仪一开始很可能颇受武则天赏识。显庆元年,武则天刚刚封后,李弘刚被立为太子,上官仪就被委任为太子中舍人,到了李弘身边。
此后一路升迁,直到
拜相。可是武皇后欣赏上官仪,上官仪却容不下武皇后,抓住一个机会就向她突然发难。
上官仪处心积虑想要废后,“离间二圣,无人臣礼”,本应受到处理,只是父子两人都因此被杀,家属籍没,这样的处罚未免过分。但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唐高宗的意愿,有多少是武则天的意愿,还真不好说。武则天后来大力提拔了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执政期间对婉儿始终信任有加,由此推测她对上官仪并没有心存太多怨恨,而且对没入掖庭的郑氏母女一开始就是给予照顾的。她对萧淑妃的儿女、王皇后的族人,就完全是另一幅态度,对比太明显了。
参考文章:
《唐长安西华观考》,作者:江钰林(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这篇文章中介绍了道士郭行真的事迹。
日期:2015-11-01 13:34:26
~~~【题外话】~~~
唐高宗的这次废后举动,显然是夫妻内部矛盾,所以才会是这种结果。可是这两口子到底在闹啥?很多人认为是因为魏国夫人。武则天在跟外甥女争风吃醋,结果惹怒了高宗。我倒觉得不可能。这种大老婆因为容不下小情人而闹事的故事,基本上输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大老婆。呃,可怜的大老婆们。
我看这件事更有可能是高宗在吃醋,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他的醋劲儿过了,皇后就转危为安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