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31节作者:
枫昀 日期:2015-11-02 13:47:32
●◎◇◆◇◆◇◆◇◆◎●
~~贴正文。这是初稿,肯定以后还得改。~~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23)扶植老婆,唐高宗的基本国策之一,01
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把武则天立为皇后。紧接着改换太子,改元显庆。
显庆五年十月,帝后夫妇都在洛阳。其时长孙无忌谋反大案已告一段落,前太子李忠也被废为庶人。这时李治忽然以身体不好为由,让皇后参决政事:“上(高宗)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资治通鉴)
现在学界普遍认为,李治所患的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而且是李唐家族的遗传病,从史料看,唐高祖、太宗,以及后来的顺宗、穆宗、文宗、宣宗,也都有这方面的症状。不过李治在显庆五年十月份的这次发作,看来并没有困扰他太久。按《资治通鉴》,十月份他生病让皇后参政,十一月某日就登上洛阳宫的则天门楼参加献俘典礼。当时大将苏定方在百济打了大胜仗,凯旋而归。没过几天李治又到许州巡幸,十二月才回到洛阳(许州治所在今河南许昌一带)。几个月后的龙朔元年四月,高宗甚至还雄心勃勃要上战场亲征高丽,被武皇后上表谏阻,高宗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别管两口子是不是又在故意秀恩爱,高宗这哪里象生病的样子嘛。
那么李治这次病好之后,是否还继续让皇后帮助处理政务呢?从史料上看是这样。《资治通鉴》痛心疾首地说:“皇后办事让高宗满意,从此就掺乎政事,跟皇帝争权啦(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
这样到了四年后的麟德元年,发生了废后事件,主谋上官仪、王伏胜被杀,朝堂上也经历了一番大震荡,跟上官仪交好的大臣们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废后事件可视为朝臣对武则天种种不满的一次集中爆发,可是,他们这次努力非但没能阻止皇后继续参政,反而让她愈发得志。
废后事件之后,武则天索性走到前朝,公然开始垂帘听政。此后每当上朝,高宗坐在前面,武则天就坐在后面,帝后两个一起接见大臣,称为“二圣临朝”。
后来的史家一致认为,此时的高宗李治已经成了“拱手皇帝”,武后垂帘听政就是她欺压到皇帝头上的证明。
《大唐新语》说:“自是,政归武后,天子拱手而已,竟移龟鼎焉。”
《资治通鉴》说:“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
《新唐书》说:“自褚遂 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履,公卿莫敢正议,独仪(上官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
唐高宗真的是拱手皇帝吗?其实这只是史官们的意见,是opinion,不是fact。而历史并非只有一种解读。
(待续)
日期:2015-11-02 13:51:14
●◎◇◆◇◆◇◆◇◆◎●
(23)扶植老婆,唐高宗的基本国策之一,02
【从皇权运作101看武皇后垂帘听政给她自己带来的巨大风险】
皇权运作入门法则第一条:当皇帝的要有实力!有实力才能坐得稳这个位置,否则就算被送上宝座也得掉下来,多半还会死得很难看。不必去看汉魏两晋南北朝的各宗先例,李治本人对这一点就有切身体会。
皇权运作入门法则第二条:做臣子的要懂分寸!处于臣子之位的人,最大的忌讳的就是让皇帝感到威胁。长孙无忌的例子先鉴不远。国舅爷之所以会被清除掉,无非是四个字:功高震主。
现在我们来看看麟德年间垂帘听政的武则天。当时她和高宗一起,被称为“二圣临朝”。啥意思呢?唐朝人把皇帝呼做“圣人”,那么二圣就是指两个皇帝。对于天下臣民而言,武皇后也成了圣人,也成了皇帝,或者起码是个副皇帝。
当皇帝的要有实力。如果唐高宗如史官所说只是个拱手天子,那么武则天就应该是个实权天子咯?可当时的武则天真有那个实力吗?镇得住朝堂吗?可以说完全没有实力,完全镇不住。本来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是她的心腹(充其量有个人缘不太好的许敬宗,大概可能也许会支持她),现在杀掉了上官仪,又贬除了一批官员,多数大臣只怕对武则天敌意更甚。武则天还有儿子,可是太子李弘也未必支持母亲临朝听政。况且李弘那时候才12岁,东宫实际上掌握在东宫官员的手上,而东宫官员都是上官仪的同僚。
如果高宗那时已经沦为拱手天子,被皇后欺负到头上,而皇后在群臣中又是这样受排斥,那朝堂还会稳当吗?皇后本来就是母鸡妄图做公鸡的事,各种违反儒家天道人伦秩序,大臣们已经想废后了,如果高宗真的很弱,这时恐怕权臣们都要谋划换一个皇帝了吧?那理由可是名正言顺的。
因此,朝堂上居然能够出现如此挑战传统的二圣临朝局面,同时百官们又鸦雀无声,那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皇帝很强。虽然大臣们认为皇帝这个事情做得不对,但也不敢有啥表示。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上官仪被杀、武皇后垂帘听政后不久,高宗有一次跟侍臣聊天儿,发牢骚说:“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勣回答说:“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高宗向心腹大臣们抱怨没人进谏了,李绩居然打哈哈说:陛下做得很完美啦,俺们大臣都没意见。什么意思嘛?李绩这分明就是在向高宗表示不满。李绩的身份非同小可。他不但是元老,而且手握重兵。更重要的是,他本不是武则天的宿敌,甚至在当初废王立武之时还起到了关键作用。可是如今,连李绩都隐隐站在了武皇后的对立面。但是因为高宗本人还镇得住朝堂,一力给皇后撑腰,所以并没有出现众叛亲离的危险局面,只是君臣关系不太和谐。
既然高宗依然是震慑群臣的真天子,那垂帘听政对武则天又有什么好处呢?其实,还真没啥好处。
当初长孙皇后那么受唐太宗的重视,可是人家态度鲜明,坚决不肯后宫干政。前朝隋文帝与他的皇后独孤伽罗也搞夫妻档,甚至更早被称为“二圣”,可是人家独孤皇后一直都躲在后面,虽然每次上朝时跟隋文帝同乘一辆马车,但是把皇帝送到朝堂门口就止步了嘛,她自己从来不公开露面哒。独孤皇后和长孙皇后没有参政欲望吗?当然有。这两位贤后都深度参与了朝堂事务,并且还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可是她们都遵守了皇权政治潜规则,因而也都很安全。
武则天的公然上朝,让事情完全变了样。她又一次地突破了外在的仪式,又一次更改了表面上的秩序。坐在朝堂的珠帘后面,她在默默地僭越。她在挑衅,在宣示。因此垂帘听政非但不能给她带来实际利益,反而给她带来更多的风险,因为这势必造成她在群臣心目中更深的敌意。
再来看她与高宗的关系。在高宗面前,武则天依然是臣。臣子本应有臣子的分寸(何况她还是个“臣妾”),可是二圣临朝的场面又时时提醒着众人:她和当今天子是并驾齐驱的。如此张扬的姿态,她难道就不怕引起皇帝的猜忌吗?
从史料上看,高宗还真是从来都没有猜忌过她。显然在垂帘听政这件事上,帝后二人完全达成了默契,两人都想这么干。实际上高宗也完全不必顾虑自己的大权会旁落到皇后手上。一个毫无根基的皇后,没有实力却又占据高位,还是一个本来不属于她的高位,这本身就是在涉险,在玩儿火。她只有紧紧依靠皇帝,全力支持皇帝,方能保全自己。所以在我看来,稚奴是狡猾狡猾地,而媚娘是胆大包天,勇往直前,这种有虚名无实惠、说不定还要命的傻事儿,她也敢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