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5-12 12:03:00
第十五章:三根图腾石柱
蔡教授这时正单膝跪地,仔细地抚摸着石柱上的花纹,他又用手指敲击柱身,侧耳聆听石柱发出的声响。所长和程浩等人先是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由于怕妨碍到蔡教授的思路,所以迟迟不敢进入屋子。
远观那三根石柱,一股神秘的气息。所长由于好奇,率先走进客厅。
小年此时也跟随着所长走了进来,他对这里太熟悉了。
大到桌椅家电,小到锅碗瓢盆,他都清楚地记得这些陈设所处的位置。他甚至知道阿华的床单在这两年多的租住时间中洗过了几回,哪些东西是最近才换过的。还有一回阿华在外地,他家的下水道堵了,都是小年找人及时来修的。
只是有些东西他并不熟悉,比如摆在桌子上的各种颇有年代感的珠宝玉饰。
这些恐怕都是“收来的”文玩,一定还有些来路不明的,可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
“怎么样,蔡教授?”程浩轻轻地问道,“石柱上写的什么?”
蔡教授起身说道:“这是辽代的东西,看来这个案子确实跟契丹有关了。”
所长走上前来,“与凶杀案的面具有着相同的背景?”
“是,都有着契丹文明的背景。”
“那……您再看看桌子上的那些文物,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所长说道。
蔡教授走到桌子前,将珠宝之类是器物拿起,他端详了一阵,说道:“我可不是文物专家,这真是难倒我了。而且这上面也没有文字之类的东西,恐怕还得请专门的文物专家来鉴定年代。不过嘛……这个东西我看应该是辽代的。”
蔡教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块黑色的石头,这块石头像碟子一样大小,但并非规则的圆形。黑石很厚,也摩擦得有了些光泽,但石头上有一道斜着的浅浅的裂痕。程浩说不出来像什么东西,看着似乎和语文课本里《完璧归赵》那一课插画中的和氏璧类似。
“这块石头上有些花纹,与石柱上的是完全相同的。”蔡教授说道。
程浩把石头接了过来,对着石柱看着。
石头上呈三角格局地雕刻了三种动物:马、牛和狼。相对应地,三根石柱也分别雕刻了马、牛和狼。这些线条十分简练和粗犷,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在一些古代文明的岩画中有过这些简约的动物轮廓。
所长问道:“这些图案是怎么回事?”
蔡教授来到石柱旁,指着这些花纹说道:“它们都是契丹族的图腾。”
“图腾?”众人异口同声。
“是的。白马和青牛是契丹民族的图腾,在契丹的祖先神话中,就有提及‘神人乘白马,天女驾青牛’的传说,二人于木叶山二水合流之处相遇并为配偶,而后繁衍出契丹八部。而契丹最重要的两大胞族,耶律氏和审密氏——也就是萧氏,其得名也恰恰分别是源于契丹文‘牡马’和‘牝牛’,更是以马和牛作为各自的图腾。这样看来,契丹民族以马和牛作为共同的图腾是有很明显的证据的。”
“那第三个图案,狼呢?”所长问道。
“狼这个形象,实际上是北方游牧民族共同的精神符号,从匈奴、高车、鲜卑、突厥、契丹再到后来的蒙古、女真等等,其精神层面都有狼的影子,但有意思的是,很多游牧民族却并不单单以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比如鲜卑崇尚狮与虎,蒙古崇尚狼与鹿,女贞推崇鹰,看起来图腾动物种类繁多。要说契丹族,实际上也没太多地崇拜狼,并不像我们看的小说《天龙八部》里那样的描述。”蔡教授说道,“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狼是北方民族内化了的精神力量,我想这个说法是比较正确的。”
“教授,可不可以这样讲,马、牛和狼是构成契丹族核心精神的动物符号?”
“核心精神?我觉得这样说没有太大的问题,只不过从学术层面来看的话,确有不严谨的地方。比如马和牛只是传说中祖先的坐骑,似乎并没指明它们带有什么样的精神,而狼则不同,它位于另一个维度上,直接表明了骁勇善战的精神内涵。”
“可是图腾不往往是民族的精神象征么?”程浩问道。
“是的,这也是契丹族比较特殊的地方。牛和马作为历史上契丹民族‘官方’定义的图腾,并不具备过多的精神内涵,而狼并非崇尚的图腾,却被赋予了很多精神价值。”
“也就是说,历史上契丹族的牛和马的图腾,没有什么意义,而狼这个并非是图腾的动物,却承载了重要的内涵?”程浩说道。
“差不多是这个道理。”
所长这时插话道:“也许马意味着超越奋进,牛意味着勤勤恳恳?”
蔡教授面露笑意,他说道:“这样说也可以,但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契丹人是这样认为的,可能这只是汉民族的解读方式。不过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东西,我们只要知道这三根石柱和这块黑石都是属于契丹民族,以及上面的图案与他们的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可以了。”
“无法从中得知阿华杀人的动机吗?”所长问道。
“恐怕很困难。”蔡教授遗憾地说道,“我想你们肯定比我更清楚,阿华是个怎样的人。”
所长叹了口气,“确实很困难,阿华的想法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是个聪明又古怪的人,也许我们看到的石柱和花纹,在他的眼里又是另一番样子。他也一定不会像正常人那样去解读这种失落的契丹文明,在他的世界里,‘契丹’也有着另一种内涵。”
“正是如此,这个案子才会显得困难重重。”蔡教授说道。
“所以我们只能从另一条思路入手开挖,希望能打通阿华的‘地下迷宫’。”说长这时问道,“那可不可以推测出石柱来源于什么地方?阿华既然从那里带回了这些与契丹有关的东西,而凶杀又与契丹有关,那个地方我们是必须要去的。如果能找到那个地方,说不定可以挖掘一些新的线索出来。”
蔡教授拍了拍石柱,“说到河北,的确与契丹民族有着极深的渊源,特别是河北北部与辽宁、内蒙交界的地方,出土了大量的辽代文物,还有契丹人的墓葬,很多都是王公贵族的大墓。所以这石柱多半是来自河北北部的。”
“河北北部?”所长想了想,“河北北部是燕山山脉一带,崇山峻岭,地势复杂。如果按地区来划分的话,难道是……承德地区?承德几乎占据了冀北的全部范围。”
“没错!大概就是承德了,承德旧称热河,光是辽代的墓葬就出土了两百多座。”
“好!我这就派人联系承德警方。”所长立即出了门,对刘队长进行了一番部署。
小年摸着那三根石柱上的花纹,当摸到那个雕刻着狼纹的石柱的时候,他不禁打了个冷颤。也许是由于那匹狼刻画地十分逼真,小年在第三根石柱跟前看了好久。那只狼时而在草原间飞奔,追逐猎物;时而卧在树下,孤独地舔着手掌上的伤口。
狼本是群居的动物,可石柱上的这一只,却是孤俦寡匹,无依无靠。
小年突然间觉得自己就像这样的一只狼,在外人面前永远是猜不透地孤傲和冷漠,孑然独行于这座世人认为“多姿多彩”的城市。而在他的眼里,这座城是灰色的,这片土地是荒凉的,这里的人是冷漠的。
只有阿华,在自己最难熬的那几年给了自己活下去的勇气。不过他也清楚,以阿华的个性出事是迟早的,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方式。坑蒙拐骗在凶杀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死了两个人,那可是活生生的两条命啊。
所长急匆匆地返回阿华的客厅。
他从邻居那得知,阿华这个人两年间在这所房子里住的时间加在一起可能还不到两个月,所以没几个人记得阿华的长相,更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倒是有几个邻居一眼认出了小年,说小年常来阿华的住所帮其照看下房子。
“你经常过来?”所长问小年。
“是,阿华他经常不在寺江,这边的水电费还有维修的事情我需要帮忙打理。”
“经常不在寺江?还不知道他常年在外地从事了多少违法犯罪的事情!害了多少人!”所长十分气愤。
小年退回到石柱附近,继续之前的静默不语。
这栋房子的承租人虽然是阿华,但小年恐怕比他还要熟悉房子的事。煤水电费、物业费、甚至房租,几乎都是小年包办的。每次都是阿华把钱留给小年,小年定期过来收水电费的单据,再帮他付掉。所以邻居对小年更为熟悉也就不奇怪了。
“这么说来,阿华是个很谨慎的人。”所长分析道,“屋子里没有任何照片、证件,甚至连书写记录的东西都不多,邻居也不认识这个人,而小年提供的阿华的手机号码更是用假证件开户的。阿华为了做成这桩案子,真是筹谋了太久。”
“这个人的反侦察能力极强。所长,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程浩问道。
“先别急,我已经让人联系承德那边的警方了,看看最近有没有类似这三根石柱的文物丢失的情况。我想,应该很快就会有反馈,毕竟案件引起了太多的关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承德那边的兄弟单位肯定要极力配合咱们的工作。”
“这样就太好了,找到那个寺庙,就有可能发现更多阿华留下的线索。”
“另外,我想咱们也不能等在这里,也要主动出击。”所长对程浩说道,“你、小年,还有刑侦队的几名同志,今晚就去河北承德,协助那边的警方调查。我已经派人联系了最近起飞的航班,你们准备好就去机场。”
“是,所长!”程浩显得非常激动,干劲十足的样子。
日期:2016-05-12 12:08: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